在海洋浮遊生物化石和氣候模型的指導下,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深處地球有多冷,當時巨大的冰原覆蓋了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
研究人員周三表示,從大約2.3萬年前到1.9萬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期,全球平均氣溫大約為46華氏度(7.8攝氏度),比2019年低約13華氏度(7攝氏度)。
他們發現,某些地區的氣溫比全球平均氣溫低得多。極地地區比熱帶地區冷得多,北極地區比全球平均溫度低25華氏度(14攝氏度)。
研究人員藉助對浮遊動物微小化石的化學測量,以及保存下來的其他浮遊生物脂肪結構進行計算,這些脂肪結構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他們稱之為「溫度代理」。
然後,這些信息被輸入到氣候模型模擬中,以計算全球平均氣溫。
「過去的氣候是我們掌握的唯一信息,當地球變冷或變暖到很大程度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通過研究它們,我們可以更好地限制未來的預期,」亞利桑那大學古氣候學家傑西卡·蒂爾尼(JessicaTierney)說。她是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
在11萬5千年到1萬1千年前的冰河時代,像猛獁象、乳齒象、長毛犀牛和劍齒虎這樣適應寒冷氣候的大型哺乳動物在這片土地上漫步。
人類第一次進入北美是在冰河時代,他們穿越了曾經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大陸橋,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得多。
人類的獵殺被認為是冰河時代末期全球許多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阿拉斯加並沒有完全被冰覆蓋,」蒂爾尼說。「曾經有過一條無冰走廊,讓人類可以穿越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阿拉斯加中部實際上沒有比今天更冷,所以對於冰河時代的人類來說,那裡可能是一個相對不錯的居住地。」
原文連結:http://www.lllnews.com/h/kejixinwen/2020/090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