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製造最快速旋轉的納米微粒:每秒旋轉10億次

2020-11-23 驅動之家

目前,科學家製造了一種納米粒子結構,每秒可旋轉10億次,這是迄今記錄運行速度最快的機械旋轉。他們希望使用這些旋轉粒子研究時空結構。

兩支獨立研究小組研究了光線的能量如何促使納米粒子移動,並最終獲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旋轉頻率。但是如果旋轉頻率太快,它可能是一種測量粒子與時空摩擦的方法。

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和天文學副教授Tongcang Li說:「在量子力學中,存在著量子真空漂移——虛擬粒子出現和消失,如果一個納米粒子旋轉得非常快,那麼這些虛擬粒子就可能發生摩擦。」

相關焦點

  • 探究磁場如何將球形磁性複合微粒改造為旋轉性能更強的橢球形
    聚合物基磁性複合微粒是以高聚物為基體與磁性功能體複合而成的一種新興材料。具有聚合物材料的易官能化、易成型和優良的加工性能,嵌入磁性納米結構實現磁場驅動,廣泛應用於電子電氣、生物醫學及有機合成等諸多領域。聚合物基磁性複合微粒在微流控技術和晶片實驗室中具有重要作用。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
    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這些天體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高速運轉的,就比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每秒運行的速度為29.8公裡,換成時速是10.7萬公裡,也就是說地球一個小時就飛行了10.7萬公裡,這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平均速度,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同時,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在旋轉,那麼太陽系的運行速度是多呢
  • 納米科學:快速旋轉的球體顯示出納米級系統的秘密!
    納米科學:快速旋轉的球體顯示出納米級系統的秘密!快速旋轉旋轉木馬,騎手四處飛行。但萊斯大學實驗室的紡紗顆粒恰恰相反。在化學工程師Sibani麗莎Biswal的水稻實驗室實驗表明微米大小的小球快速旋轉的磁場的影響下走到一起現場。這並不奇怪,因為粒子本身是磁化的。但是它們如何結合在一起是有意義的,因為粒子首先聚集成一個無組織的聚集簇,然後隨著磁場變強,變成類似晶體的方案。
  • 以每秒24000公裡速度圍著人馬座A★旋轉繞黑洞公轉迄今最快的恆星...
    原標題:以每秒24000公裡速度圍著人馬座A★旋轉繞黑洞公轉迄今最快的恆星驚現14日,科隆大學發布公告稱,其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運動最快的恆星,以每秒24000公裡的速度繞著黑洞人馬座A★旋轉。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河北旋轉矽靶材生產廠家
    PVD約3000萬/臺(250MW),國產設備在快速跟進,本身壁壘不高,也不是產業化的障礙。HJT量產的關鍵點在於PECVD。2019年海外應材和梅耶博格的PECVD價格接近5億元/GW,設備雖然成熟但價格太高,整線的設備達到7-8億元。
  • 每分鐘 600 億圈!有史以來轉速最快的裝置誕生
    但是,其實這個「世界最快的轉子」發表的論文不是一篇,而是兩篇。本月 20 日,兩個科研團隊同時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實現了一種轉速高達每分鐘 600 億圈,比牙醫使用的鑽頭轉速快 10 萬倍的納米級旋轉裝置。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表面摩擦電荷密度對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性能至關重要,一般實現的電荷密度均在250μC/m2以下,低電荷密度使得高功率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一直難以突破。,實現了高功率的旋轉摩擦納米發電機。相關結果以Charge pumping strategy for rotation and sliding typ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為題發表在了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DOI: 10.1002/aenm.202000605)。
  • 渦旋光鑷:讓粒子旋轉跳躍!
    2018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因研究「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光鑷】利用光束來捕獲2019LBTEK發布了單光束光鑷系統利用雷射光捕獲力自由抓取粒子實現粒子與雷射的相對運動▼2020LBTEK將光鑷系統與渦旋光束結合還能夠驅動微粒沿特定的圓形軌跡旋轉
  • 如何快速感測機械軸的旋轉?答案是「旋轉編碼器」
    關鍵詞:旋轉編碼器, 編碼器, 傳感器, 測量, 感測, 旋轉, 機械軸在數字時代,需要快速高效地測量電機或旋轉儀器旋鈕上的機械軸的旋轉。 機械編碼器通常是最便宜的編碼器類型。它們在電子前面板上通常作為用戶接口設備,用來取代電位計。 磁性旋轉編碼器使用了一塊多極圓形磁鐵。通過霍爾效應或磁阻傳感器來檢測交替的南北磁極,隨著磁鐵轉動而產生正交電輸出。
  • 科學家稱中子星表面比鋼鐵堅硬100億倍(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科學家最新模擬實驗顯示,中子星表面比鋼鐵堅硬100億倍。最新科學家研究聲稱,中子星表面的強度是鋼鐵斷點的100億倍中子星是超大質量恆星爆炸形成超新星時殘留的內核,它是密度非常高的天體,相當於將太陽的質量裝入一個直徑僅有20千米的球體內,中子星能夠每秒旋轉數百次。由於超強的引力作用和旋轉速度,中子星可在時空中形成較大的「漣漪」,但如果其表面包含隆起或其他瑕疵,時空中出現的「漣漪」將出現不均勻性。
  • 環形結構的太空飛行器旋轉可以產生重力,為什麼人們不這樣製造?
    太空中實現人造重力最簡單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這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拿個「7」字型物體在手指上旋轉,它並不會掉下來。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我們見過類似的太空飛行器結構,比如《火星救援》中赫爾墨斯號(Hermes)。
  • 新型納米光子平臺:每秒可操縱偏振光萬億次!
    導讀據美國萊斯大學官網近日報導,美國與義大利的工程師們演示了首個每秒可操縱偏振光一萬億次的納米光子平臺。背景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動方向對於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是橫波區別於縱波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光波電矢量振動的空間分布對於光的傳播方向失去對稱性的現象叫做光的偏振。
  • 新型納米光子平臺:每秒可操縱偏振光萬億次
    導讀據美國萊斯大學官網近日報導,美國與義大利的工程師們演示了首個每秒可操縱偏振光一萬億次的納米光子平臺。背景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動方向對於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是橫波區別於縱波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光波電矢量振動的空間分布對於光的傳播方向失去對稱性的現象叫做光的偏振。
  • 恆星可能會持續快速旋轉,直到老年
    天文學家在暮色中發現了一顆恆星,其旋轉速度比預期的快得多。這項發現支持了一個新想法,即某些恆星可能會發生磁性中年危機,而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減速,從而使它們不斷滾動。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太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特拉維斯·梅特卡夫(Travis Metcalfe)說:「減慢旋轉的速度……我們認為是在恆星的生命中無限期發生的,可能會在恆星的生命周期中被中斷。」
  • 宇宙中的芭蕾舞者,6億年旋轉一圈的裙邊——銀河翹曲
    如今,他們試圖著在當翹曲圍繞銀心運動時,跟隨它進行旋轉。科學家對這些運動展開了測量研究,利用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衛星(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s Gaia satellite)來測量翹曲圍繞銀河旋轉的驚人速度,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2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 不止地球在轉動,整個宇宙都在旋轉,被圍繞的物體到底是什麼?
    因此,地球的旋轉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質量小的物體會圍繞質量大的物體進行圓周運動,就比如月球圍繞著地球旋轉,而地球圍繞著太陽。但除了地球和人們已知的星體以外,太陽這顆恆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據研究,太陽其實一直在圍繞著銀河系旋轉,只不過由於銀河系的範圍太大,因此太陽旋轉的速度就顯得很慢了。
  • 可怕的「磁場怪獸」 帶你見識太空發現十大最
    以下為目前人類在太空中的10大最為奇特的發現。旋轉最快速的恆星  近期科學家製造最快旋轉速度的人造物體,每秒旋轉6億次,但是它的直徑僅有一米的百萬分之四,相當於旋轉速度為7500米/秒。事實上,宇宙恆星雖然體積龐大卻毫不遜色,VFTS 102是迄今發現旋轉最快速的恆星,表面線速度為44萬米/秒(440公裡/秒)。
  • 科學家發現高速旋轉的白矮星,像吸血鬼一樣吸食伴星物質
    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白矮星,它每秒旋轉2圈,像吸血鬼一樣,吸食附近伴星的物質.這一事件,科學家稱為災變變星。中介偏正星是個什麼東東?近期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災變變星,取名為CTCV J2056-3014或J2056。這個雙星系統離地球850光年,它被稱為災變變星中,特殊的中介偏正星。為了理解其形成過程,我們需要了解下它的磁場。
  • 旋轉現象|地球為什麼會旋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屬於公轉;而月亮、地球、太陽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繞著一個假想的軸旋轉,這屬於自轉。那麼天體為什麼會旋轉呢?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就讓我們通過地球的旋轉來揭秘這背後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