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談「純原創」與「超越」基本會被投資商兼CEO大批特批的網遊泡沫年代,如果有人能頂著「這小子就是在抄襲」的火燙評價奮勇向前,那無疑用一隻手就可以悉數了。
但總會有這樣一群遊戲人做的作品,秉承著十年、二十年前、被現世「老法師」們用事實抨擊得體無完膚的熱血激情,來反擊這個以「吸金」為主基調的網遊年代,提醒人們國產網遊需要、並且可以存在一點自己的思想。
譬如《風雲傳奇》。這個從馬榮成老師手裡收了不溫不火的「風雲」漫畫版權、然後竟然做成了今日可以在畫面感上和「暗黑3」有得一拼網遊的作品,突然自己扯掉了大家「關切」地披在它身上的「復刻版暗黑3」的外衣,嚴肅地說起了原創、超越、乃至革命,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無釐頭。儘管他就是要說自己的「廠商誠信計劃」是真心拿廣告預算出來送錢來換大家的信心、就是要說自己的玩法系統沒有「暗黑3」那麼需要投入無比的熱情和大量的損毀滑鼠的代價,在現在的國內網遊圈,也多少有些「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因而不管承認不承認,想打一炮提上褲子就跑的廠商們,難免有不少人臉頰會發燙了。
「風雲」漫畫系列本身的火爆期已過,作為年少時搜羅了黃玉郎、馬榮成所有著作的、還算能代表那麼一小撮忠實讀者的筆者,首先請大家祝賀一下這部漫畫作品依舊具備可以改編成網遊的些許魅力。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武俠港漫的時代,但《風雲傳奇》解讀名作的方式,和「玻璃渣」如數家珍般訴說老凱恩到底死沒死、泰瑞爾究竟路在何方,一樣經典:在「復刻大軍」中疾走如風,用研發人員的想像力,和出其不意的畫面表現形式,去改變、去重塑一部「風雲」編年史。不少希望掐住其研發喉舌的媒體曾經隱約地問過CEO「老妖」:火龍網有海外穩健贊助商資助,按說不缺票子,為何不收眾人皆知的著作為藍本?「老妖」回答得很感性:15年前,漫畫火了,大家記住了作者;10年前,第一部改編電影火了,大家記住了演員;5年前,第二部續作電影火了,大家記住了導演;現在,希望有人能藉此記住「火龍網2211」。
在國內網遊史「成敗論英雄」的市場大標杆面前,缺少雄厚的在線數據、甚至引發中國玩家久違的熱議,終究是個原創遊戲團隊的遺憾。尤其是當「暗黑3」出世之後即使迅速被捲入玩家風評浪端、但依舊搶灘登陸了所有媒體顯眼位置時,你很難揣摩《風雲傳奇》工作人員心中的五味雜陳。
結合成功的網遊「逆營銷」事例(「裝備回購計劃」)的成功,以及玩家最關心的裝備、技能、任務、經濟系統的穩健表現,如果《風雲傳奇》能在世界末日前正式上線投入運營,據筆者的預計:本年度的《風雲傳奇》將迅速聚攏一大批對「暗黑3」抱有成見的、多少具備失落心態、吐槽心態的玩家為主體人群,繼而在和其他「復刻版」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外界在經過了遊戲今年第一次、歷史上第二次正式封測之後,不少人已經發現他們低估了《風雲傳奇》的含金量:對於抱有濃烈45度經典角度視覺偏好的「暗黑」型玩家,他們會對遊戲的操作模式、畫面感受迅速產生極高的認同;在類似於「暗黑3」技能符文鑲嵌、並做了能令玩家更自由配給設定的「技能組合」+「絕世武功」(遊戲中Boss才會的大招也能被學習)的技能玩法體驗層面,《風雲傳奇》甚至仍然可以霸佔相關榜單的頭把交椅,在每個不維護伺服器的鐘點,用玩家自己建立的小人兒的一招一式,令追求打擊感的孩子們徹底沉淪、陶醉其中。
誰都要面對人生中太多的遺恨:《風雲傳奇》在2011年初乍一亮相時,曾被筆者的不少媒體朋友評為「用暗黑2的思路製作的偽大作」;如今卻多次得到包括《電攻》在內的著名媒介平臺的高度評價與推薦。想起一句挺勵志的話————「只要你敢,總有光芒指引你。」這和投了多少預算無關,和有多少日本AV女優代言無關。
在這個滿天都是飛天遁地的「次世代」怪物的當下,我們得慶幸有真心想做一款好原創作品的遊戲人的存在。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從網際網路、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走來,葆有那個年代特有的自勵精神和探索精神。
所以不管這款叫做《風雲傳奇》的作品究竟上線成績怎樣,「火龍網2211」的存在,對於這個圈子已經算是一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