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如人間仙境般的冰原大道,我們來到了哥倫比亞冰原探索中心(Columbia Icefield Discovery Centre)。
哥倫比亞冰原探索中心也是班芙國家公園和賈斯珀國家公園的分界點。
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是北極圈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原遺蹟。位於加拿大落基山脈中的賈斯珀國家公園中,面積390平方公裡。哥倫比亞冰原橫跨北美洲大陸分水嶺,最高點是海拔3475米的哥倫比亞山。哥倫比亞山是北美洲水文最高點,是8條緩緩流動的冰川的起始源頭。從水文最高點開始,冰河融水在大陸分水嶺處分別沿著哥倫比亞河向西流入太平洋;沿著阿薩巴斯卡河向北流入北冰洋;沿著北薩斯喀徹溫河向東流入大西洋。這是歷經四次冰河時代所形成的天然寶藏。
雄偉多姿的哥倫比亞冰原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冰川群,共有30個冰川,有的冰川厚度達365米。其中阿薩巴斯卡冰川是哥倫比亞冰原中最大的冰川之一。阿薩巴斯卡冰川全長6公裡,寬1公裡,冰川末端離冰原大道只有1.5公裡。阿薩巴斯卡冰川東南側是安卓米達冰川(Andromeda Glacier)和安卓米達山峰(3442M)。阿薩巴斯卡冰川的西側是圓頂冰川(Dome Glacier)和圓頂雪山(3459M)。圓頂冰川屬於瀑布型冰川,仿若從天而下轟然跌落的瀑布。
這是我站在探索中心的平臺上看到的阿薩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cier)。
這是谷歌地圖上阿薩巴斯卡冰川的衛星圖片。
阿薩巴斯卡冰川是世界上人類最容易到達的大冰川。100多年前阿薩巴斯卡冰川的前端就在現在的公路邊上。自1844年建立觀測紀錄以來,隨著全球變暖加劇,阿薩巴斯卡冰川已經向山上後退了1500米,總體積減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目前每年的後退速度大約為2-3米,也許再過一個世紀,上面的哥倫比亞冰原就將消失。
這是用長焦鏡頭拍攝的阿薩巴斯卡冰川。
我們要到阿薩巴斯卡冰川上面去。在探索中心有接駁車,遊客先要坐接駁車到冰原前的巨輪冰原雪車(Snowmobile)停車場,在那裡再次換乘巨輪冰原雪車,才能到達冰川上。
接駁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這是巨輪冰原雪車。
開上阿薩巴斯卡冰川的巨輪冰原雪車,上下車要7個階梯,他的一個輪胎比人還高,足以說明它的高大威猛。這種雪車全世界總共23輛(35萬加元/輛),其中22輛在加拿大,有一輛賣給了美國,據說在南極使用。
上車之後,我注意了一下,雪車的發動機是奔馳的。雪車開動之後,我才明白為什麼要坐巨輪冰原雪車,原來以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路」了,雪車行駛在滿是碎石的山坡上。這些碎石塊是冰川退縮後形成的終端堆石。冰川形成之初山坡上的碎石巖塊被凍結在冰雪中,隨著冰川一起流動,當冰川消融之后里面的碎石巖塊沉積到冰川的尾部路徑上;大塊的叫冰磧石,小塊的叫終端堆石。通過測量終端堆石可得出冰川已經消融後退多遠的距離。
前往冰川的山坡時高時低,有一個陡坡大約有50度,但是雪車巨大的馬力和高大的輪胎足以使其衝下陡坡,再攀爬上冰川。巨輪雪車穩穩地停在阿薩巴斯卡冰川上。大家下車,在厚達300米的萬年玄冰上蹣跚而行。
冰川看上去是靜止的,但是實際上在移動,而移動的速度極其緩慢,每年也就幾米。阿薩巴斯卡冰川表面流動快,其壓力低於下部與巖石接觸的冰層,因此產生巨大的冰縫和冰溶洞。阿薩巴斯卡冰川有上萬條冰縫和冰溶洞。站在裂隙旁,有的可以看見潺潺流動著的冰河水,有的則是深不可及的無底洞。
遠處有一些勇敢者在嚮導的帶領下徒步攀登冰川。
徒步攀登冰川必需要有嚮導帶領,萬一掉到深達300米的冰縫裡可不好玩。
我向冰川的高處走去,仰望藍白色的冰川。
冰川呈階梯狀走向,氣勢恢弘。我真想看一下冰川頂上的哥倫比亞冰原,也許只能坐直升飛機才能看到冰原的全貌。
冰川的形成是因為冬日的落雪年復一年地層層沉積,雪被越壓越緊,中間往下陽光的熱量達不到,溫度越來越低,逐漸變成了透明的冰坨。當山頂的積雪厚度達到30多米時底層冰塊承受不住增加的巨大壓力和重力開始向下滑動。夏日溫度上升,上面的冰融化成水,而冬日又被凍住,這樣反反覆覆使得冰層越來越厚,順著山谷不斷下滑的冰層就成了冰川。
冰川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層經過重力的擠壓,其中的空氣和雜質被擠壓出來,密度逐漸增大,變成了緻密堅硬的冰川。隨著厚度的增加,陽光裡的紅光源因為波長比較長穿透吸收,而藍光源無法穿透緻密的冰川,進入冰川的光線被散射,成就了如今神奇的冰藍色的魔幻世界了。「冰藍」是古老冰川特有的景觀。
我轉過頭來望下看,從山口流下的阿薩巴斯卡冰川繼續往山下流去。
冰川上滿是巨輪雪車碾壓出來的胎印。據說巨輪雪車的輪胎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在和冰面接觸時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以防止冰面溶化。
這是我第一次和冰川親密接觸。我站在一條裂隙旁,看著潺潺流動著的冰河水,不由得想起了二次登瑞士少女峰觀阿萊奇冰川的情景。
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峰(Jungfrau)海拔4158米,橫亙18公裡,宛如一位少女,披著長發,銀裝素裹,恬靜地仰臥在白雲之間,號稱「歐洲屋脊」。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是阿爾卑斯山最大的冰川,從少女峰的南面一直延伸到上羅納山谷,面積超過120平方公裡。2012年10月我第一次坐齒軌火車登少女峰時,一路風雪交加。登上海拔3571米的史芬克斯(Sphinx observation)觀景大廳與平臺時,奇蹟發生了,雪居然停了!還有一點點陽光。這是阿萊奇冰川。
2013年6月我第二次登少女峰時,天下著雨。齒軌火車到達海拔2061米的Kleine Scheidegg車站時,老天又下起了大雪。到了史芬克斯觀景大廳,推門出去,一陣狂風裹著大雪迎面撲來,眼睛都睜不開。什麼都看不見,希望破滅了!
可見和冰川親密接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麼為什麼阿薩巴斯卡冰川是世界上人類最容易到達的大冰川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高緯度、低海拔」。冰原大道周圍的落基山脈海拔高度多在3000米以上,由於處於高緯度地區,所以終年積雪;但是阿薩巴斯卡冰川本身的海拔高度並不高。反觀瑞士的少女峰,卻是「低緯度、高海拔」。由於緯度低,在低海拔的地方就見不到冰雪,更別說冰川了。阿萊奇冰川的海拔就在3000米以上,在海拔3571米的史芬克斯觀景平臺,有些人就會有高山反應,而且氣候變化無常。
「低海拔、高緯度」是加拿大落基山脈眾多景點的一大特點,所以非常適合人們遊玩,不必擔心到高原旅遊時常見的高山反應。
回到探索中心。
探索中心裏面設施齊全,餐廳在二樓,提供適合各國遊客口味的餐飲,其中的中式午餐很可口。吃完午餐,我走到外面的平臺上,久久地看著遠處的哥倫比亞冰原。接駁車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駛向阿薩巴斯卡冰川。
難忘的哥倫比亞冰原,阿薩巴斯卡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