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EI論文和IEEE論文有什麼區別?國內分區與SCI等的聯繫
總結(乾貨)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被Web of Science(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收錄的論文稱為SCI論文;
EI(Engineering Index), 被EI資料庫收錄的論文稱為EI論文。目前EI資料庫有三個版本:EiCompendex光碟資料庫, EiCompendex web資料庫, Engineering Village(https://www.engineeringvillage.com).
IEEE是具體的出版社,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https://ieeexplore.ieee.org/Xplore/home.jsp)收錄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和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兩大學會出版的期刊、會議、標準等文獻。其論文也可以被SCI或EI收錄。
國內的分區,是由中科院劃分的,一區代表該領域前5%的文章,以此類推。推薦一個公眾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可以查到自己所投期刊屬於幾區及其影響因子(IF)。
以我所發表的論文期刊為例,查詢結果(2018)如下:
SCI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其覆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獸醫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性檢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範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從SCI的嚴格的選刊原則及嚴格的專家評審制度來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較真實地反映了論文的水平和質量。根據SCI收錄及被引證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學術水平的發展情況。特別是每年一次的SCI論文排名成了判斷一個學校科研水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為數據源,目前自然科學資料庫有五千多種期刊,其中生命科學輯收錄1350種;工程與計算機技術輯收錄 1030種;臨床醫學輯收990種;農業、生物環境科學輯收錄950種;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輯收錄900種期刊。
部分科研工作者將SCI戲稱為STUPID CHINESE IDEA。
上世紀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學最先將SCI引入科研評價體系。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當時處於轉型期,國內學術界存在各種不正之風,缺少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二是某些專業國內專家很少,國際上通行的同行評議不現實。「SCI目前已成為衡量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和科學工作者學術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
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種強大的文獻檢索工具。它不同於按主題或分類途徑檢索文獻的常規做法,而是設置了獨特的「引文索引」,即將一篇文獻作為檢索詞,通過收錄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和跟蹤其發表後被引用的情況來掌握該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從而迅速發現與其相關的研究文獻。「越查越舊,越查越新,越查越深」這是科學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個客觀的評價工具,但它只能作為評價工作中的一個角度,不能代表被評價對象的全部。
E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簡稱EI)創刊於1884年,是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萬至1.4萬條;每期附有主題索引與作者索引;每年還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還增加了作者單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電子版(磁帶)及縮微膠片。EI選用世界上工程技術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15個語種的3500餘種期刊和1000餘種會議錄、科技報告、標準、圖書等出版物。年報導文獻量16萬餘條。收錄文獻幾乎涉及工程技術各個領域。例如:動力、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礦冶、金屬工藝、機械製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導量大、報導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
EI把它收錄的論文分為兩個檔次
1.EICompendex 標引文摘(也稱核心數據)
它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並以主題詞、分類號進行標引深加工。有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是判斷論文,是否被EI正式收錄的唯一標誌。
2.EIPage One題錄(也稱非核心數據)
主要以題錄形式報到。有的也帶有摘要,但未進行深加工,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所以Page One 帶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進入EI。
EI對稿件內容和學術水平的要求。EI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
IEEE
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成員人數),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到2005年)。1963年1月1日由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IRE,創立於1912年)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創建於1884年)合併而成,它有一個區域和技術互為補充的組織結構,以地理位置或者技術中心作為組織單位(例如IEEE 費城分會和IEEE計算機協會]])。它管理著推薦規則和執行計劃的分散組織(例如IEEE-USA 明確服務於美國的成員,專業人士和公眾)。總部在美國紐約市。IEEE在150多個國家中它擁有300多個地方分會。透過多元化的會員,該組織在太空、計算機、電信、生物醫學、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中都是主要的權威。專業上它有35個專業學會和兩個聯合會。IEEE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和每年組織300多次專業會議。IEEE定義的標準在工業界有極大的影響。IEEE (讀做eye-triple-ee,I-3E)。
學會的主要活動是召開會議、出版期刊雜誌、制定標準、繼續教育、頒發獎項、認證(Accreditation)等。IEEE每年要舉辦300多個學術會議,有35萬人參加。IEEE的許多學術會議在世界上很有影響,有的規模很大,達到4-5萬人。
IEEE制定了全世界電子和電氣還有計算機科學領域30%的文獻, 另外它還制定了超過900個現行工業標準。每年它還發起或者合作舉辦超過300次國際技術會議。IEEE由37個協會組成,還組織了相關的專門技術領域, 每年本地組織有規律的召開超過300次會議。 IEEE出版廣泛的同級評審期刊,是主要的國際標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