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分了,從最初的7.9滑落到1月3日下午的7.6。
因為《少年的你》珠玉在前,易烊千璽的這部作品備受期待。吐槽的網友都說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因此口碑呈現兩極化。
截止到1月3日13點36分,《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票房突破7億元,成為跨年檔的大贏家。
除開粉絲們的貢獻,這部電影算不算讓人失望,依然是爭議。拋開所有粉絲濾鏡,走出電影院的老阿姨很篤定:
新年真的需要這部很「喪」的電影!
生而為人,沒有人容易
不喜歡《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網友基本瞄準了韓延的發揮失常,從《滾蛋吧!腫瘤君》到《動物世界》,被認定是新銳導演翹楚的他被調侃此次貢獻了小學生式作文。
《送你一朵小紅花》的主題其實很明確,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劉浩存飾演的馬小遠以及朱媛媛、高亞麟、夏雨、嶽雲鵬等人飾演的角色都在詮釋:「不管生活出多大難題,都要熱愛生活。」
非要說槽點的話,電影很早就打上「抗癌」的標籤,但其實這部電影和《滾蛋吧!腫瘤君》並不同,更強調的是內心重建。在備感被生活苛待,依然要倔強地活下去。
往大了說,這部電影的內核更像《活著》:活著的確很難,但還是要活著。
在新年檔,當喪元素充斥的氛圍裡,這樣一部電影不貼題麼?難道應該放鞭炮慶祝才算喜慶?
「好好活著」四個字就像幼兒園孩子們最渴望的「小紅花」,說起來很簡單,要獲得卻並不容易。
整齣電影裡,每個成年人的苦,都可以哭成一片淚海,朱媛媛飾演的陶慧知道兒子患癌症後會驚慌失措,甚至邂逅在馬路上的乞討者會情緒失控,追問對方「你孩子生病了嗎?」
從語意裡可以讀出她的底線,她不能接受乞討行為,同時也在情緒崩盤後感覺到抱歉,她摸著方向盤,不再看乞討者,摸出來100元匆忙丟給對方。
生活從不吝嗇出難題,但是除開自己鼓起一腔勇氣,別無他法。
高亞麟也不再是夏東海,他是韋一航的爸爸韋江,他總佯裝無事的讓兒子去體會生活、放鬆心情,但是默默在跑網約車,偶爾一次在親友們聚會上淚崩,他也很快會回到堅強的軌道。
因為他要做兒子的定心丸,所謂父愛如山,就是告誡前方苦痛並不可怕。
包括夏雨飾演的馬小遠爸爸,他對韋一航看似輕輕鬆鬆地問出「你什麼病」,對方答道「我腦子有病」時,他明顯的頓了一下。這個把病當成日常的爸爸還是會從內心稍有脆弱,但已經學會了隱藏。
還有嶽雲鵬飾演的吳曉昧,他總是帶領著各種癌症患者病友群加油鼓勁,讓大家充滿希望。可他內心是失落的,他的錢包裡藏著他愛人的照片,那是一個男生,在生活裡他不僅承受病魔折磨,還要承受外界的歧視。
而韋一航看到後並沒有多餘的表情,只是把他掉落的錢包合好還回去,這就是出於本性的尊重。
整體而言,《送你一朵小紅花》不是艱深的電影,卻在每個人物身上都刻畫了:生活不易,只能前行。
在新年的開啟時刻告誡著,生而為人,好好活。這不好嗎?
人間本就很真實
因為前有小北,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也被寄予厚望,這個在病魔面前一度崩潰,甚至會自暴自棄的男孩被冠以矯情的標籤。
抱歉,我看到的是人間真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電影的主角都開始定義為,無論他富有或貧窮,都必須堅強勇敢,要閃現光芒。可是如果大家接觸過真實的重病患者人群,未必如此。
大約是17年前,我剛剛到《瀟湘晨報》實習,第一個崗位是在都市新聞部。這是做啥的呢?就是家長裡短、人生百態,紙媒巔峰時代的記者一定要第一時間到場,避免其他媒體搶先。
有一兩年的時間裡,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急救室,那裡有各種意想不到的人為糾紛或意外,另外就是腫瘤科,因為那裡總有各種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報紙可以搭建起這樣的橋梁。
韋一航患病後不理解父母,他一邊不平為什麼是自己生病,另一邊則覺得自己拖累了父母,內心裡不安,所以他愧疚也憤怒,最終是外界眼裡的叛逆不羈。
就我曾經一年多的實習過程中,接觸到此類故事有很多。當年的湘雅醫院腫瘤科還在湘春路的老住院部裡,紅磚樓的三樓,過道裡都擠滿了住院的人。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總會問:「為什麼是我?」
問出這句話的口吻,有人是崩潰的,有人是哀怨的,還有人是憤憤不平的,但都是得不到答案的。
醫生除開提供治療手段,大多都只能鼓勵:「保持好的心態,這對於病情有幫助。」
積極努力對於這個時候的他們來說,就是奢侈品,內心很想要,但可能一時半會夠不著,那就只能努力攢,或許能帶回家,或許永遠都不會擁有。
我記得2004年,有個農村女孩住進湘雅醫院,她的腹腔長了個巨大的腫瘤,整個肚子像個孕婦,醫生判定她的腫瘤已經有4斤重,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是因為體積太大已經壓到內臟,如果不進行手術會危及生命。
貧困的家境實在支撐不了她的手術費用,所以求助媒體。面對父母的艱難以及自己生命的倒計時,這個女孩天天都以淚洗面,她總覺得自己成了家裡的負擔,甚至還打算半夜從醫院逃走,被當班的護士攔截了下來。
最終她坐在病房裡一直捶著自己的肚子,情緒失控地嚎啕大哭。這種不堅強就是人之常情,她害怕生死難題,更怕自己拖垮家庭。
當韋一航和他的父親說我寧願你們不救我時,有不少網友都說這男孩真矯情,只是他開始討厭自己,認定自己不被老天眷顧,還讓至親都跟著被折磨。
送我一朵小紅花
如同《一代宗師》裡說的,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是第一個階段,也是許多人都難過的一關。在膨脹的時刻要直視自己很難,人在極度絕望的時刻更是很難直視自己。用推開至親,因為害怕自己會連累他們,會拒絕愛的人,因為不想對方一起受苦。
類似馬小遠這種患病還能像一縷陽光般樂觀的人並不多見。她的存在也不是假積極、假樂觀,我個人的理解裡,是事已至此那麼就在黑暗裡開出花來吧。她讓我想起一個故去的朋友,她在骨髓移植的時候都拍照安慰關心她的人,臨走前的最後一個朋友圈,還買好零食去給昔日的同事送溫暖。
生活已經不眷顧,學會愛自己、愛生活也是一種超能力。
易烊千璽還是演出了韋一航的倔強和不服,他為自己的病情不平,也害怕成為累贅。這個角色和小北完全是不同的線路,他的倔強是一層皮,內核卻無比柔軟,需要一層層剝開去品味。對比各種偶像劇裡的人性都被刻畫得單純好或壞,這種的複雜人性才是人間真實。
全片最戳淚點的一個部分,是韋一航看到父母離開他的一天生活,重新體會平常生活,他們笑了,他卻哭了。
到底是高興還是難過很難說清楚。
就像他最後抵達的幻想裡的那片湖,很多人好奇到底怎麼找到這片湖,他的具體來源又是哪?
又有什麼重要呢?它可以是意念裡的烏託邦,也可以是幻念裡的桃花島,如何理解都沒錯,就是抵達了自我世界的平靜。
當然,我不認同《送你一朵小紅花》以抗癌電影作為標籤,它更像一部都市人的心理療愈,每個成年人都在艱難的前行,不能輕易說放棄。它並不艱深,也說盡了很多人都不能面對的情緒誤區。
2021年開始了,誰也說不好我們是不是一定就比2020年會更好。可,最終都是要去過好的。不是嗎?
送你一朵小紅花,也送自己一朵,鼓勵彼此積極勇敢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