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介紹
基因導入儀又稱電穿孔儀,是利用高壓電脈衝使細胞膜發生瞬間的可逆穿孔,從而進入細胞的實驗設備。它廣泛應用於各種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的電穿孔,也可作細胞雜交、融合、基因導入的研究。
儀器結構
基因導入儀主要功能是產生一個高電壓、大電流RC尖脈衝。因此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高壓脈衝產生、單片機和電極(形狀由需要而定)。該儀器整機一體化設計,操作簡單,顯示直觀,微處理器控制的脈衝放電採用人機對話界面,細化了電容、電阻的設定範圍,使細胞的電穿孔實驗在相關條件下有了更廣泛的選擇。
工作原理
細胞電穿孔技術利用高壓電脈衝使細胞膜發生瞬間的可逆穿孔,對受體細胞產生的擾動很小,強度適當的電脈衝會使細胞的外壁產生許多「小孔」,此時,溶液中的基因就會通過這些小孔進入細胞,經過一段時間後,細胞膜將會自動修復,這樣就實現了電脈衝的基因導入。
儀器特點
微型化
微電子技術、微機械技術、信息技術等的綜合應用使得儀器成為體積小、功能齊全的智能儀器,能夠完成信號的採集、處理、控制信號的輸出、放大、與其它儀器的對接等功能,在自動化技術、航天、軍事、生物技術、醫療領域有著獨特的作用。
多功能化
多功能本身就是基因導入儀的一個特點,例如具有脈衝發生器、頻率合成器和任意波形發生器等功能的函數發生器,不但在性能上(如準確度)比專用脈衝發生器和頻率合成器高,而且在各種測試功能上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智能化
現代檢測與控制系統,或多或少的趨向於智能化這個特點。基因導入儀的進一步發展將含有一定的人工智慧,這樣就可無需人的幹預而自主地完成檢測或控制功能。
虛擬化
在虛擬實境系統中,數據分析和顯示用PC機的軟體來完成,只要額外提供一定的數據採集硬體,就可以與PC機組成測量儀器。這種基於PC機的測量儀器稱為虛擬儀器VI(VirtualInstrument)。在虛擬儀器中,使用同一個硬體系統,只要應用不同的軟體編程,就可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測量儀器。「軟體就是儀器」。基因導入儀核心的軟體系統具有通用性、通俗性、可視性、可擴展性和升級性,代表著當今儀器發展的新方向。
網絡化
一般智能儀器儀表都具有雙向通信功能,但這種雙向通信功能離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通信還有距離。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Internet技術使基因導入儀在實現智能化的基礎上同時實現網絡化,使現場測控參量就近登臨網絡,並具備必要的信息處理功能。
應用領域
該儀器主要應用如下:
細菌、酵母及其他微生物的電轉化;
哺乳動物細胞的轉染;
植物組織和原生質體的轉染;
細胞雜交、融合、基因導入;
導入標記基因,起到標記、指示的作用;
導入具體的功能基因進行研究;
導入藥物、蛋白、抗體等其它分子對細胞的結構、功能進行研究。
相關品牌
基因導入儀的品牌主要為艾本德(eppendorf)、託莫斯(TOMOS),這2個品牌擁有不同類型的基因導入儀,可以滿足科研的需求。其中,艾本德的基因導入儀快速、有效且容易使用,小巧的儀器將能獲得用DNA、RNA、蛋白質和其他小分子轉化細菌和酵母細胞的優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