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子蘭目前在北京冬奧組委安保部工作。身為一名人民警察,她早在2001年就與奧運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
於泊川
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
《我的雙奧我的城》黨子蘭
05:54來自北京體育廣播
黨子蘭:訴盡與奧運的不解之緣
2001年7月13號,北京成功申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那一天在黨子蘭的腦海中記憶猶新:「因為2001年7月13號那天我當時在天安門廣場執勤,當時就看著天安門廣場聚集了特別多人,然後宣布是北京的那一瞬間,人群一下就沸騰了。當時我們因為是穿著制服在執勤,肯定不能像其他群眾一樣那麼歡快地慶祝,但是那種感覺依然是非常興奮。」
而且,那一天也是黨子蘭第一次親身感受到體育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巨大鼓舞:「那時候我剛從大學畢業,也是剛參加公安工作,就能見證這麼盛大和莊嚴的場面,對自己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當時沒想到自己兩三年之後就能從事這個工作,所以現在想想可能也是一種機緣巧合。」
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採訪黨子蘭
(因安保崗位工作需要 黨子蘭照片不能露正臉)
黨子蘭說到的「機緣巧合」發生在2003年。那一年,北京市公安局組建奧運安保工作籌辦工作組,同年11月,黨子蘭被選派進這個工作組,她也從奧運會的參與者正式成為了一名籌辦者。她回憶說:「當時我主要是負責對國際奧委會的協調聯絡工作,還有一些在綜合部門綜合協調的工作。從2003年11月幹到了2008年的年底,大概跨越了五年的時間。」
這五年的時間,讓黨子蘭對奧運安保工作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在她心裡種下了深深的奧運情結。在籌辦2008年奧運會期間,黨子蘭帶團赴都靈冬奧會參觀考察,也為她之後參與冬奧會埋下了伏筆——「2006年我當時帶團去了一趟義大利都靈冬奧會,當時就感覺冬奧會跟夏奧會的差別非常大,而且項目的精彩程度也不太一樣。當時我也是對他們有了一個接觸和初步的了解。沒想到北京又申辦了2022年的冬奧會,就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工作中好像總是會跟奧運發生一些關聯和碰觸,這可能也是一種緣分吧。」
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採訪黨子蘭
(因安保崗位工作需要 黨子蘭照片不能露正臉)
這種緣分在2015年7月31號北京成功申辦第24屆冬季奧運會時再一次兌現。相比14年前在天安門廣場執勤時的懵懂與興奮,黨子蘭說這一次自己更多了幾分平靜和自信。她說:「我明顯感覺就是跟2001年7月13號在天安門廣場的那個心情就有不同了。2001年的時候很忐忑,但2015年7月31號我們大家都特別得自信,覺得這個舉辦權一定是我們的,我們也一定能辦好。2016年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冬奧籌辦工作小組,我重新回到這個籌辦小組中從事安保工作。把這個籌辦冬奧會的任務交給北京,應該是對我們的一種信任,也是對我們能力的一種肯定。」
談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安保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黨子蘭說,三個賽區的安保工作要保證統一的高標準,同時還要保證春節期間祥和喜慶的節日氣氛不受影響:「因為這次北京冬奧會的體量比起2008年要小,但是這一次的比賽橫跨了三個賽區,而且它又跟春節的時間重合,包括室外這些場館的安保壓力也是很大的。再一個因為三個賽區要採用統一的安保標準,要提供統一的安保服務,所以在這些方面相比2008年奧運會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保證春節期間和諧的氛圍,另一方面還要確實保證大家的安全,所以如何把它們更好地結合,也是我們目前工作中的重點。」
因保密需要,黨子蘭辦公桌上的文件全部反扣
冬奧會期間大風、低溫的天氣條件將給安保工作帶來不小的考驗。為了保證安保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黨子蘭說,屆時將應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為前來參賽的運動員和前來觀賽的觀眾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服務。她表示:「這些高科技的手段跟方式方法,我們現在也在跟一些外部的單位在對接、研究,看看哪些方式方法更好地用於這屆冬奧會。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安檢,因為冬天人們穿的都特別多,所以我們也不想讓安檢的觀眾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也是考慮有沒有更先進的安檢設備能提高速度以及檢查的效率,主要是給賽會的參與者提供一些便利的條件。」
北京成為了「雙奧之城」,黨子蘭也跟隨著這座城市的腳步成為了一名「雙奧人」。談起這段不解之緣給她人生賦予的意義,她說道:「我想2022年的冬奧會是冰雪奧林匹克文化與咱們中國春節文化的結合,來迎接全世界各地的觀眾、運動員和來自各方的人們,肯定是一場特別讓人期待的體育盛會。我特別期待這個盛會,讓全世界的人們能看到我們,展示中國人民的風採。不光是安保,還有各個方面的,讓他們對我們有新的認識,確實中國人民是可以的,是特別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