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
1.前處理
前處理是先除油後再鹼蝕,以除去製件表面氧化層,露出新鮮、均勻的基體表面。好的鹼蝕劑對基體有一定的整平作用。鹼蝕溶液為30~50g/L氫氧化鈉加鹼蝕添加劑,在40~70°C的操作溫度下處理3~5min。鹼蝕完畢後,酸洗出光,以除去鹼蝕的腐蝕產物,洗亮製件。一般採用30%體積比的硝酸,鋁-矽合金一般採用1:3的氫氟酸、硝酸溶液酸洗出光。
2.成膜處理
鋁材鉻酸鹽成膜溶液的特殊之處是含有氟離子。所形成的膜層薄(小於1μm),清晰而透明,處理時間一般為1~5min,膜層由無色透明至彩虹色、黃色、深棕色。膜層是無定形膜。表5-3是鋁及鋁合金鉻酸鹽成膜工藝。
表5-3鋁及鋁合金鉻酸鹽成膜工藝
表5-3中,工藝3是一種鉻酸-磷酸處理法,最早由美國化學油漆公司使用,稱為Alodine法。後來該工藝得到了很大發展,德國Henkel公司即生產其系列產品,如1200S等,在我國也有不少應用。後來,英國化學有限公司也推廣了Alodine法,並稱之為Alocrom法,鉻的範圍及各成分的濃度界限如圖5.3所示,處理溫度和時間利膜層厚度的影響如圖5.4所示。
從圖5.4中可知,該工藝中操作溫度範圍比較寬,較低的溫度(10~15°C)下也能進行成膜處理,這種膜層厚度可達10μm,其耐蝕性較差,不單獨用作防護膜而廣泛用作塗層基底,但其耐磨性卻比前所述的鉻酸鹽膜好得多。
責任編輯:鄭必佳
【慧聰資訊手機客戶端下載】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