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官網消息顯示,中科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長陳十一任期屆滿卸任。
(薛其坤,圖片來源:南科大官網)
實驗發現曾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級
公開信息顯示,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日本、美國學習和工作,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多個科學獎項,於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薛其坤團隊因「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唯一的一等獎,這項重大基礎物理學成果被楊振寧稱為「中國實驗室裡發表的第一次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在今年11月1日的「深圳人才日」,薛其坤是首屆舉辦的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的演講嘉賓之一,他在演講中提到了一系列關於傑出人才以及高等教育的思考。
薛其坤表示,越是基礎的,越具有顛覆性,越具有前瞻性,開展跨學科研究是取得決定時代走向的重大科學發現的重要途徑,重大技術發明是由少數傑出人才創造的,深圳建成先行示範區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培養這樣傑出的人才。
如何培養出這樣富有創造力和發現力的人才呢?薛其坤給出的答案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他還就如何改革跨學科頂尖人才的培養體系給出建議,其中包括,本科學制應該由4年制改成2+2或3+1,前兩年打基礎,第三或第四年採用全新的跨學科課程進行教育,培養學生多學科能力,從跨學科的本科到跨學科的研究生實現無縫銜接。
與此同時,他還暢想了深圳未來的高等教育格局。「一定會有幾所世界一流大學,培養出世界上最有創新力、最有競爭力的傑出人才;也會打造出像鵬城實驗室一樣若干個世界一流實驗室,成為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這些實驗室和大學創造的顛覆性技術,將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
南科大前景可期
今年,南科大將迎來10周年校慶,目前,南科大共經歷了三任校長。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朱清時院士擔任第一任創校校長,朱清時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陳十一院士自2015年1月起出任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原院長。
南科大於2007年就已經開始籌建,曾經承載了公眾對於高等教育改革、大學自主辦學的期待。但在2012年招生時,南科大並未實現建校之初提出的100%自主招生的目標,而是採取了「6+3+1」的綜合評價體系,即高考成績、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以及高中學業成績分別佔綜合成績的60%、30%和10%,這一錄取方式沿用至今。
從招生表現來看,南科大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今年,南科大面向22個省(區、市)計劃招生1100人,網上報考南科大綜合評價招生的考生達到4.3萬餘人,報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軟科在今年發布的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學位列第47位,與山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接近。
一位今年參加高考的廣州高中生家長曾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至少在廣東省內,考生對南科大的認可度已經非常高。學校在廣東省大約招200人,他的孩子以及身邊不少成績優異的同學都把南科大作為首選。
在各項國際性的高校排名榜單中,南科大的成績也在不斷提升。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南科大位列第323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排名第14;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南科大的排名為251-300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衝到了第8名;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的2020年全球年輕大學(創校50年以內)榜單中,南科大更是蟬聯中國內地第一,位居全球第47位,首次進入前50。
按照國內傳統的評價標準,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沒有「雙一流」高校的城市。但包括南科大在內的較為新型的高校,在這座創新之城承擔著培養人才、從事研究的重任。
深圳另一所合作辦學高校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評價,作為一所招生僅不足10年的新大學,客觀來講,南科大已經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未來更加前景可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