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 黃金,這名字太闊氣了,卻是四川閬中沙溪街道金鼓村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也因此對家鄉有太多的牽掛和感恩。從2009年大學畢業,到2017年5月離開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黃金一直在和遊戲產業打交道,在大城市過上了村裡朋友豔羨的白領生活,可他卻遞交辭呈轉身回鄉,如今的身份則是——種植無花果的農民。在黃金看來,雖然種水果讓自己又累又苦,但有著難得的成就感,而網絡從業經歷,讓後續的運營和銷售顯得輕車熟路,在短視頻平臺和論壇上,他發展了不少粉絲。
黃金現在的身份是種植無花果的農民。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端著碗在村裡到處跑」
「古城閬中無花哥」是黃金如今在網絡上的常用ID,代表他的家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以及他目前的職業。這個職業,與他畢業後一直從事的工作其實毫不相干。
和多數人一樣,三十歲前的黃金在「好好讀書,畢業後好好工作,賺錢養家」的道路上努力著。作為村子裡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回到農村這件事,2017年之前從未出現在他的計劃中。
用黃金自己的話說,而立之年的他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從農村走出來,上了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穩定且還算高薪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家人得以在成都定居,每次回到村裡還能給朋友們帶去禮物和新鮮玩意兒。至少在外人看來,這種生活足夠滿意。
黃金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在不斷前進著,而自己的家鄉——閬中沙溪街道金鼓村卻好像依然停在過去,「感覺這幾年就沒什麼變化,和2005年我上學時差距不大」,黃金說道。
黃金形容自己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由於母親在他幼年時去世,父親一個人拉扯大了哥哥和他。從小到大,村子裡的鄉親也給予了許多幫助。「小時候就是端著碗在村裡到處跑,鄰居看見了都會往碗裡夾兩片肉,還有像學雜費、上學這方面也給了我不少幫助」。
2010年,黃金的父親因病去世。就在陪床的那一段時間裡,父親還囑咐著兒子不能忘記鄉親們對他的幫助,「現在你條件可能還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條件好了,你一定多看看他們,多幫幫他們。」
對於彼時剛剛畢業不久的黃金來說,父親的病幾乎花光了他的積蓄。更重要的是,一心接父親到城裡過上好日子的心願再也無法達成。實在太難過,渾渾噩噩過了半年,總算慢慢調整好狀態後,黃金將重心放回工作,漸漸達到心目中「小康」的標準。
出人意料的,2017年5月,黃金卻遞交了辭職信。
村民在無花果地裡忙碌。受訪者供圖
大學生回村種地?是不是犯了什麼事?
2017年,社會上關於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話題逐漸增加,城市青年回歸農村創業也形成不小的趨勢。而對黃金來說,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到附近的村民就足矣,「以前幫助過我們家的,我希望給他們能帶來更有用的變化,而不是單單的逢年過節看望感謝。」
無意中,黃金髮現有人提到無花果的藥用價值。在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的今天,他認為無花果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而在查詢種植難度、生長條件並走訪國內種植基地後,黃金越來越覺得這個東西「有搞頭」。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無花果,歷史上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閬中市剛好與地中海所處緯度相當,光照條件足夠。同時在溫度上,閬中市冬天短時的零攝氏度天氣也能為無花果提供很好的休眠期。
「無花果本身是一種落葉喬木,如果在更南方的地區種植的話,冬天高氣溫下,它不會有休眠期,不利於自身的營養積累」,黃金解釋道。而北方冬天的低溫則會造成凍傷。「相比之下,閬中當地冬天最低溫度就是0攝氏度左右,而且時間不長,剛好滿足無花果約80小時的休眠期需要。」
起初,黃金的想法是聘請鄉親種,自己來收購做加工和銷售。風風火火回來後,黃金開始遊說起家鄉的朋友們,但村民們則有明顯的顧慮,有的擔心更令他啼笑皆非,「他們開始感覺我就是搞著玩的,是一時頭腦發熱。有的朋友還說你是不是在外邊犯了什麼事,要回村裡躲躲。」直到今天,黃金說起當初面對的質疑還略有尷尬。
最終,黃金決定自己親自下地種植,從無花果的果實銷售做起,等將來有了基礎與產量保證後,再考慮加工或後續食品研發。
在與村支書協商流轉了100畝土地後,他一次性預支了3年的租金表達決心。等村民看到黃金拉來工程隊對土地翻新,並重新開挖排水渠後,「他們終於相信我是認真要做事了,不是玩玩」。村民心裡踏實了,也就陸續加入,一年多的時間裡,到用工高峰期的時候,黃金的田地裡有50人左右。平時,黃金長期聘用的就是10位鄉親,主要負責除草、看護、剪芽。臨時用工以時薪,長期用工則以月薪,這也一定程度上幫助村民增加了收入。
黃金通過視頻記錄自己種植無花果的過程。受訪者供圖
「有苦有淚還有累,但總體積極向上」
在種植無花果的一年多時間裡,黃金總結的是「有苦有淚還有累,但總體積極向上」。
制約農業發展的條件有很多,尤其是自然條件變化,這種不可預期且不可逆的因素,給黃金這個「新農民」好好上了一課。就在2018年8月,他就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一周。
「開始時好幾天連續下雨,基本上我的三塊田裡都是水,幸好之前的排水渠打得好,把水及時排出去。」連續降水之後,緊接著又是連續乾旱,以至於用於儲水的小水池都幹了。黃金只能直接從外面借水車,一點點澆水。
在黃金的帶動下,村裡如今已有5戶開始大規模種植無花果,50多戶開始試種植。種苗均由黃金提供,「只要按我的標準,不要用什麼化肥、農藥、除蟲藥,種出來後我都會收走。」在間接擴大自己種植面積的同時,黃金也計劃在今年投入新設備和廠房,一旦每年的產量足夠,他也進行後期加工和食品的研發。
每天早上5點起床去地裡澆水,上午9點回來躲避毒辣的日頭。等到下午5點半再去,一直澆水與護理果園到晚上9點,等到吃完飯已經是夜裡11點。黃金的種植活動就這麼一天天周而復始。
辛苦沒有白費,黃金的無花果全部售罄,總收入有20萬。利潤雖然不多,卻讓大家看到了實打實的收益。
黃金種植的無花果。受訪者供圖
用網際網路思維運營自己的無花果
從2009年大學畢業,到2017年5月離開騰訊某知名遊戲工作室,黃金一直在和遊戲打交道。準確的說,是和玩家、遊戲用戶打交道。談及遊戲運營與務農兩個身份,黃金說,網絡公司天天掛在嘴上的「網際網路思維」,其實同樣都可以用到農業的生產與經營中。
每晚吃完飯後,黃金都會在網際網路上記錄自己的種植工作。從貼吧到天涯論壇,再到今天的快手短視頻,「無花哥」的名號也越來越響,也收穫了一批粉絲。「其實這就是前期的網際網路發酵,我希望網友能看到我是怎麼做的,一是分享,二是也許能形成潛在的客戶。」
2018年7月,黃金為自己的無花果做眾籌。設定的額度很低,只有5000元。意外的是,不僅半小時達到額度,而且最終眾籌到了3萬多元。「其實眾籌無外乎就是預售的另一種模式,像遊戲領域裡,這種玩法也很常見。」 黃金向記者解釋,「比如我預計100天之後,我的果子可以成熟,我就先在網上進行預熱。說明果實的基本情況後,比如我的預計定價會在每斤15-20元,而現在預訂只需要12元」。
如此運營之後,黃金不僅能緩解資金壓力,同時由於提前付款,用戶也會主動關注無花果的種植進展,關注黃金的動態。黃金把這種效果比作遊戲運營中「增加用戶黏性」。
短視頻平臺則是黃金目前特別重視的渠道,他如今每天都通過快手記錄自己和鄉親們種植生產的過程,分享著自己的辛苦與快樂。「通過更多的渠道讓用戶了解我們的產品,這樣就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我還可以根據產量預估來控制預售的數量。」
勤勤懇懇地務農,保障產品質量依然重要,但只靠這些並不夠。在黃金看來,青年返鄉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以自己的經驗來說,等到產品成熟,運營和銷售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第一年,黃金每畝田地收穫了500斤無花果果實,產量低於預期。相比同行們的700-800斤也顯得產量不足。他將其歸結為植物生長元素的不足。但令他欣慰的是,第一年種植成品全部賣光,而且收穫好評。這也是支持他繼續幹下去的動力。
如今,黃金談及自己「種地」工作的種種時,常會提到「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僅源於種植的成功,通過這一產業為當地村民帶來額外收入,更多的還來源於粉絲以及同樣有著返鄉創業背景或想法的同行者們。
前不久,黃金入選了「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計劃」,通過網絡,不少同樣有著回鄉創業想法的青年紛紛聯繫到黃金,一起討論回到農村的可能性並且分享經驗,有人甚至直接跑到黃金的田地裡交流,興奮地和他一同種地、除草。在黃金看來,很多和他一樣從農村走出的80後,對土地都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懷——他們渴望改變故鄉,改變這片土地。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