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除了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還能做點啥?

2021-01-20 衛星與網絡

高性能衛星導航定位

應用模式與技術淺析

文 | 電鏡之鷹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總稱。包括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中國的北鬥系統(BDS)和歐盟的GALILEO系統。從目前各系統的發展情況來看,GNSS系統可以採用單頻偽距定位的方式偽用戶提供米級定位服務並能夠滿足多數一般性用戶的定位需要。


但應當看到的是,對於測繪、測量、災害應急、國土資源、民用航空等行業的用戶和應用來說,單純的北鬥GNSS定位還存在著精度不足、可靠性、連續性不夠,缺乏導航完好性保障等多種類型的問題,難以滿足上述行業或場景對高性能導航定位的要求,為此,部分高性能導航定位應用技術應運而生。



衛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是在一定地理範圍內提供高精度差分定位服務的重要技術手段。它基於連續運行參考站(CORS)技術,通過在一定區域內布設一定數量的地面參考站對衛星導航信號進行長期連續觀測,並採用觀測數據對衛星導航信號進行誤差建模和修正,生成高精度差分改正數並播發給區域內的相關用戶,從而輔助用戶實現高精度差分定位。由於地基增強系統採用雙多頻的載波相位觀測量,並且具有較大服務覆蓋範圍(一般為省級或市級),從而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導航定位服務。


一般的,地基增強系統一般包括基準站網、數據處理與服務中心、通信網絡系統和用戶終端等部分。其中:


①基準站網是地基增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全天候採集衛星導航觀測數據,將採集和預處理後的觀測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支持系統解算生成相關的差分改正數。一般基準站能夠支持接收採集北鬥(B1\B2\B3頻點)、GPS(L1\L2\L5頻點)、GlONASS(L1\L2頻點)等系統的信號。一個地基增強系統中基準站數量的多少一般由取決於該系統服務的區域大小和區域內地形情況。基準站能夠輸出包括信號載噪比、碼偽距、載波相位觀測值、信號都卜勒頻移、導航電文等多種類型的導航觀測數據。


對於多系統接收的情況,基準站應具備時間自主同步功能,能夠將不同系統的觀測數據的時間基準統一到某一個通用的時間基準(如北鬥系統時)上,確保各系統觀測數據保持時間同步。此外基準站接收到的導航衛星信號並完成解譯和參數提取後,需要將數據實時傳輸到中心系統。基準站接收機一般自身會配備相關的網絡傳輸設備(即從基準站衛星導航接收機到公網或專線通信線路的傳輸路徑),可以直接將數據傳輸到現有通信網絡。


②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是地基增強系統的核心,主要承擔高精度差分數據處理、系統服務和系統運行監控等功能。收集和存儲各參考站傳輸的觀測數據,對這些觀測數據的質量進行實時評估。隨後,完成基準站數據多路徑影響分析、電離層巧對流層變化分析、系統完整性監測等功能,按照相關的GNSS誤差模型和差分改正數算法解算生成區域內的誤差改正數,以此為基礎為相關用戶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


目前主要的誤差改正數計算方法包括虛擬參考站(VRS)技術、區域改正數(FKP)技術和主輔站(MAC)技術。以最常見的虛擬參考站技術為例,數據處理與服務中心完成所有基準站的信息融合和誤差源模型化。在流動站/用戶使用時,先發送其概略坐標給系統數據處理中心,系統數據處理中心根據這一概略坐標生成虛擬參考站觀測值,並回傳給流動站/用戶。流動站/用戶利用虛擬參考站數據和本身的觀測數據進行差分,從而得到高精度定位結果。


VRS技術的優點在於只需增加一個數據接收設備,不需增加用戶設備的數據處理能力,接收機的兼容性比較好。此外,VRS技術要求雙向數據通訊,流動站既要接收數據,也要發送自己的定位結果和狀態,每個流動站和數據處理中心交換的數據都是唯一的,這就對系統數據處理和控制中心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傳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當前,我國正逐步建設和完善國內的地基高精度導航服務設施,以行業和地區為單位,積極開展以北鬥為主的GNSS地基增強網的建設。初步形成了覆蓋國內主要地區和部分行業的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由北鬥基準站系統、通信網絡系統、國家數據綜合處理系統與數據備份系統、行業數據處理系統、區域數據處理系統和位置服務運營平臺、數據播發系統、北鬥/GNSS 增強用戶終端等分系統組成。


該系統一般利用間距為 50~300 km的地面基準站,通過地面通信系統播發導航信號修正量和輔助定位信號,向用戶提供釐米級至亞米級的精密導航定位和大眾終端輔助增強服務。截止到2018年底,已建成基準站數量超過 2200個,成為目前全球基站數量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穩定運行的地基增強系統。該系統具備在全國陸地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務能力。能夠支撐測繪、地質、氣象、國土資源等行業提供專業的高精度位置服務。


當前地基增強系統主要服務於地面應用,涵蓋測繪勘探、監測控制、駕考駕培、精準農業、航空航海等專業領域,及交通導航、旅遊、應急救援等大眾領域。通過接收地面基準站網提供的差分修正信號、達到提高衛星導航精度的目的,優化後的定位精度可以從毫米級至亞米級不等。地基增強的精度雖然很高,但覆蓋範圍卻有一定限制。定位目標必須處在通信信號覆蓋的範圍之內,但在通信信號難以覆蓋的高空、海上、沙漠和山區等地有可能形成服務盲區。



與地基增強系統不同,星基精密差分和增強技術是以衛星作為差分改正數據廣播傳輸的通信手段。星基增強系統通過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搭載衛星導航增強信號轉發器,可以向用戶播發星曆誤差、衛星鐘差、電離層延遲等多種修正信息,實現對於原有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的改進。當前,在全球範圍內,星基增強系統的建設正在加速,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印度,甚至非洲國家都在建設星基增強服務。


圖1 當前世界範圍內主要星基增強系統的基本情況




廣域增強系統(WAAS)是目前國際上最早建設的星基增強系統之一。由於早期GPS系統自身性能並不能完全滿足民用航空領域CAT-I級別的進近引導的實際需要。因此,聯邦航空局(FAA)在上世紀90年底起發起了WAAS的建設計劃,目的是提供CAT-I類精密進近所要求的導航定位性能。WAAS為各種類型的飛行器在啟程、程中及到達的整個飛行過程中各個階段內提供服務。這其中還包括為在美國國家領空系統內所有合適場地內正常飛行氣象條件下的降落過程提供垂直方向上的指導。


WAAS系統包括38個參考站,2個主控站和4個地面上行站組成,如下圖所示,兩個主控站位於FAA和史丹福大學,負責GPS誤差改正信息和評估系統的完好性信息處理。


圖2 WAAS系統基本組成


系統實時接收所有基準站採集到的GPS下行數據,在數據處理中心進行軌道、鐘差和電離層誤差估計,然後通過注入站將這些改正數注入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這些衛星按照標準化的數據格式對相關差分改正數進行打包成幀並向地面用戶進行廣播,用戶採用自身導航定位終端,在接收到差分改正數的基礎上實現精密差分定位,從而提升自身定位精度。2003年07月10日WAAS信號開始正式服務於民航系統,覆蓋95%的美國領土。2008年FAA開展了WAAS系統在直升機方面的應用。


2009年12月西雅圖地平線航空公司的一架從波特蘭開往西雅圖的航班首次使用了WAAS的LPV服務,該公司將與FAA合作提供長期的數據以便論證WAAS系統在民航系統服務。


WAAS系統改進了基本GPS信號的完好性,能夠更快速地探測出更小的錯誤信息。WAAS專門設有由聯邦航空局和史丹福大學共同主持的WAAS完好性與性能小組,以指導WAAS完好性監測指標的研究與發展。當GPS系統由於系統誤差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不可用時,WASS會向用戶發出提示信息,另外,WAAS系統是按照最嚴格的安全標準進行設計的,那就是當出現任何可能引起GPS位置估值錯誤的誤導性有害信息時,用戶能夠在6秒鐘之內接收到由系統發布的提示性信息。


WAAS系統是星基增強系統中的典型代表,其核心處理算法和流程是當前其它星基增強系統所廣泛借鑑的核心技術。概況來說,其核心處理算法主要包括:


1)衛星軌道和鐘差估計算法模塊。


結合了精密的衛星動力學模型和一個平方根信息濾波器提供非常精確的衛星軌道和鐘差。可以實現完全自動化、實時的觀測數據處理從而進行定軌、定位計算。


2)導航信號電離層延遲估計算法模塊。


WAAS中的電離層延遲估計採用了一種格網電離層算法。基本原理是基於電離層單層假設,以Klobuchar模型作為背景場,將固定格網點周圍一定範圍內所有的實際觀測值投影到格網點位置並取其加權平均。對於硬體延遲的處理,採用平方根信息濾波技術實時估計測站和衛星碼間偏差。




歐洲靜止衛星導航重疊服務系統(EGNOS)由歐洲空間局和歐洲航空導航安全組織共同建立的,服務於歐洲地區的衛星導航星基增強系統。與WAAS類似,該系統借鑑了其中的部分關鍵技術, 通過對GPS 和GLONASS 系統的監測,以差分改正數和完好性信息服務的方式來改善用戶導航定位的完好性和精度。


EGNOS 由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GEO) 、地面站網和用戶設備組成。地面站網包括34個測距與完好性監測站(RIMS) 、4個主控制中心(MCC) 和6個地面導航信息注入站(NLES)。EGNOS系統通過設在地面的監測站(RIMS站) ,同時接收GPS 和GLONASS 觀測數據。將觀測數據送到主控制中心進行處理,得到廣域差分改正信息和完好性信息,並將其注入到GEO 衛星向用戶廣播。用戶利用這些信息和本機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差分定位,可計算出完好性告警信息。該系統的基本運行原理和服務範圍如下所示:


圖3 EGNOS系統基本運行原理和服務範圍


EGNOS系統在WAAS的基礎上,對於核心差分改正方法有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和升級,其廣播的格網點電離層延遲採用了歐洲的NeQuick模型進行估計,該模型採用DGR剖面公式描述了從90km到F2層的電離層範圍內的電子密度,從而更加精確的描述歐洲上空的電離層變化規律,給出適合於歐洲的導航信號電離層改正數。


2009年4月1日,EGNOS的所有權從歐空局(ESA)轉到了歐盟(EU)的歐洲委員會(EC)。2009年10月1日歐盟宣布EGNOS重新開始正常服務。與美國的WAAS僅為空中導航不同,EGNOS為航空、航海以及陸地運輸中的飛機、船舶、車輛等各種形式的交通工具提供導航信息。



GPS輔助型近地軌道增強系統(GAGAN)是印度部署的星基增強系統。2015年7月,印度正式對外發布了GAGAN系統服務。計劃為孟加拉灣、東南亞、印度洋、中東和非洲地區提供精準的導航服務。據報導,該系統歷經15年時間,耗資77.4億印度盧比(約1.23億美元),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和印度航空管理局(AAI)聯合開發,採用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研發的SBAS技術,將為南盟成員國(SAARC)提供服務。


印度GAGAN系統的基礎設施包括15個參考站(站點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3個上行注入站和1個任務控制中心組成的地面段,2個搭載GPS增強信號播發載荷的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的空間段,以及相關的軟體和通信鏈路,可以通過播發C波段和L波段的導航增強信號,對GPS等衛星導航系統進行增強。該系統將為印度50多個機場提供服務。


 圖4 GAGAN地面站點分布


目前,GAGAN的增強信號已經通過GSAT-8和GSAT-10兩顆GEO衛星搭載的增強載荷進行播發,覆蓋整個印度的飛行信息區及以外的區域。此外,即將發射的GSAT-15衛星也將搭載GAGAN載荷,作為該系統空間轉發器的備份。該衛星將定點於東經93.5度的地球靜止軌道,其中2個頻道專門用於印度GAGAN系統的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



QZSS是日本自主發展的區域導航系統,最初日本希望通過發展這一系統改善日本的衛星導航服務質量,逐步適應日本國土多山地形,信號遮擋嚴重等問題。因此QZSS既是一個星基增強系統,也包含了部分自主導航功能,即在GPS系統發生信號中斷時,仍能為日本提供基本的衛星導航能力。因此,該系統所使用的衛星數量由最初的3顆發展至4顆,最終發展至7顆,星座構型也從3顆傾斜地球同步衛星軌道(IGSO)衛星,逐步演變為3顆IGSO衛星+1顆GEO衛星,最終演變為5顆IGSO衛星+2顆GEO衛星。


2017年以來,日本逐步加快了該系統的建設過程,2018年3月完成了基本在軌測試工作。


QZSS系統由空間段、地面運行控制段和用戶段組成,其中空間段由2顆部署在GEO衛星、5顆IGSO衛星組成。其中IGSO有著獨特的8字形的,位於日本上空的地跡,這也是這一系統得名的來源。


圖5 IGSO衛星地跡


QZSS系統的地面控制、跟蹤、監測站主要位於日本境內、班加羅爾、曼谷、坎培拉、夏威夷、關島等地,遍及其服務覆蓋區域。


QZSS系統播發GPS增強和自主導航兩類導航信號,並在L1S和S頻段提供簡訊服務,其中GEO軌道衛星具有L1Sb的導航技術驗證信號與S頻段的簡訊服務能力。截至目前,QZSS系統共發射6路服務信號:L1 C/A、L1C、L2C、L5、L1 SAIF、LEX。


需要指出的是,除米級定位精度的提升服務外,QZSS還在1278.75MHz這個頻點播發L-band Experiment信號,即LEX信號。該信號速率達到2000bps,而GPS信號的信息速率是50bps,L1 SAIF信號的信息速率是250bps,LEX信號能夠提供更多誤差校正信息,使得用戶的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可用於無人駕駛、測繪,精準農業等行業。同時,LEX信號頻點和歐洲Galileo系統的E6頻點重合,也就是說,等到Galileo系統正式提供服務,QZSS也能實現Galileo系統的補充。


除此之外,L1 SAIF信號還提供GPS等衛星健康狀況信息,在GPS衛星出現異常後及時通知用戶不要使用該異常衛星,以免得到錯誤的定位結果



輔助-GNSS(A-GNSS或者A-GPS)是指利用移動通信網絡為用戶提供必要的輔助性信息,從而幫助用戶在高動態、低信噪比等惡劣環境下正確接收GNSS信號的過程。其中的輔助性信息一般包括導航衛星的曆書、星曆、頻率範圍、標準時間和近似位置等。A-GNSS通過提供輔助信息,使用戶使用的GNSS接收機在捕獲信號之前可以大致了解所需捕獲的信號碼相位和都卜勒頻移的大致範圍,從而有針對性地壓縮接收機搜索頻帶,降低噪聲帶寬,增加信號能量的累積時間,增加用戶接收機的靈敏度,縮短用戶的首次定位時間。


A-GNSS技術對於衛星導航信號受到嚴重遮擋的城市環境非常有效,在城市環境下高樓林立,接收機接收到的信號會存在嚴重的多路徑效應,信號質量無法保證。A-GNSS 就是通過提供導航衛星的曆書、星曆、頻率範圍、標準時間和近似位置等輔助信息,使 GNSS 接收機在接收之前就知道要接收的頻率範圍,然後輔助計算數據再提供用來解算 GNSS 用戶位置的衛星所在位置,可以減少初始定位時間、提高接收機靈敏度、減少接收機能量損耗、加快位置解算,提高定位精度、提高定位性能。


A-GNSS必須依託高性能的通信網絡。近年來,隨著現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A-GNSS與4G、5G和現代物聯網等深度結合,形成了更多的應用空間。基於5G的A-GNSS的基本原理就是將 5G 移動通訊技術與 A-GNSS 系統深度融合,讓兩者的定位和通訊功能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更加高效的獲取所需的位置信息。


首先用戶的 A-GNSS 接收器終端向衛星伺服器發送定位請求,使用基於 5G 的 C-RAN 網絡快速查詢可供使用的衛星信息,並將曆書、星曆、頻率範圍、標準時間和近似位置等輔助信息通過 5G 網絡迅速地傳輸給接收機。接收機再根據輔助數據和捕獲的衛星信號計算定位結果。千尋位置公司提供的千尋立見服務,能夠針對GPS、GLONASS和北鬥系統提供全覆蓋的A-GNSS服務,同時能夠支持滿足「移動通訊網絡國際標準定位協議框架」(SUPL協議)的GNSS導航定位晶片。可以說,A-GNSS是當前衛星導航技術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結合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近年來,隨著衛星導航領域的快速發展,衛星導航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最基本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而是逐步向各專業行業和領域滲透,逐步孵化出了多種類型的新型高性能應用技術,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新的應用技術主要集中在高精度、高可靠定位的層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各個行業對時空信息基礎設施需求的不斷深化,衛星導航技術一定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門類加速碰撞,形成更多的新型應用。

相關焦點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授時。大家都知道北鬥其實就是導航衛星,用於定位導航。那北鬥是怎麼進行定位導航的呢?實際上,導航衛星(如北鬥)提供的是授時信息,手機從授時信息中導出位置信息,導航APP再根據位置信息提供日常的定位、導航功能。大家對導航定位都比較熟悉了,那麼授時是什麼呢?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不僅能定位,還能為違法公司定性?
    「北鬥衛星不僅能定位,還能為違法公司定性」不久前,國家證監會藉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了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查處。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其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 北鬥除了導航還能授時?別小瞧授時,國家安全離不開它
    前段時間北鬥三號的成功發射讓國家的軟實力有向前邁進一大步,GPS所擁有的導航功能,北鬥在與之對比中一電也不遜色,除了知道北鬥的導航功能以外,「授時」這個詞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耳邊,那麼「授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為何會跟國家的安全扯上關係呢?
  • 北鬥衛星系統除了導航,還能做什麼?
    如今北鬥系統在許多領域大展身手,除了廣為人知的線路導航能力,我們一起看看北鬥還能做些什麼。如今北鬥系統在許多領域大展身手,除了廣為人知的線路導航能力,我們一起看看北鬥還能做些什麼。5G+北鬥 自動駕駛變革  由北鬥領域的劉經南院士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算法的」5G+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能為車輛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可實現毫秒級時延和釐米級定位,為小型汽車自動駕駛的可能性帶來突破性的變革
  • 中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授時系統完全不輸GPS!
    我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系統除了導航定位服務,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授時。北鬥授時,結束了我國電力運行時間完全依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歷史,使得以往缺乏安全保障的「美國授時」變為「中國授時」。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董工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7月10日04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第32顆。該北鬥衛星作為北鬥二號衛星的「替補」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地球靜止衛星 提供導航、短報文服務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地球靜止衛星 提供導航、短報文服務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2日 消息:據新華社消息, 11 月 1 日 23 時 57 分,我國在西昌成功發射第四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290 次飛行。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向全球提供服務
    《瞭望》:公開的「北鬥」導航衛星秘密   北鬥系統已進入了衛星發射布網的高峰期。按計劃,到2020年,北鬥將與美國GPS一樣,成為一個向全球提供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  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於2010年12月18日成功發射。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北鬥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冉承其介紹,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鬥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 蘋果iPhone 12系列智慧型手機支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
    【TechWeb】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日凌晨1點開始的發布會上,蘋果公司推出了外界期待已久的iPhone 12系列智慧型手機,正如分析師和研究機構此前所預期的,iPhone 12共有4款,全部支持5G網絡。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 PNT 等新質能力
    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 今天(8 月 3 日)上午 10 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2035 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
  • --析「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圖)
    海珊,他們所使用的炸彈都是一種:聯合攻擊炸彈(JDAM),這些炸彈之所以都能夠精確的打擊目標,是因為他們都是通過衛星定位來實現定位,提供這種定位服務的正是由24顆美國衛星組成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鬥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
  • BDS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發展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滿足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服務;發展北鬥產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國際合作,共享衛星導航發展成果,提高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綜合應用效益。
  • 北鬥定位升級至2.0版,除了定位導航,這些應用你知道嗎?
    近日,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峰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2.0版本,將民用應用的手機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可實現車道級定位。,定位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服務。中國信通院研究員劉旭說:「目前95%以上的安卓手機只要做一個軟體升級就可以用到北鬥系統。」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超過75%支持北鬥定位。現在已有超過1.8億人在使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方面,國內有超過650萬輛運營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多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多座海上導航設施已經運用了北鬥系統。
  • 「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
    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又將如何推動生產生活變革、賦能行業產業發展?身兼五大能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 除了手機導航,北鬥還有哪些創新應用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李德仁院士:北鬥系統精準助力疫情防控PTN的概念,包括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一般指基於統一時空基準網絡和不同通信網絡,能獨立或與移動終端結合,為各類用戶提供實時動態及空間位置和授時的綜合信息服務,又稱導航位置服務。
  •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對比
    2011年12月2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CNSS)正式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這是世界上第三個投入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此之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
  •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曹衝:北鬥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北鬥導航系統不會止步於中國,它將專注於東南亞、非洲和東歐的市場,並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相比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北鬥系統將為自動駕駛汽車、農業和關鍵基礎設施管理等領域提供更高級別的準確性。 2012年底,中國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導航服務
    2020年年底前,北鬥二號系統還將發射1顆地球靜止軌道備份衛星,北鬥三號系統還將發射6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導航和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並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能力。 基本導航服務。
  • 四分鐘,帶你了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7月31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七星自古就為人們指引方向那麼中國的北鬥衛星到底是做什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就是它的字面意思,即導航我們只要出門就會經常用到導航那麼導航是個啥?
  • 詳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獨立自主、穩定覆蓋全球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11年12月27日起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端由北鬥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