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幾個知乎大佬學習經驗!
— 。我是從14歲起開始學習美聲唱法(男高音),當時的高音極限大概是e2,周杰倫的大情歌都沒法唱。
學習一年以後能夠到達穩定的#f2,三年後發展到穩定的g2,五年後突飛猛進到bb2,21歲可以演唱《冰涼的小手》等有highC的歌曲,此後平穩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等音高下,美聲對於高音的質量要求要遠高於其他唱法(美聲要求高音輝煌、明亮、圓潤)。舉個例子吧,《冰涼的小手》中的highC需要純靠人聲傳遍一千平方米的音樂廳,而《洋蔥》中的highC傳到嘴前面的麥克風裡面即可。
在我提升音域上限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技術提升在其中的作用,但必須要說的有兩點: 1.我開始學習美聲時正處於男性的變聲期,變聲期內聲音會暗啞、低沉,人的音域隨著變聲期的逐漸結束本身就會有一個逐漸變寬廣的過程。 2.技術對於演唱提升最大的還是音色、音量兩方面,這兩方面的提升要遠大於音高。(物理學上的聲音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通俗的說法就是音高、音量和音色)
順便說一下正確的技術有哪幾個要點吧,我覺得一共有五點: 1.氣息 2.氣息 3.氣息(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4.共鳴點 5.口腔狀態(其實也包括臉部的配合)
下圖稍微有點高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上面的這個東西俗稱「嗓子」,發聲的原理如右圖,聲帶閉合,氣流通過聲帶時高速振動。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小號和圓號,氣流振動的空間越小,音高就越高(小號比圓號小,音高比圓號高)。發聲體的內壁越堅挺,聲音就越明亮(金屬的小號和橡皮泥做的小號,哪個能吹的更響亮?)。氣流的壓強越大,聲音傳得越遠(輕輕吹小號和使勁吹小號的區別)。
把發聲方法詳細地說一遍大概會成為萬字長文,下面簡要講一下上面的5點。
把氣息說了三遍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正確的氣息有三個點需要注意: 1.肚子要時刻繃緊 2.不要漏氣 3.唱高音不要猛地給氣,越給越沒高音
共鳴點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東西,你要想像聲音要集中在這個點上。初期練習請拿食指按在襯衫第二顆紐扣下方,讓聲音帶動著食指震起來。 (在練習初期不要過分追求頭腔共鳴,否則很容易變成像京劇裡的黑頭一樣的聲音)
口腔狀態以放鬆為主,臉上最好掛著微笑,肩膀什麼的都要放鬆。初期練習要注意,舌頭不要往回縮,即不要「壓舌根」;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的這個問題,可以做個小實驗:把舌頭儘可能伸出來,最好舌尖能舔到下巴,然後開始唱歌。感覺到不一樣了嗎?
二:我自己的話,以前只能唱到E4或者最多撐死到F4,後來高一學校歌唱比賽的時候突然開竅了,不再擠嗓子,敢放開嗓子唱了,然後越唱越敢唱,一下子打開了高音新世界的大門。然後現在變成了一個飆高音狂魔。音域一下子提高到混聲F5左右。然後狀態好的時候假聲能到D6的樣子……
然鵝鵝鵝問題來了,我這種野路子唱法有很大的缺點就是,聲帶很容易疲勞,一般幾首林俊傑的高音歌唱下來,再唱高音就會有點沙啞。舉個例子,我們聲樂課期末考試要唱歌,我選了首林俊傑的不為誰而作的歌╮(╯_╰)╭本來我完美唱下來是完全沒問題的,想著嘿嘿這回我要驚豔一把,讓老師目瞪口呆 ,可是考試前還是不放心,於是在考前連續練了快十來遍。等到上臺的時候,嗓子已經很疲勞了,唱出來的高音又擠壓又沙啞,考試就這樣悲劇了。
除此之外,每次唱林俊傑的高音歌,都沒有他那種輕鬆的感覺,總感覺自己唱的好吃力。恩,一定是哪裡出問題了。於是大二的時候,我選了聲樂課,開始了高音的正規科學的學習。
總之,找到了自然聲區,打好了中聲區的基礎,又掌握了換聲區的技巧,就可以進行高音的訓練。祝福你們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