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竟成了熊本大地震的理想避難所

2021-01-11 騰訊網

[摘要]在地震中,之所以監獄成為理想的避難所,與日本監獄的人性化管理分不開的。

作者:張石(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

據《朝日新聞》電子版、FNN電視網絡新聞等日本媒體4月19日報導:由於熊本市遭受震災,熊本監獄開放了一部分設施,接受受災者,提供了水和食品。

所提供的避難場所是監獄職員使用的武道館及收容服刑人員的收容棟以外的建築物。在熊本監獄所提供的252平方米的設施中,最多時可容納250名附近的居民到這裡避難。可能因為是監獄,房子建得很結實,沒有受到地震的損壞,電和水都可以使用,煤氣斷了,無法給服刑者做飯。但是在東日本大地震以後,日本的監獄一般都為服刑者和監獄職員貯備了大量防災食品,在熊本地震發生時,他們在保障服刑者有充分的食物的同時,還有餘力把這些儲備提供給避難者。目前,日本法務省將九州和中國地區監獄中儲存的約3萬5千頓的食物,繼續供應給熊本市的服刑者和避難者。

熊本地震災民排隊領取食物

避難者中有人說:「從家裡走到這裡也就幾步的路程,這裡真好。」「多虧了有這樣的地方,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救了我們。」

4月20日,日本資深媒體人江川紹子在雅虎日本新聞網上發表一篇名為「從三次震災看大災害和監獄」的文章,文章指出:

在遇到災難時,日本的服刑者都非常安靜、守紀律,一般沒有趁機暴動和逃跑的,據東日本大震災時的東京府中監獄待遇部長手塚文哉說:在府中監獄,平時因服刑人員違反紀律等鳴響警鈴的事情平均每天有3次,但是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卻一次也沒響過。

服刑人員還為災區積極捐款。根據日本法務省統計,從地震發生到那一年的6月11日,日本的8,235名服刑者捐款計6,169萬5,895日元,每人平約7,500日元。(1)

監獄裡對服刑人員的人道主義待遇,就是在遇到災害時也不會改變。江川紹子介紹說,在東日本大地震時,由於在災害的時候監獄堅持每天為服刑人員提供三頓飯,周圍的一些人生氣了,他們認為:在普通市民都處於飢一頓飽一頓的時候,給犯罪者每天吃三頓飯,真是豈有此理!但是監獄方面認為:為了保持服刑者心情的安定和維持秩序,按時提供食物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和監獄周圍的民眾的利益連在一起的。(2)

而據原東京矯正管區區長小野義秀的著作《日本行刑史散策》,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時,東京的小菅監獄收容都是因殺人、強搶等被判10年以上徒刑的重犯。地震發生時,監獄的建築物大半受到毀滅性打擊,服刑人員3人死亡,4名重傷,9名輕傷,圍牆在最初的震動中就幾乎全部倒塌。但是服刑人員中沒有一個逃走的,情緒極其平穩,他們服從監獄職員的指示,主動從事救難救災活動。在這裡,有馬四郎助所長一直堅持人性化管理,並試行服刑人員自治制度,實行「信任服刑」方針,與服刑人員建立了信賴關係,而其效果在地震這樣的非常時期體現了出來。

而在其他的監獄就不是這樣了。在東京的豐多摩監獄,服刑人員發生了騷亂,處於暴動的邊緣,職員不得不拔刀恫嚇,最後警備士兵開槍打死一名企圖逃跑的服刑人員。而在東京巢鴨監獄,數名服刑者破壞建築物企圖逃跑,處於騷亂狀態,為了鎮壓騷亂,3名服刑者和兩名監獄職員受傷,不得不用手槍進行威嚇射擊。(3)

在地震中,之所以監獄成為理想的避難所,與日本監獄的人性化管理分不開的,因為這種人性化的管理,監獄才能儲存這麼多的糧食;因為人性化的管理,服刑人員在災害來臨時才會遵守秩序,才會使監獄有物質與精神上的餘裕去救災。日本監獄的人性化管理是比較的徹底的,經常會看到有這樣的報導:有的老年人刑滿釋放後,在外面無依無靠,非常想回到三餐能夠得到保障、醫療設施完備的監獄裡去。

人類對於所謂「惡人」的處置,大致走的是一個從以惡抗惡,以暴易暴到以德報怨,以善化惡的漸進的過程,這可以從一些國家對於犯人的措施的不斷改變上表現出來。從大的趨勢來看,總是愈來愈人道,愈來愈寬容,愈來愈重視將犯罪者改造為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新人,如從有酷刑到整個國際社會呼籲禁止酷刑;從有死刑到有些國家不斷取消死刑,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以惡抗惡是不得已,以善化惡才是人類應該主動開闢的一條充滿理性和寬容的道路。

法國作家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說《悲慘世界》開篇講了這樣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個孤兒,從由姐姐養大成人,成年後用微薄的工資養活寡婦姐姐和她的7個孩子,生活極其貧困。有一天,姐姐家已經窮得沒有一點吃的東西,實在是想不出辦法來讓孩子們果腹,冉阿讓當時也是身無分文。他走到街上,突然看到一個麵包鋪露在外面的麵包,為了讓侄兒們能減輕一點兒饑寒,就順手偷了一條麵包。老闆抓到他,並把交給警察。他被判5年監禁,後由於不滿法律的不公,試圖逃跑,再被加刑。這樣一關就關了19年。微罪重罰使他憤世嫉俗,對人間社會失去了信任。

19年的勞役後,冉阿讓被提前釋放。在回來的路上,他分文沒有,無奈之際他敲開了主教莫裡艾(Myriel)的家門。莫裡艾主教收留了他,並讓他吃飽喝足。由於他一直生活在貧窮裡,並在牢房中受盡苦役和不公,當看到主教家中的銀具時,便起了賊心,臨走時偷走餐廳柜子上的銀器。可是出門沒多久,冉阿讓就被警察抓住,警察搜身時,發現了刻有莫裡艾名字的銀器,於是就把他抓回主教家中。主教聽了原委後先是一驚,然後馬上話鋒一變,望著冉阿讓大聲說:「冉阿讓,真高興再見到你,那一對銀燭臺我也送給你了呀,它和其他銀器一樣都是銀的,你為什麼沒有把燭臺和餐具一起拿走呢?」主教寬大與仁慈的話使冉阿讓逃脫了本將再次面臨的牢獄之災。冉阿讓被主教的仁慈、寬容和博大的愛打動了,下決心重新做人。

這件事之後,冉阿讓不但決定要悔過自新,還決定以後要用善良、慈愛之心對待世界,把莫裡艾主教的這種大愛無疆的仁慈撒到人間每一個角落。

以前我總以為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故事,但是後來看到的一些事情,使我越來越認識到以善化解惡的無限的力量。

中華民族是具有「忠恕」這一儒家傳統的民族。1973 年10月,田中角榮作為首相首次訪問蘇聯時,曾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和總理柯西金說:「日本人對蘇聯在感情上難以原諒,這並不是因昭和二十年(1945年)蘇聯撕毀日蘇中立條約參戰。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候,中國政府說『把日本人送回到母親身邊去』,於是就把幾百萬日本人和在華日本人送回了日本,而蘇聯卻把幾十萬關東軍士兵帶到了西伯利亞。」

我曾經採訪日本的一個民間組織,叫做「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他們都是從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回到日本的老人。按普通人理解,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理應是發洩積怨,傾訴苦難,因為戰犯管理所是監獄,而他們是犯人。然而恰恰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立「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是為了緬懷他們在中國的生活,傾訴他們在撫順的感動。他們經常去撫順戰犯管理所,追憶那難忘的日子,傾訴他們綿綿的思念;他們把逝世的原看守的遺影,放在家裡,事務所裡,以示永遠的思念;他們把原看守們請到日本,傾訴惜別的深情……

「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成員聚會

他們之所以有這種奇特的感受,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他們雖然是戰犯,但是當時的撫順戰犯管理所貫徹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把他們當人看,「恨罪不恨人」,既尊重他們的人格,也尊重他們的民族習慣。看守們吃的是粗糧,他們吃的是白米,管理所還從全國各地請來會做日本料理的廚師,給他們做天婦羅、壽司、醬湯……沒有任何辱罵體罰,有充分的娛樂,有完備的醫療……在中國方面充滿人性的管理方針下,他們反省發自於內心,認罪來源於感動。50年後,他們來到了原管理所所長的家裡,面對老所長的遺影,依舊是老淚縱橫……他們告訴我,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歸國的一千多名日本人中,只有一個人,為了自己返回官場,否認過自己的罪行,其他人都在深深的感動中反省,都對中國充滿了感謝之情。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中國人收養了幾千名侵略自己國家,屠殺自己的同胞的日本孤兒,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把他們養大成人。從1972~1995年,回到日本定居的日本戰爭孤兒有2171人,中國養父母對日本孤兒那超越國與仇的骨肉深情,永遠感動著孤兒們,他們成立了「中國養父母謝恩會」,「扶桑同心會」等民間團體,為感謝中國的養父母展開活動。他們定期回國看望中國養父母,為已故去的中國養父母掃墓,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和遼寧瀋陽,分別有日本歸國戰爭孤兒捐資建造的中國養父母公墓和「感謝中國養父母碑」。「感謝中國養父母碑」是一座古銅色的雕塑,塑造了在戰後的凋敝與破敗中,兩個衣著簡樸的中國養父母,充滿了慈愛地呵護著一個身背小書包的日本孤兒,領著他走向充滿溫暖的新的家庭和新的未來……

在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的2008年6月11日,日本戰爭孤兒代表來到中國駐日大使館,把400萬日元親手交給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至此日本戰爭孤兒已經基本完成了他們為四川災區捐款1000萬日元的目標。

戰爭孤兒代表池田澄江對崔天凱大使說:我們知道四川發生大地震以後,立刻在戰爭孤兒中舉行了捐款活動,我們的目標是捐款1000萬,第一次送來500萬,這次送來400萬,現在又捐到了65萬。我們希望在地震災區建立兩所小學,由我們這些老孤兒,去照顧那些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小孤兒。對於他們的學習用品我們要負責到底。我們雖然老了,但是還有第二代,第三代,我們一定要把日中友好的事業進行到底。

雖然我們殘留孤兒不富裕,但是中國發生了震災,我們非常心痛。我們戰爭孤兒在平時生活都非常節儉,就是100多日元的車費有時也不捨得花,自己徒步走三四十分鐘,但是大家為中國災區捐款,都非常踴躍,都一萬一萬地往出拿,大家都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日本戰爭孤兒,現在已經成為了日本促進中日友好的主力軍。

我向來不喜歡魯迅先生所提倡「痛打落水狗」精神,當然魯迅是以狗作為比喻來說人的,寫文章的時候也有當時的歷史背景,但是絕不能將「痛打落水狗」作為格言或真理,因為這無論對於狗還是對於人都有一定的曲解。養過狗的人都會知道,狗是一種比人更寬容的動物,在多數的場合,就是主人傷害了它,欺負了它,它仍然會對主人熱愛如故,它們絕不會像人那樣記仇。作為人,有時要學習狗的寬容。而以上的事例說明,人更應該是可以被感動的,融化冰雪的只能是陽光,而不是寒風。人性的感化會逐漸驅除看不見深層的黑暗,並使你在地震這樣的非常時刻看到,善有一種巨大的拓展力量,它會使你驚愕,心靈會在如此廣闊的愛的情懷中相連。

注釋

(1) 見江川紹子「從三次震災看大災害和獄」。

http://bylines.news.yahoo.co.jp/egawashoko/20160420-00056804/

(2)同上

(3)見小野義秀《日本行刑史散策》,財團法人矯正協會,2002年版,135-139頁。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日本熊本大地震一周年 數萬人仍處「避難」生活
    日本熊本大地震發生至今整整一年,當地14日為地震遇難者舉行了追悼儀式。   據此間官方統計,兩番出現7級震度(日本標準)的熊本大地震,其導致直接死亡及之後「震災關聯死亡」的人數,達到225人。
  • 日本2016年7.3級熊本大地震應力場研究
    2016年4月16日在日本的九州地區發生了7.3級的熊本大地震,其造成了50多人死亡和強烈的地表破壞。
  • 熊本大地震有感-從大地震看神的旨意
    2016年4月16日,日本發生了芮氏7.3級的熊本大地震,其嚴重程度比起1995阪神大地震,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熊本地震災區的中國人:助人渡難關有意義
    中新社日本熊本4月24日電 題:熊本地震災區的中國人:助人渡難關有意義  中新社記者 王健  熊本大地震一周後的震中災區益城町下起大雨,35歲的北京小夥於世彤的身影照常出現在當地主避難所益城綜合體育館內,忙前忙後,幫著搬送賑災物品。
  • 德國地堡變"末日避難所" 將成巨富"專享"
    原標題:德國地堡變"末日避難所" 將成巨富"專享"  2015年06月16日 07:00:02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歐羅巴一號」避難所   美國一家企業將德國東部一座老軍事地堡「變廢為寶」,打造成一座可防爆、防震、防海嘯的豪華
  • 地震時床變成臨時避難所
    當地震達到一定的烈度,防震床自動報警並啟動保護裝置,床板自動分開形成兩塊保護面板,與床下的底板、前後牆板、左右側板形成一個鋼鐵三角空間。遇到地震時,這將是個很好的臨時避難所。世界首臺無動力綜合純水機也博得了參觀者的好感。它的亮點就在於可以手動處理汙水,地震後常常發生斷電缺水的情況,有了純水機就能就近取水進行淨化,以得到救命的純水。
  • 日熊本地震避難所衛生狀況堪憂 急需調遣醫護人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4月19日報導,距日本熊本地震發生已過去四天時間,熊本、大分兩縣及周圍地區依然餘震不斷。約有9.4萬人忍受著避難生活,目前甚至出現了在避難過程中由於災後疾病而死亡的案例。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急需醫療支援,災區自治體請求派遣日本各地的醫護人員前往災區支援。
  • 日本熊本大地震發生4個月 千餘災民仍無家可歸
    中新網8月15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熊本縣等地此前發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首次觀測到震度7的地震(日本標準)後到本月14日已有4個月。災區至今仍有1700多人不得不在避難所生活。如何確保住房、恢復正常生活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 輻射:避難所避難所編號大全
    輻射:避難所遊戲中有許多不同的避難所,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輻射:避難所避難所大全。 8號避難所 避難所關閉僅10年後即打開, 配有GECK以改造周遭環境. 最終原居民在此建成了Vault City. 12號避難所 實驗目的是研究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因此避難所大門被設計成無法關閉. 大墓地和裡面的殭屍即由此而來.
  • 家用地震監測儀可提醒避難
    日本靜岡縣藤枝市的一家企業將發售家用地震監測儀。這種監測儀能在地震發生後即時測算和顯示地震烈度,發出警報,並提醒人們採取何種方式避難。  據報導,這種監測儀高約14釐米,寬約13釐米,正面嵌有可顯示地震烈度和時間的液晶屏。它可監測烈度為1度至7度之間的地震,並提醒人們採取何種方式避難。
  • 東洞庭救護避難所:拯救麋鹿的愛情
    華聲在線5月17日訊(記者 劉濤 盧小偉 實習生 魏欣)有了愛,避難所也成了愛的城堡。麋鹿「點點」就在避難所裡遇到了自己的愛情。5月17日,「美麗中國長江行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南站的媒體團走進嶽陽,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考察該地的整治保護情況,並在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護避難所見證了麋鹿「點點」的幸福生活。洞庭湖以前是沒有麋鹿的,1998年特大洪水過後,有十幾頭麋鹿穿越水流湍急的長江,從湖北方向遊到了東洞庭湖。
  • 熊本地震中獲救的20名中國遊客已轉至避難所 擬17日前往福岡
    人民網記者16日晚專訪了該旅行團的地接旅行社負責人,了解到所有成員已經從受困旅館轉移至相對安全的避難場所,17日將視情況轉移至熊本縣外的福岡市。 該旅遊團系自由行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中青旅日本株式會社」作為地接旅行社為該團預定酒店和車輛。
  • 輻射避難所OL避難所科技介紹 避難所科技是什麼
    避難所科技的宣傳廣告  每一座避難所被設計成可容納1000人,這樣的保障措施在當時已是一流水準,但當真正的災難來臨之時,許多避難所並沒有達到額定的容納人數而那些得以住進避難所的幸運兒們,則依靠避難所科技提供的技術在地底生存。
  • 來中國避難?日本預計發生9級以上地震,中國會同意避難申請嗎?
    地震就是地殼釋放能量的最好證明,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存在這一現象,其中日本是地震次數最多的國家。每年平均超過1500次的地震,早已讓民眾學會如何避難。據日本專家預測,2020年日本將發生一次超過9級的大地震,一旦出現大地震,向來中國避難,中國會同意其避難申請嗎?
  • 鯉城首個高級別地震應急避難所建成 可容納1萬人應急安置1個月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記者從鯉城區地震辦獲悉,福建師範大學泉州附屬中學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已建設完成,這也是鯉城區首個高級別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 日本熊本地震避難過程中性侵事件頻發 多數人忍氣吞聲
    人民網東京4月17日電(許永新)據《每日新聞》報導,在兩年前發生的熊本地震中,由於對避難中不滿15歲的女孩實施猥褻行為,福岡縣一名男子被以強制猥褻罪起訴。16日,福岡地方法院對此案進行第一次公開審理,該男子承認指控。
  • 北京城區設9處中心避難所 首次明確分3個級別
    城區設9處中心避難所   《北京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研究》公示,市民步行5到10分鐘應達社區應急避難所   北京將在中心城地區規劃布局9處中心避難場所,用於如果出現地震等災害,疏散轉移城六區人口。通州和順義新城也都將各自規劃選址一座中心避難場所。
  • 地震波到達前幾十秒發出預警,青島首個國標III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具備應急避難指揮中心、避難疏散區、供水、供電、消防等主要應急避難功能和配套設施,發生自然災害時,可為2000餘人提供緊急避難。20日,記者從嶗山區應急管理局獲悉,松嶺路小學正式獲批青島首個國標III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 來中國避難?日本將有大地震至少9級,中國會同意避難申請嗎?
    地殼釋放能量的典型方式之一,就是地震,這個自然現象,存在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日本的地震就頻繁發生,每一年,地震平均達1500次。次數之多,已成為人們的日常認知,日本的人民早就積累出各種地震的避難方式,當真正的大型地震發生時,那些方法,技術,都起不到很顯著的作用。有日本相關的權威專家表示,2020年,日本會有一場超過9級的大型地震。
  • 日本地震災後回訪:魚米之鄉成「核墳墓」
    昔日盛產瓜果蔬菜的「魚米之鄉」如今竟然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核墳墓」,數以萬計的災民只能背井離鄉,眼睜睜看著即將收割的蔬菜爛在田間。在核洩漏陰影下,原本熙熙攘攘的鬧市如今已成「死城」。昨天,距離日本「3·11」大地震已有3個月。但是,日本重災區災民的生活似乎並沒有根本改善。對於那些已經在避難所生活了3個月的災民來說,每天吃麵包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