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具備應急避難指揮中心、避難疏散區、供水、供電、消防等主要應急避難功能和配套設施,發生自然災害時,可為2000餘人提供緊急避難。20日,記者從嶗山區應急管理局獲悉,松嶺路小學正式獲批青島首個國標III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該校安裝的地震預警系統,已併入省地震臺網,可在地震波到達前幾十秒甚至更長時間發出預警信息。
學校設有應急指揮中心。記者 於滈 攝
隱蔽式的巨大存水罐,可定期循壞,保證存水安全。記者 於滈 攝
獲批青島首個III類地震應急避難所
20日上午,記者在松嶺路小學實地探訪。應急指揮、應急供水、應急醫療救護、應急篷宿區……各種導向標誌十分醒目,各區域分工明確、設施完備。在應急指揮室內,配套有監控、消防、通訊等各種設施。地下人防工程避難場所具備應急供水、應急避難、物資儲備等功能,其隱蔽式的巨大存水罐,可定期循壞,保證存水安全。
松嶺路小學執行校長林先鋒向記者介紹應急避難設施分布情況。記者 於滈 攝
據松嶺路小學執行校長林先鋒介紹,松嶺路小學佔地13005平方米,建築面積20529平方米,操場及空地面積5000平方米,可容納2000餘人,疏散3000餘人。學校設有應急指揮中心、醫療救護、應急避難、應急廁所、物資儲備室和配套供水、供電、消防、廣播等各種應急設施。如若發生地震及其它自然災害,附近居民在政府組織下,可快速疏散到場所中,得到物資、醫療、供電等方面的基本救助。
各種導向標誌十分醒目。記者 於滈 攝
日前,市應急局會同有關單位專家對嶗山區松嶺路小學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進行了評定。認定嶗山區松嶺路小學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達到了國標III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室內)標準。並要求其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的運行管理、演練和宣傳,通過進一步完善和持續改進,更好地發揮應急避險的作用。
青島首個校內地震預警系統併網運行
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實時接收地震預警信息。記者 於滈 攝
「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於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緊急時避難,閒時利用應急逃生模擬平臺宣傳應急逃生知識。」嶗山區應急管理局四級調研員宋修軍告訴記者,松嶺路小學將防災減災教育與常態化演練相結合。在日前組織的一場地震疏散演練中,師生應對突發事件基本技能紮實。特別是學校在全市範圍內首次安裝併網運行了地震預警系統,當周邊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時,通過地震預警發出信號可為師生預留幾秒、幾十秒甚至更長的避險疏散時間。
嶗山區應急管理局四級調研員宋修軍向記者介紹地震預警系統。記者 於滈 攝
「地震預警系統是在震中發生地震後,利用信息傳遞速度(光速)比地震波速快的優勢,在地震波造成危害前,提前通知目標區域。」宋修軍說,假設濟南發生烈度9度的地震,預警系統會立即顯示地震大約50秒到達濰坊烈度為6度,到青島還有70秒,到青島時烈度為4度,在地震波傳到目標區域前10秒,預警終端能自動發出語音警報。通過系統預警,相關單位可提前避險。
寬敞的足球場可作為人員疏散場所。記者 於滈 攝
地下人防工程避難場所具備應急供水、應急避難、物資儲備等功能。記者 於滈 攝
據悉,松嶺路小學作為國標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試點單位,場內布局合理、抗震設防標準高、應急供水、供電、排汙等設施齊全,應急組織領導架構健全、預案完備操作性強,對在全市範圍內依託新建學校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和建設地震預警系統起到了借鑑和示範作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於滈 攝影報導)
【來源:青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