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震波「賽跑」,地震預警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2020-11-23 EDN電子設計技術

昨晚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重慶、雲南多地震感比較強烈。PALednc

EDN電子技術設計小編注意到,在微博、朋友圈上看到不少坐標成都的朋友們都在發地震倒計時報警的小視頻。PALednc

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社區「大喇叭」讀秒、電視自動彈出倒計時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有效地減少了傷亡人數。PALednc

這一地震預警系統讓不少民眾感到新奇,而其預警的準確性更是迅速成為網絡熱點。PALednc

那麼該預警系統是用什麼技術實現的?可以通過什麼渠道通知到普通人?可以提前多長時間預警?目前在國內使用範圍有多大?PALednc

和地震波「賽跑」, 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則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地震預報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大難題,但地震預警是完全可行的。PALednc

維基百科上顯示,地震波可以分解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 P波的傳播速度比較快(上下震動的波)但是影響範圍小,S波(震動方向垂直於 P波)的傳播速度比較慢,但是影響範圍大。一般 P波的速度是 S 波的 1.75 倍。PALednc

地震的震感主要來自於 S 波(因為會左右搖晃),P 波一般不具有殺傷力(但是會把原本是彎成勾狀的鋼筋變成直的,導致 S 波到來的時候房子更容易散架,sad),而 P 波速度快會先到達地表。PALednc

所有的波都有相應的傳播速度,P波速度通常在5-6千米每秒之間,S波速度通常在3-4千米每秒之間。PALednc

為了實現地震預警,首先需要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安裝地震預警傳感器,在地震發生時,深入地下的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後傳給計算機,通過P波到達地表的時間及P波與S波的速度差,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關部門可以搶在橫波到達地面前10餘秒發出警報。PALednc

PALednc

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這也是為何距震中51千米的宜賓市,預警倒計時為10秒,而其他地區收到的是35秒,甚至60秒的預警倒計時的原因。PALednc

PALednc

及時發送預警信息,減少人員傷亡

地震預警系統分兩部分,一部分就是監測・預警網,就是連接著各地測震計的系統加上各種實時震級和烈度評估的算法。這一部分就是產生預警信息的環節。PALednc

預警網監測到了地震,它面向各種接收終端,負責把預警信號以不同形式呈現給各種用戶,就是把預警信號發送給用戶,是發送預警信息的環節。PALednc

從目前的微博熱搜上也能了解到,目前預警的傳播方式主要為廣播加電視。電視廣播依靠的是電磁波,它的速度比橫波速度要快得多。(當下也有很多手機APP可顯示地震預警,但網友普遍表示不太準確)PALednc

所以這種預警也就是利用的這種原理:PALednc

地震發生——地震臺網測得震中位置——根據震中到各城區距離計算出大致的抵達時間——利用防空警報開始倒計時。PALednc

PALednc

日本地震預警系統是否值得借鑑?

據了解,由於身處地震多發地區,日本政府每年會投入大筆預算支持地震預測與研究,日本氣象廳與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在國內設置了上千個地震監測站,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地震監測網。PALednc

與日本地震預警同樣也是收集地震源產生的兩種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差異,日本氣象廳通過採集和分析數據,可以估算出震源位置、地震強度、範圍和到達時間等信息並利用高速傳播的電磁波進行及時發布。PALednc

也就是說地震一旦發生,日本氣象廳會立即分析由監測站傳來的資料,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規模,預測震波到達各地的時間,並透過電視、電信系統緊急發布「緊急地震速報」到日本各地。PALednc

PALednc

中日預警信息發送差異PALednc

PALednc

日本電視預警PALednc

PALednc

中國電視預警PALednc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和日本在地震預警上的主要差距主要體現在了政府與學校、工廠、企業等社會機構之間並沒有達成多方合力的共識。PALednc

因此相比日本,我國在重點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準確性的同時,還需加大覆蓋範圍。PALednc

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只要預警網覆蓋的區域範圍內發生地震,都能被監測和預警,只是對預警信息能不能充分傳遞到老百姓,是現在我國地震預警領域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PALednc

據了解,目前四川地震區有79個縣已經開通了電視、手機預警服務,佔了四川省地震區60%區縣,剩下的地震區還有幾十個縣還沒有開通。從全國來看,開通電視預警的也就只有四川。PALednc

小結:

按照常理,全國級別的地震預警系統應該由中國地震局來牽頭設立,因此王暾希望中國地震局在地震預警上投入的力度還有待加強。PALednc

只有通過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權,把地震預警或者其他災害的預警功能內置到電視和手機上才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這是小概率的災害預警事件服務公眾的必然的一個發展方向。PALednc

相關焦點

  • 預警系統這樣與地震波「賽跑」
    此次成功預警地震的,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包括原市縣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地震預警靠的就是電波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時間差。」近日,這套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者——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地震波,其傳播速度是每秒3.5千米。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毛國良告訴記者,地震預警是指臨近震中的觀測儀器捕捉到地震波後,快速估測地震的大小並預測地震可能造成的影響,趕在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目標區域前,發出緊急警報,是地震發生後採取的技術手段。 一句話概括,地震預警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 具體來講,地震發生後,地震波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
  • 與死神的賽跑 地震預警到底是怎樣的技術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立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十秒向距震中最近的宜賓市發布預警,成都和重慶也分別獲得了61秒和44秒的預警時間,早倒計時結束後地震波到達了上述地區。正是因為有著速度上的優勢,所以我們可以趕在地震波到達前,進行地震波的預警。簡單一點說,這就是與死神的賽跑。ICL地震預警系統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正是基於上述原理打造的。這套ICL地震預警系統在2010年推出,由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物理學博士王暾先生的團隊打造。
  • 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預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而地震預報是震前發布的警示。 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親歷6月17日晚地震預警和震災的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留言,寫下自己當時對地震預警信息的見聞和感受。彼時,正在播出節目的電視突然屏幕上彈出地震預警信息,社區的高音喇叭突然響起,開始對地震波到達本地的倒計時讀秒。一些下載了地震預警APP的網民,從手機等各類終端同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
  • 雲探訪湖北省地震局 地震預警靠電磁波和地震波賽跑
    明天是5·12全國防災減災日 雲探訪湖北省地震局 地震預警靠電磁波和地震波賽跑 記者體驗地震預警系統仿真實驗平臺 專家介紹核電地震監控系統沙盤模型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碗容 柯稱 通訊員5月8日,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湖北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的方式,帶網友探秘湖北省地震預警實驗室和首次啟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廳。直播吸引了近20萬網友觀看,大家紛紛表示「漲知識」了。 記者體驗提前15秒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近年來人們非常關注的技術,它是怎樣實現的?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智能地動」系統為地震實時監測提供參考。   ■通訊員 桂運安 本報記者 卜葉 收到地震波信號後,2秒內就能自動發布地震震源參數,讓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捷團隊與中國地震局研究員趙翠萍團隊合作,推出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智能地動」系統,為地震實時監測提供參考。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科學報告》。
  • 精確到秒的地震預警背後,是與死神賽跑的45歲歸國科學家!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天津市薊州區發生3.3級地震 曾多次「跑贏地震波」 提前向市民發出預警的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 地震預警系統(ICL)在今天凌晨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該系統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鑑定的地震預警系統。 系統經過上萬次實際地震的公開檢驗,連續預警網內38次破壞性地震,包括蘆山7級強震、雲南魯甸6.5級地震、四川康定6.3級地震、九寨溝7.0級地震,無一誤報、漏報。在全國率先實現地震預警「零」突破和破壞性地震預警「零」突破,使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掌握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同時,該地震預警技術已服務尼泊爾,並與中國大陸地震預警網實現互聯互通。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I.Trade公司董事長hantz先生告訴記者說,I.Trade公司自2010年開始在海地的一些學校、辦公大樓和家庭運用成都研發的地震報警系統,並多次得到海地地震的餘震檢驗。當目前地震預警系統完全研製成功後,I.Trade公司決定在海地布設該地震預警系統。據了解,這也是中國地震預警技術首次走出國門。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2008年 6月14日早上8點43分,日本東北部的巖手縣和宮城縣發生芮氏7.2級地震,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檢測到了震源地的縱波,提前10秒鐘,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由電視等媒體發布的地震預警。地震預警的概念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利用電子信號搶在地震波傳播到之前,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向地震發生地提前幾秒乃至數十秒發出警報,讓人們迅速撤離。原理簡單來說就如同打雷閃電,我們一般是先看見閃電,幾秒後聽見打雷。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答: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發生最初時,跑得快的是強度較小的縱波,速度約每秒7公裡,而破壞性更大的橫波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約每秒4公裡)則會延後數十秒到達地表。
  • 網際網路提升預警速度 地震信息服務與地震波賽跑
    隨著這些技術的推廣,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的需求,又能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常態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地震信息服務一直在與地震波賽跑。通過網際網路預警、大數據拼圖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了解地震信息的需求,又能夠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的常態化。
  • 地震預警簡史:150年前的敲鐘設想,如今實現得怎樣了?
    圖片來源:USGS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估算,每年全球平均會發生50萬次可探測到的地震,其中有10萬次能被感覺到,100次能造成破壞。早在150多年前,人類與地震波的賽跑就已經開始。1868年,美國醫生J·D·庫珀(J.D.
  • 與時間賽跑 如果上海發生地震能提前預警嗎
    圖片說明:地震預警系統原理。1984年5月21日發生在南黃海的6.2級地震、1996年11月9日發生在長江口以東海域的6.1級地震,曾對上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上海平均每年都會發生三次左右的地震,震級一般在3級以下,市民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如果地震發生在上海  8月8日晚九寨溝地震剛剛發生時,同屬阿壩州的汶川縣電視臺在地震波到達前40多秒就發布了預警。
  • 與地震波賽跑的AI
    成都、德陽、樂山、廣元、涼山……震中周圍各地都收到了提醒,不少居民小區的喇叭也播報了倒計時的聲音,安裝了預警APP的用戶,手機上也出現了倒計時提醒。雖然時間只有幾十秒,但能提前把地震消息告訴當地居民,贏得了寶貴的逃命時間,減少了人員傷亡。地震預警就是和地震波賽跑需要提醒的是,地震預警,並非是像預言那樣預測地震,而是在地震發生後,迅速將這一消息告知地震波還沒有到達的地方。
  • 什麼是地震預警系統作用多大效果如何 和地震預報有哪些區別
    答: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發生最初時,跑得快的是強度較小的縱波,速度約每秒7公裡,而破壞性更大的橫波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約每秒4公裡)則會延後數十秒到達地表。
  • 雲南江川區又添置二套地震預警「神器」
    安裝地震預警終端  日前,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第一中學、大街中學分別安裝了號稱能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終端,為廣大師生和學校附近居民提供地震波到來時的預警服務,從而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山西是否有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 華為手機地震預警怎麼開啟 華為emui11地震預警設置方法教程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手機地震預警怎麼開啟 華為emui11地震預警設置方法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