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
據宜賓市新聞辦18日晨通報,地震已造成當地11人死亡,122人受傷。大家在緊張關注災區救援的同時也注意到,在17日晚地震發生不久,災區周邊很多民眾通過各種方式收到了地震波預警信息。這是什麼高科技?是人們所說的「地震預警」嗎?慢新聞記者為你揭秘。
17日深夜,慢新聞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建立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44秒向重慶預警地震波,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而距離震中最近的宜賓市區,則獲得了提前10秒的預警時間。而在之後的餘震時,各城市都收到了提前預警。
市民通過電視得到預警信息(圖片來源網絡)
手機電視同時預警
在17日晚地震之後,多個關於預警的視頻在微信群傳播。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在宜賓地震發生之後,地震波尚未傳遞到成都之時,成都的多個小區、學校安裝的預警器開始紅燈閃爍,並以大音量喇叭播放倒計時。倒計時結束後,警報聲大作,視頻開始抖動,地震波到達。
開發該系統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王暾博士介紹,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成都的180個學校,110個社區都收到了預警。
從網上傳播的一些畫面截圖可以看到,成都、德陽、樂山、廣元等地的有線電視網都通過電視屏幕同步發送了預警,比如德陽市發送的內容為:「四川長寧正在發生5.8級左右地震,德陽市震感輕微,請合理避險。地震波還有49秒到達!」很多網友就此評論,如果真的有大地震,有這幾十秒的時間,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稱,其與應急管理部門(包括原市縣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向距震中51公裡的宜賓市區預警,預警時間為10秒,預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公裡的瀘州市預警時間18秒,預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1公裡的自貢市預警時間27秒,預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4公裡的畢節地市,預警時間31秒,預估烈度4.0度。
並不能預測地震
很多網友對這個系統相當感興趣,認為從此「地震不可預測」將成為歷史。但記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該系統並不能提前預測地震,只是在地震發生後,向周邊城市發送預警。
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網站可以看到,「地震預警技術是秒級響應的物聯網技術系統,當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提前自動發出預警警報」。地震橫波的傳輸速度的大致範圍為3.2~4.0千米/秒,相對於電波的速度慢得多,因此這套系統在理論上沒有任何問題。該系統共有四個環節,在地震檢測儀監測到地震發生後,立馬把信息傳送到地震預警中心,自動生成預警信息,並將該信息發送到聯網的手機、電視臺以及人群密集場所。
從該所的研究表明,如果有3秒的預警時間,可以減少14%的傷亡,有20秒預警時間,可以減少63%的傷亡。
本次地震震中宜賓長寧縣雙河鎮,距離重慶約250公裡左右,地震波傳遞過來約需要60多秒鐘,而預警時間上,距離震中50公裡的地方,約有10秒的預警時間,100公裡約有20秒的預警時間。當然,該系統也存在盲區,該所的介紹文章中稱,「以震中為中心,21公裡半徑的區域是預警盲區,這個區域內的民眾是先感受到晃動才收到預警警報」。
從該所的介紹來看,預警系統在可靠性、響應時間這兩個指標是全球領先的。只有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迄今是沒有誤報的,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也是全球最快的,「既準又快」。
事實上,該系統已經不是第一次啟用,從媒體的報導看,2011年4月25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在的美幻科技就宣布地震預警系統開始運行,對當天茂縣發生的地震進行了成功預警。
重慶正建設預警系統
據中國青年報之前的報導,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發後,在奧地利科學院工作的王暾博士就從朋友處拉來300萬元的投資,用於研發地震預警器,最困難的時候,「公司的帳戶裡只有一塊四毛錢。」此時,成都高新區「江湖救急」,為他們爭取到配套資金。從該公司的介紹看,目前美幻科技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已經布設到全國31個省市區,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裡。
而在17日晚進行的四川省地震局的新聞發布會上,地震局相關人士通報稱,全國今年共投入8.9億元來布設這個報警系統,四川投入了1.6億。
而據華龍網早前報導,重慶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也正在建設「重慶市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該工程新建和升級改造405個地震臺站、1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中心。目前,重慶地區市民可以安裝「地震預警」手機APP,當有地震波傳送到重慶之前,這個應用會及時推送預警。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廖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