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四川發生6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重慶、雲南多地震感比較強烈。災區有房屋倒塌嚴重損壞,人員被埋。截至18日8時30分,地震共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發生之後,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地方都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並通過電視、大喇叭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很多網友都在朋友圈分享了這個消息:
圖片來源:網友微信朋友圈截圖
對此,網友表示,這樣的提醒相當及時,也是我國最近這些年大力推動防災減災的實質性成果。
2018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為民眾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
科普中國邀請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發生最初時,跑得快的是強度較小的縱波,速度約每秒7公裡,而破壞性更大的橫波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約每秒4公裡)則會延後數十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後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關部門可以搶在橫波到達地面前10餘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電視廣播依靠的是電磁波,它的速度比橫波速度要快得多。預警體系的有效運轉,依託於一個強大的地震監測網絡。
成都高新區地震預警系統框架圖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則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地震預報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大難題,但地震預警是完全可行的。
地震預警系統的效果如何?
預警系統的原理決定了其提供的應急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停止高速列車、從電梯撤離、終止或保護關鍵儀器和設備、將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等。但也不能把預警的作用一味誇大。
地震預警的典型應用
這也反映了預警系統的規律: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離震中越遠,提供的預警時間越長,但意義也隨之削弱。另外,地震預警因為求「快」,對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斷不一定完全準確。因此學界至今仍對地震預警持不同意見,支持方認為它能有效避免損失,反對方則認為它需要長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效果卻有限。從長遠看,加強房屋抗震設計,是更有效的抗震自救之道。
如何科學開展地震預警系統的部署工作?
部署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整體的社會工程,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需要綜合考慮科技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比如,該由誰發布預警信息?收到信息後,一個普通的高速列車駕駛員是否有權馬上停車,還是要先向上級匯報?預警來了,人群如何有效疏散?如果預警不準,如何避免「狼來了」的心理效應?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那麼遇到地震應該怎麼辦呢?如何開展自救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