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2020-11-29 科學信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對於地球而言,地震只是一種常見的地球內部能量釋放,但對於人類以及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其它動物而言,地震無疑是一種重大的自然災難,嚴重的地震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先得知,而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後,將地震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大家,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地震發生之後再進行預警,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會以震源為中心向外發射地震波,由於不同的地區距離震源的距離不同,所以地震波到達的先後順序也不同,基於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對地震實現提前預警。

讓我們舉例來說明地震預警是如何實現的。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首先感受到地震的必然是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因為地震波會率先傳達到這裡。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震波可以分為兩種,即橫波和縱波。橫波顧名思義,就是會使地表的建築物出現橫向晃動,橫波的破壞力是巨大的,是我們最需要預防的地震波,橫波雖然破壞力巨大,但是傳播速度較慢,約為每秒4公裡。縱波同樣顧名思義,就是會使地表的建築物出現縱向運動,也就是上下運動,相比之下,縱波的破壞力就要小得多,不過它的傳播速度要比橫波快,可以達到每秒7公裡左右。

破壞力小、運動速度快的縱波會先到,而破壞力大、運動速度慢的橫波會後到,這就使得地震預警具備了可能。

雖然縱波與橫波的到達存在著時間差,但是對恰好位于震源上方的城市來說,基本還是無法預警的。地震根據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一般能夠導致重大災難發生的地震都是震源距地表較近的淺源地震,也就是震源深度在距離地表70公裡以內的地震。

根據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可知,當震源位於地表以下70公裡時,縱波傳到地表需要10秒,而橫波需要17.5秒。當縱波傳到地表之後,還需要進行計算確認,來判斷到底是地震還是常規的擾動,以目前的計算速度,這至少還需要2-3秒,所以只能提前4、5秒鐘預警,意義不是很大。

地震預警實際上指的是對距離震源正上方較遠的地區進行預警。

例如震源位於A城市的正下方20公裡處,而在距離A城市20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B城市,那麼我們就可以對B城市實現提前預警。在上述例子中,縱波傳到A城市需要2.9秒,為了便於說明,我們都取整數,3秒。計算確認需要3秒,加起來就是6秒。也就是說在地震發生後6秒,就可以向B城市傳送預警信息了,預警信息的傳送藉助的是電磁波,電磁波的速度約為每秒30萬公裡,所以瞬間就會送達,時間忽略不計。

所以在地震發生後的第6秒,B城市就得到了預警信息。震源距A城市20公裡,A城市距B城市200公裡,根據勾股定理,震源距B城市約200.99公裡,所以橫波傳遞到B城市需要29秒,29減6,B城市能夠在地震發生前23秒得到預警信息。

地震預警有什麼用呢?

根據所在地與震源距離的不同,地震預警能夠提前幾十秒到1分鐘以上不等,不要小看這幾十秒,能夠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比如尋找安全的避難地點,有條件的可以跑到空曠地帶,沒條件的可以就地躲避,這就能夠大大減少人員傷亡。

我國的公眾地震預警系統的建立是從2015年開始的,但其實早在1994年地震預警系統就已經在我國獲得了應用,只不過不是用於公眾預警,而是應用於大亞灣核電站。要知道,在地震發生時,如果核電站發生損毀,可是會帶來重大災難性後果的。所以未來地震預警系統會逐步實現自動化,比如當某座城市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後,高鐵會自動停止運行以免脫軌,核電站也會自動停堆,而這些在世界上一些地震多發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現實。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和優良的國民地震教育可以讓人類在面對地震時將傷亡和損失減小到最低。

相關焦點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災區有房屋倒塌嚴重損壞,人員被埋。截至18日8時30分,地震共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 科普中國邀請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兩者不屬同一概念。"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減少損失。"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地震發生後,專業部門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山西是否有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1.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
  • 科普一下|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通過研究分析,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的受災區人們及時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告知人們採取應急措施,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 但真的可以救命
    【地震預警播報,你聽懂了嗎?】①倒計時中插入兩聲「滴滴」:說明這是具有破壞性的地震,需趕緊逃跑或尋找狹小空間躲避。②只插入一聲「滴」:說明這是有震感而無破壞性的地震,不要驚慌,避免摔倒。③倒計時之間無其他聲音:說明這是幾乎無震感的地震。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儘管各國科學家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攻關多年,但地震預報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此,地震預警就顯示出了重要的價值。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是地震領域的專家,他表示,地震預警是指地震在震中發生時,破壞性地震波在到達預警目標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快的原理,在災難到來前幾秒到幾十秒通過廣播、電視、計算機、手機及專用終端給出警報的技術。  在地震面前,以秒為單位的提前預警,實際價值有多大?  許紹燮指出,對于震級和烈度高、破壞力影響較大的地區,提前10秒預警也是很有價值的。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什麼是地震預警系統作用多大效果如何 和地震預報有哪些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魏豔)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圖1 長寧6.0地震預警(圖片源於網絡)我們急切想知道: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一、什麼是地震預警?二、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人會問:這明明是警報怎麼能被稱為預警?追根溯源,「地震預警」這個名詞中的「預」字往往使人們認為是指在地震沒發生時或者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警報,這是因為在漢字裡「預」字有預先之意,所以很多人常常會把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相混淆。地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預測。
  • 為什麼湖北孝感等地震通報永遠是發生地震之後?地震預報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進行預報,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地震預報,現階段的技術並不支持,地震預警則是發生在地震發生之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據中國地震臺網監測,從12月26日到現在為止,在中國大地上一共發生了5場地震。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左右地震的發生。近5年來,震中周邊200公裡內已發生3級以上地震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地震發生後不久。有網友表示,在此次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根據網友拍攝的電視畫面,該預警落款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地震預警能為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如何理性地看待地震預警本身的局限性?記者就此採訪了省地震局監測網絡中心副主任毛國良。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5、4、3、2……長寧縣地震到來之前,成都110個社區響起了「大喇叭」倒計時報警聲。
  • 兩天前的地震讓我下載了地震預警應用,這有用嗎?
    雖然四十餘年後的還有餘震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板塊活動造成的地質現象來說,四十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重點還是要放在地震造成的影響上。而對於地震破壞性的評估一般有兩種表示方法,第一種叫地震烈度,代表地震對地面的影響。有代表性的烈度表可以追溯到羅西-福雷耳 10 度烈度表(1883 年發表),1980 年中國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將烈度劃分為了 12 級。
  • 刷屏的"地震預警神器"到底能不能救命?-刷屏,地震預警神器,救命...
    地震預警真的能救命嗎?今天我們就好好的了解一下。地震預警是怎麼回事? 昨晚地震發生時,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那麼地震預警到底是如何提前預警的呢?首先明確的是,地震預警不等於地震預報。
  • 地震預警應該叫地震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