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進行預報,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地震預報,現階段的技術並不支持,地震預警則是發生在地震發生之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據中國地震臺網監測,從12月26日到現在為止,在中國大地上一共發生了5場地震。分別是12月26日中午12時12分在雲南大理州漾濞縣(北緯25.68度,東經99.68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2月26日晚上18時36分在湖北孝感市應城市(北緯30.87度,東經113.4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2月26日晚上18時45分在四川宜賓市珙縣(北緯28.42度,東經104.82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12月27日凌晨1時47分在甘肅酒泉市肅北縣(北緯39.55度,東經95.49度)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2月27日凌晨3時24分在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北緯32.28度,東經105.00度)發生3.7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地動儀模型
5場地震,所幸每次地震震級均不是很高,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相信有很多人一定在想,為什麼這麼多次地震通報,沒有一次地震通報是在發生地震之前吧!這就涉及到了,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地震預報是指對未來很有可能發生的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發出通告。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後,抓緊時間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之前,向劃分的設防地區,提前發出幾秒至數十秒的警報,用來告知當地人們採取合適的應急避險措施。之前四川宜賓地震刷屏的倒計時,便是地震預警。
以現階段的人類技術,根本無法做到地震預報,只能做到像四川宜賓那樣進行地震預警。但是人們往往把預報和預警弄混了,現階段的所有地震預報基本都是假的,就算真的有地震預報,大部分也是個例,基本無法做到重複。
地震造成的地裂、滑坡等傷害
另外,根據時間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地震預報分為5 個類別——長期預報(對某地方今後數年至數十年強震形勢的大概估計與預測),中期預報(根據各種異常的前兆趨勢分布確定危險區,並據經驗大致判斷發震時間與強度),短期預報、臨震預報(一般指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天到幾十天之內預報),主震後餘震預報(對餘震的發生進行提前預報)。
我們通常所說的地震預報則是指短期和臨震預報,以現階段的人類技術來說,地震預報是困難的,尤其是短期臨震預報。因為地震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過於複雜了,土壤、板塊、各種地殼運動、採礦、修建水壩……甚至一場地震的發生會影響到另一場的地震發生。
板塊運動示意圖
地震預警並不是地震預報。對於我們來說,預報地震的發生雖然很困難,不過我們可以從地震發生前的各種異常現象入手,這裡有一首順口溜,大家可以記一下,當然,地震發生之前的異常不止口訣中提到的這些。
地光,有地光不一定發生地震
地震破壞力真大,事先防備損失小; 只要留心細觀察,自然現象有預兆; 牛羊騾馬不進圈,老鼠成群往外跑; 雞飛上樹豬拱圈,鴨不下水狗亂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魚兒驚惶水面跳; 地下水位不正常,不是上漲就下降; 苦的變甜甜變苦,水溫變冷又變熱; 清水變渾渾變清,還會翻花冒氣泡; 地震雲在天邊飄,地聲地光是警報; 發現異常快報告,地震要來先知道。
歡迎大家在下面發表有關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