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受災區人們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預報地震的方法大體有三種:地震地質法、地震統計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須相互結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可將地震預報分為5 個階段,即: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但是,人類的視線還無法穿透厚實的巖層直接觀測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因此,地震預報,尤其是短期臨震預報始終是困擾世界各國地震學家的一道世界性難題。
2.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地震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是上下震動的P波,震動幅度較小,要過大約10秒到1分鐘時間,水平運動的S波才會到來,造成嚴重破壞。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與S波之間的時間差。原理上,在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會在地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90-100公裡內的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根據數據準確估計震級、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計地震對預警目標的影響等。
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6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分別減少39%和95%。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長寧縣(28.41°N,104.86°E)發生芮氏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由成都高新減災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61秒向成都成功預警本次地震。專家呼籲,在地震高發區,要儘快完善地震預警機制,全面解決地震預警應用「最後一公裡」(註:1公裡=1千米)。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 四川省多地震的根本原因是 ( )
A.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B. 受板塊擠壓影響,斷裂帶活躍
C. 地表山高谷深,地下巖層破碎
D. 水利工程建設誘發地震
2. 要實現地震高發區地震預警應用「最後一公裡」,需強化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 數字地球
B. 全球定位系統
C. 遙感技術
D. 地理信息系統
3. 當接到地震預警時 ( )
A. 若在室內,快速躲向寬敞的空間
B. 若在運行的電梯中,及時按停走出
C. 若在室外,應躲避在大樹下、牆角處
D. 若正在上課,應搶先逃離教室
【答案】1.B 2.D 3.B
1.四川省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附近,受板塊擠壓影響,斷裂帶活躍,所以地震多發;山高谷深,巖層破碎,是地殼運動活躍的結果;從材料中的「震源深度16千米」可判斷,不可能是水利工程建設誘發地震。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實現地震預警應用「最後一公裡」,需要快速分析、判斷、傳輸信息,具有此項功能的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3.在地震高發區,應掌握正確的地震應急防護措施,在室內無法跑出的情況下,應快速躲進狹小的空間;在運行的電梯中,要及時按停走出;在室外,應跑向開闊的場地,避開高大建築、高壓線、大樹等;在教室上課時,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若在平房或低層樓房,要有序快速撤離教室,若在高層樓房教室,時間不允許撤離樓房,要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作者:孫月飛
本文由「中學地理課」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