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2020-12-04 四川省地震局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中國古代就有「觀星測震」「觀地測震」之說,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中國等國家先後開始地震預報研究,至今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仍是世界級科學難題。我國通過對地震成因、地震活動時空規律,在地震與地質構造關係調查、地震前兆觀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義的科學認識,曾多次對中強以上地震做出了較好預測,如,在1975年海城7.3級、1976年松潘-平武7.2級等地震前作出有減災意義的短臨預報。

海城地震前營口新華影院門口的防震啟示

「地震預警」,更確切的說,應稱之為「地震警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可能遭受破壞的區域前,利用地震監測設施、設備及技術系統,向該區域發出警報。預警區域收到警報後,通知公眾採取緊急避震措施或迅速逃離建構築物等危險區域,通過緊急處置裝置實現高鐵製動、核電站保護、燃氣管線關閉等,有效減輕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然而,地震預警的作用是有限的。首先,震中附近不能預警,在預警系統將監測臺站接收到的地震信息處理髮出警報前,破壞性地震波已經到達震中附近地表。其次,距震中較遠區域的地震波破壞性已減弱,預警起不到多大的減災實效。通常,預警的有效區域在地震烈度為6度及以上區域,且提前預警時間只有幾秒到幾十秒鐘。此外,預警系統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全自動化信息處理系統,一旦出現系統故障,就會有誤報、漏報的風險。

預警的有效區域

當前,「地震預報」或「地震預警」,都不能徹底的消除地震災害。那麼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地震災害給社會公眾造成的損害?為了減輕地震災害,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對付地震的戰略戰術,總體上可劃分為三道防線: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禦體系、緊急救援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我國防震減災工作「實行以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並形成了以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救援為主的三大工作體系。

近年來,我國圍繞減小地震災害風險、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不斷提升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到2020年,將建成覆蓋我國大陸及海域的立體地震監測網絡和較為完善的預警系統,地震監測能力、速報能力、預測預警能力顯著增強,力爭做出有減災實效的短期預報或臨震預報;城鄉建築、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能抗禦相當於當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完備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和救助保障體系;地震科技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同期水平。

作者:四川省地震局 趙晶

相關焦點

  • 科普一下|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通過研究分析,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的受災區人們及時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告知人們採取應急措施,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兩者不屬同一概念。"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減少損失。"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地震發生後,專業部門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這套由汶川縣地震部門在當地實施的技術系統為老百姓贏得了數秒的避險時間,這種技術,就是地震預警。  在地震發生前幾秒甚至幾十秒通過公共傳播平臺向民眾發布預警信息,是我國科技工作者近年來積極探索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縮影。地震前的「讀秒」警報,或將成為未來大災之前的「救命神器」。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 科普中國邀請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1.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山西是否有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 為什麼湖北孝感等地震通報永遠是發生地震之後?地震預報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進行預報,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地震預報,現階段的技術並不支持,地震預警則是發生在地震發生之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據中國地震臺網監測,從12月26日到現在為止,在中國大地上一共發生了5場地震。
  • 【視頻】@廣大市民 一起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科普知識吧!
    【視頻】@廣大市民 一起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科普知識吧!《規定》共23條,對地震預警的概念、地震預警系統的規劃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地震預警信息接收和應急處置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請注意!「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簡單說,「預警」是震後的超快速報,「預報」則是震前的科學預測。
  • 刷屏的"地震預警神器"到底能不能救命?-刷屏,地震預警神器,救命...
    從宜賓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發稿時,四川長寧6.0級地震已導致13人死亡,200人受傷。從17日晚地震發生後,災情進展時刻牽動著民眾的心。在大家祈願平安的同時,關於「地震預警」的視頻和圖片也刷爆了朋友圈。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信號,成都提前61秒就收到預警信號。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真的防不勝防?關於地震預警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預警≠預報 長期以來,人們期望能夠對自然現象未卜先知。依靠氣象衛星,人們對於天氣的預報準確率已經越來越高。中長期的天氣預報也成為可能。但是談到地震,到目前為止,可靠的臨震預報能力仍然尚未出現,這和人們對地球地質運動的規律還認識尚淺有關。於是,準確快速的預警能力就成了人們防災減災,避免地震危害的重要依賴。 預警指的是在實際災難發生前,對即將受災區發出警告。它發生在震中發生地震後。
  •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 但真的可以救命
    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地震預警不是預報(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is not an earthquake forecast),而是基於物聯網技術(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the Internet of Things),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use the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宜賓地震牽動人心!快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APP
    圖3a 地震警報當預警震級或預估烈度小於用戶設置的閾值時,應用記錄所收到的信息,只供事後查詢,不發出警報。當收到預警消息後,軟體會根據地震烈度來發出不同的報警聲音及倒計時,倒計時完畢就是地震波到達你所在位置的時間。
  • 科普丨你必須知道的地震預警APP
    要知道,在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及時逃生能避開很多危險。地震預警APP會在地震發生前的幾秒到幾十秒發出警報,在你還沒反應、感覺地震來臨時,及時提醒你逃生避險。地震預警APP會根據地震強弱和破壞程度大小,發出不同程度的預警聲音。聽到預警聲音特別強,還沒來得及倒計時,就得注意了,因為你可能離震中很近。地震預警APP只有在對你有影響的地震才會發出警報,小於一定閾值則只是記錄在地震記錄內,不會發出預警聲音。
  • 海域地震會發生海嘯嗎?你對海嘯了解多少?
    下面,就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的海嘯專家為我們敲一下黑板。此次青島地震震級小,形成不了海嘯,一般震級在6.5級以上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發海嘯。海嘯通常發生在大的地震火山帶附近,我國近海發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根據地震參數測定結果和海嘯波幅預報結論,海嘯預警產品分為海嘯信息和海嘯警報兩類。其中,海嘯信息指發生的地震事件預計不會產生海嘯,或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重要影響;海嘯警報指發生的地震事件預計會對我國沿岸造成重要影響。
  • 地震預警應該叫地震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