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9日訊(記者汪偉頲)18日,一款保命APP網上刷屏了!這個「地震倒計時」大喇叭的預警訊息和17日晚網上刷屏的「地震預警」APP都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近年來的重要成果——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預警系統。
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ICL地震預警系統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幫助很多距離震中較近的用戶迅速撤離至安全場所。因此,18日這款APP也被大家稱為「保命APP」。
它是如何「保命」的?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能在地震發生時提前3秒收到預警,傷亡人數可以降低14%。如果能提前10秒發布預警,傷亡人數可以降低39%。」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創建者王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描述預警對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地震預警無法避免傷害,但能減少傷害。利用這幾十秒的時間,可以讓低樓層的學生衝出教室,讓高樓層的住戶就近尋找躲避點,讓高鐵列車緊急剎車,讓電梯平層並打開電梯門,讓核電站等大型設備啟動緊急預案……
2011年,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的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預警系統正式開始運行。目前,此預警系統已經實現了通過智慧型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信息接收伺服器等同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也使得中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
我國已經掌握了地震預測技術了?
「目前地震預警技術已很成熟,而地震預測的技術還未解決,還是世界難題。 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後來的蘆山7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都沒有被預測到。」王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測不同!
市民收到地震預警信息時,其實這場地震已經發生了。地震預警是震中正在發生地震時,也就是說地震發生後,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對地震還未波及的區域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的警報。而地震預測(或預報),是對還未發生的地震,通過一定的方法預計某地將來會發生一定級別的地震。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在發生之前發出通告,目前,地震預報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大難題。而地震預警則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形成之前發出警告,這是完全可行的。
(綜合自界面新聞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