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情鐫刻岐黃心

2021-01-1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過去的2020年,註定會被歷史銘記。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奔赴武漢!」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人挺身而出。「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這支中醫國家隊高擎青蒿素精神之旗幟,始終站在祖國醫學的前沿陣地奮勇前行。

  「向屠呦呦學習,弘揚青蒿素精神」,在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辦的屠呦呦活動周中,新一代中醫人在學術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演講比賽中將故事傳揚,在高原義診踐行初心使命,讓青蒿素精神在一次次活動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從抗瘧到抗疫,青蒿素精神代代傳

  2020年12月31日,屠呦呦研究員工作室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揭牌。呦呦初鳴、向醫而行、矢志尋蒿、中國神藥、享譽世界,38平方米工作室整潔簡樸,引人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人為尋找抗瘧藥物艱苦奮鬥的畫面觸人心弦。

  2020年初,武漢金銀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隊作為第一批進駐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為處在絕望之中的新冠肺炎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從1月25日抵達武漢到4月7日結束戰鬥,整整74天,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是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中堅守時間最長的隊伍。

  在中醫科學院工會與新聞宣傳中心聯合開展的「抗疫有我,中醫藥同行」職工攝影比賽活動中,2000餘幅攝影作品定格了抗疫歷程的無數個難忘瞬間。「馳援武漢」「英雄凱旋」「堅強領導」「白衣執甲」「強大後方」,生動的畫面刻畫出援鄂醫療隊員逆行出徵的無畏面孔、各級領導靠前指揮的責任擔當、科研教育工作者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

  在「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職工英語演講比賽中,青蒿素研究中心廖福龍研究員講述了他2015年參加諾獎周活動時所經歷的往事。淡泊名利、勇攀高峰。80多個英語演講視頻作品講述著立足崗位、甘於奉獻、攻堅克難、擔當重任的感人事跡,那些在抗擊新冠肺炎戰役中白衣戰士為愛逆行、勇往直前,前方醫療隊與後方科研組協同攻關發揮中醫藥優勢救治病患的細節仍歷歷在目。

  從抗瘧到抗疫,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情系蒼生,青蒿素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一代代中醫科學院人心中。

  聽罷演講、參觀完攝影作品,中國中醫科學院工會的陳璐感觸頗深,「 『向屠呦呦學習、弘揚青蒿素精神』活動周開展的各類活動對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些畫面展現了全院職工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有精神力量的鼓舞,我們定能戰勝一切困難,勇往直前。」

  踏高原戰貧困,堅守初心擔使命

  「甘孜扶貧用岐黃,卅日巡診遣馮唐。瀘定受教鐵索寒,丹巴康定段難忘。呦呦創新葛洪方,人人傳承青蒿魂。不負初心敢擔當,力驅閻羅護生蒼。彰顯國醫攀高峰,中華子孫共安康。」一首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赴四川甘孜巡診隊員創作的詩,道不盡醫療隊員對甘孜人民的深情厚誼。

  2020年夏,剛從抗疫戰場上休整不久的中醫科學院再次接到任務,赴高原貧困地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巡診工作,推動中醫藥健康扶貧,促進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提升貧困地區中醫藥服務能力。作為中醫國家隊,中醫科學院重任在肩。

  為完成好這次義診巡診活動,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專家提前兩月奔赴甘孜開展前期調研,詳細了解甘孜州的地理情況、醫療資源分布、醫療機構建設、醫療人才情況以及當地群眾常見疾病譜等,根據當地需要「量身定製」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中醫巡回醫療隊。一支由12人組成,覆蓋中醫綜合科、心血管內科、脾胃病科、內分泌內科、風溼科、婦科、皮膚科、針灸科、骨傷科、眼科等學科的精幹之師盡銳出徵。

  2020年9月4日,醫療隊入川。

  從瀘定到丹巴,再到康定,醫療隊員們翻山越嶺開展義診帶教,連續無休息工作25天,為甘孜州這個高原地區的貧困百姓送去健康,耕耘中醫沃土。

  高原地區氣候寒冷潮溼,痛風性關節炎和重度骨性關節炎多發。醫療隊抓住「癥結」,培訓當地醫務人員。通過臨床帶教、查房會診、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傳道授業。每位專家都與當地醫生結對「傳幫帶」,以現場問診、病例討論等形式,推廣培訓中醫適宜技術。

  9月16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帶領的產業扶貧專家組入川,為當地中藥材產業扶貧「把脈開方」。針對瀘定縣千畝佛手種植生產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黃璐琦一行赴瀘定縣得妥鄉佛手種植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

  「要從最深處拔『窮根』離不開產業發展」,黃璐琦提出針對佛手種植過程中遇到的蟲害、病害等問題,將專門組織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充分利用生物的共生、天敵的等生態學的方法進行科學防治,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同時指導當地積極推進以佛手為原料的產品研發,構建起完善的佛手及周邊產品的產銷路徑,延長佛手的產業鏈條、提高佛手種植的產品附加值和抗風險能力,發揮出中藥材產業扶貧應有效能。

  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醫療隊員克服艱難險阻,用堅實的步履踐行青蒿素精神,帶領高原貧困地區百姓奔向健康生活的未來。

  繼續奮鬥強本領,傳承中醫向未來

  2020年8月25~28日,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處支持下,由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辦的「第五屆中醫理論學術活動周」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行。活動周圍繞「新冠肺炎病因病機與疫病理論創新研究方法」「第二屆痰瘀互結基礎與臨床學術交流會暨朱良春疑難雜症診治經驗專題學術交流會」「老話新題——病證結合創新研究」「五運六氣與臨床應用研修班」等專題,進行了歷時4天的線上線下學術交流活動。36場學術報告, 1000餘人次參會,3.2萬人次線上觀看,學術氣氛熱烈。

  邀請全國範圍內的相關專家就中醫理論研究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研討,這樣的中醫理論學術周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成為中醫理論學術交流的一個品牌。

  同步進行的還有中醫科學院工會與醫院管理處聯合開展的「呦呦杯」醫、護、藥、技崗位技能大賽,活動吸引了近4000名相關崗位職工參與。

  「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廣安門醫院醫療代表參加本次『呦呦杯』崗位技能大賽,我們團隊以醫院『廣安廣博,至精至誠』精神為指導,團隊協作,奮力拼搏,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技能大賽是展示崗位風採的舞臺,尤其突出中醫特色,同時考驗團隊協同服務能力。大賽也激勵我們立足崗位,練好基本功,團結協作,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更好地為人類健康做貢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金鳳說。

  徵程波瀾壯闊,初心歷久彌堅。從一株青蒿開始,時間的指針已撥向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世界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中醫藥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徵途漫漫,中醫人唯有立足本職,繼續奮鬥,堅守初心,增強本領,方能行穩致遠開新局,振興中醫藥事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淬鍊過後,青蒿素精神也將繼續指引中醫人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設「屠呦呦班」
    為探索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醫藥高等教育體制機制,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今年計劃在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浙江5個省份各招收3名學生。
  • 瞭望|「小草」青蒿惠澤世界
    1969年1月,39歲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學者屠呦呦接到任務:以課題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中國與世界的抗瘧史,就此翻開新的一頁。接手任務後,屠呦呦帶領課題組鑽研歷代醫籍,走訪老中醫,編寫了以640種中藥為主的《瘧疾單驗方集》。他們最終決定以幾種中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青蒿正在其中。
  • 新聞速遞|Azure SapphireRGBNIR和C400成像系統落戶中國中醫科學院...
    北京深藍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Azure Biosystems高性能的兩款產品SapphireRGBNIR和C400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落戶安裝培訓。感謝青蒿素研究中心老師及其團隊的大力支持,使我們的產品能夠順利入駐大牛的實驗室!
  • 不屈的青蒿頑強的拼博
    不屈的青蒿頑強的拼博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攻克了一個世界性的健康難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201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在宇宙中遨遊的第31230號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2016年,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21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全國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    中國中醫科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於1955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中醫藥科學研究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中心任務。
  • 鹿心社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陳貽澤)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南寧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一行。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希望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各位專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助力廣西把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做實做大做強。黃璐琦表示,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前景很好。
  • 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建國醫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建國醫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官網 2016-08-28 20:29 來源:澎湃新聞
  • 屠呦呦:一提青蒿素眼睛就亮,曾扛住190次失敗
    4年前,當「滿世界都是屠呦呦」時,她對時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的話卻是——「院長,可以了吧,趕緊停下來。我不太願意搞這些場合上的事情,是時候談談青蒿素的具體問題了吧。」只要國家有任務,扔下孩子就走屠呦呦一直在跟青蒿素的具體問題打交道。
  • 「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 下一個屠呦呦在哪?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下一個屠呦呦在哪兒?  新華社記者王賓  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她率先從大量中醫古籍中篩選出青蒿作為抗瘧首選藥物並發現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關於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 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推薦人選的公示
    關於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 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推薦人選的公示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國中醫藥人教函〔2020〕219號)要求,經我局審核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獲諾獎 成果源於東晉中醫古方
    38歲開始研究中草藥抗瘧疾  北京青年報(微信ID:beijingqingnianbao)小編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官網看到了屠呦呦的簡介:  屠呦呦(1930.12~),女,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 西姆歐成功入選昆藥集團青蒿素系列臨床研究合作夥伴
    治癒數十億例瘧疾患者然而,瘧原蟲變異產生「抗藥性」青蒿素失效,紅斑狼瘡治癒希望渺茫等危機來臨耄耋之年,屠呦呦女士始終堅守科研一線終從絕望中找到希望6月17日,新華社發布屠呦呦團隊最新研究進展引發市場關注其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顯示由屠呦呦團隊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交的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未被取消醫保定點資格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孫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16日發布聲明稱,日前被取消醫保定點資格的宣武區廣安中醫門診部「不是我院的分支機構,與我院無關」。   這份聲明指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是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A類定點醫療機構。
  • 岐黃中醫 大醫精誠
    我院中醫康復科現引進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中藥全身、局部薰蒸機,脈衝磁療療儀,電腦中低頻治療儀.艾灸治療儀,TDP神燈等通過中西醫結合特色治療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頸腰椎疾病,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一些疑難雜症。目前科室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有:針灸、艾灸、拔罐、刮痧、中藥外敷、推拿、敷貼等。
  • 【爭做新時代巾幗奮鬥者】屠呦呦:青蒿一握,呦呦鹿鳴,堅守到底的...
    △ 視頻:屠呦呦——堅守到底的中國「勁草」來源:央視新聞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院召開建院65周年學術總結會
    醫院的創業者、開拓者、建設者齊聚一堂,日前共同紀念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建院65周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西城區政府、合作單位以及兄弟單位的領導、來賓出席會議,會議由醫院院長胡元會主持。
  • 大小醫院 都能看上好中醫
    「醫術精湛,情暖人心」,近日,家住紅橋區的患者邵阿姨將一面錦旗送到「90後」醫生韓偉和段成鈺手中。
  •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和中醫沒關係?
    青蒿素來源於傳統中藥青蒿,但是有一種聲音認為,青蒿素研究和中醫沒有關係。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青蒿素是什麼?——提取自青蒿的抗瘧藥抗瘧新藥二戰之前,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主要是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
  • ...中醫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楊惠民和中國中醫科學院...
    為了讓患者就近享受高端的診療服務,全國知名中醫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楊惠民和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王澤民自8月份起繼續每周輪流坐診城陽人民醫院,市民可以足不出戶即能享受到知名中醫專家面對面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