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進入「最冷」期,9日再度冰點!史上小寒最低溫居然有零下12.1℃
1月5日,上海迎來新年第一個節氣——小寒,全城雨紛紛風陣陣,氣溫低迷到只有4到7℃。今冬最強降雪持續影響我國,逼近雪線的申城仍「不為所動」,讓小夥伴只能在朋友圈刷鄰城瑞雪的「喜報」干著急。
等等,申城還沒發威。小寒開始,隨著北方冷空氣補充影響,申城將在8日迎來雨夾雪天氣,9日最低氣溫再觸冰點。
霰和冰粒在上海冬天比較常見
4日,申城雨,雨水之外還夾雜些別的東西,打在地上、窗戶上噼裡啪啦。冰雹?沒這麼大。小冰雹?沒這稱呼。雨夾雪?也不像。
上海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官朱潔華表示,受到冷暖空氣交匯影響,4日早晨嘉定、寶山、崇明和浦東北部等地的確不止下了雨,還出現了短時的冰粒和霰。
和雪不同,冰粒和霰在上海的冬天是比較常見的,它們在高空都以雪或冰晶或過冷水滴的形式存在,但是在下降過程中遭遇了不同溫度的空氣層,最終以不同的形態降至地面。而冰雹只出現在夏天。
2018年1月4日,落於行人傘上的雨滴和冰粒 圖片來源:上海市氣象局
霰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雪何時到達上海?目前預報顯示,申城暫時不會出現雪日。「就算有雨夾雪,也不能算上海的初雪日。」朱潔華說。
小寒史上最低曾達零下12.1℃
雨、雪、風、冷、凍,上海近期的天氣可以說是很「小寒」了。氣象資料顯示,「小寒」節氣上海常年平均氣溫為4.9℃,平均降水量為35.4毫米。與冬至節氣相比,這個節氣上海進入二九、三九,天氣愈加寒冷,雨雪天氣略有增多,陰雨雪天氣往往使得體感更為溼冷。
「小寒」和其後的「大寒」節氣通常是上海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兩者的平均氣溫比較接近,「大寒」更低一些。但從極端最低氣溫來看,「小寒」的極端性更強一些。
徐家匯觀測站在1893年1月19日曾出現過零下12.1℃的極端最低氣溫,為百多年最低氣溫極值。
下雪天「標配」選項
全國迎來大範圍雨雪,做些什麼可以「應應景」?古人提供了一些放鬆選項。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人白居易提供的選擇是「喝酒」。在一個將雪的寒冬天氣,喝點酒水暖身,是不錯的消遣。古人的酒,多種多樣。一般都是糧食釀造的黃酒。冬天飲黃酒,自然要加熱才可入胃。直到今天,南方一些地方依然有「紅泥小火爐」,冬天用來吃火鍋、燙酒,雅韻非常。
雪水煮茶 圖片來源於網絡
「融雪煎香茗」 "細寫茶經煮香雪",在古代以雪水配茶可以說是非常高檔、講究的享受。在唐宋時期,茶葉要先研磨成粉,或衝泡或煎煮,花費的時間可不少。古人將泡茶之水分為「梅、蘭、竹、菊」四等,其中「梅水」因取自隆冬初雪的傲梅之上,水質甘醇冰冽,位列水之首;「蘭」之水產於山間石縫中,過濾於山間,水質次之;「竹」之水產於大江之江心,萬流匯聚,位列第三;「菊」之水產於水井,多地表滲水,水質最差。不過提醒一句,雪水並不乾淨,可別盲目喝。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其實,寒冬垂釣至今依然被一些釣魚愛好者追捧。骨灰級的漁友都喜歡雪天出釣,這時候往往漁獲頗豐。特別是初雪天,水溫還未降低;氣溫降低後,水錶溫度降低了,深水處的水溫還是很高,魚兒自然喜歡在底部棲息,特別是鯽魚還有很高的活動性,此時做釣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