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冷空氣頻頻,申城2月中旬才回暖,1月份這麼冷為啥還比常年氣溫高?
一波又一波冷空氣駕到,近來申城如冰窖一般。
昨天,中心城區(徐家匯站)遭遇2月份以來最低溫度,最低溫僅零下2.1℃;崇明以零下5.2℃位居全市最冷的「寶座」。昨天16時51分,上海發布了今冬第六個霜凍黃色預警信號。
今天(2月5日)低溫持續,預計中心城區最低溫零下3℃,郊區最低溫可達零下6℃至零下5℃。本周內申城最低溫在「冰點」徘徊,最高溫不過「10℃」線。小夥伴們,低溫路漫漫,熱水袋請常相伴。
春節前夕申城氣溫回暖
2月份以來,申城時常「凍」到飄雪花。儘管上一波大到暴雪天氣早已結束,局部小雪還是時常光臨申城。昨天一早,崇明局部地區出現了冷流降雪。白天,東部和北部地區個別時段也出現了小雪或者雨夾雪天氣。
昨天(2月4日)申城各區氣溫情況
預報顯示,這一波冰凍天氣要到2月中旬,也就是春節前夕才會結束。春節前後,上海開始回暖。「從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整個2月上旬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或較常年同期偏低。」上海市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官韓寧表示。
今年還是不是暖冬?
2018年1月,上海天氣好不熱鬧。一會來寒潮,一會下大到暴雪,霜凍預警、道路結冰預警發了一個又一個,緊接著又是一波長久的冰凍天。不少小夥伴表示,1月真的太冷了,感覺看家保暖秘籍都快要窮盡了……什麼?今年1月居然還是偏暖?
根據氣象資料顯示,2018年1月中心城區(徐家匯站)日平均氣溫5.0℃,較常年偏暖0.2℃,歷史常年同期為4.8℃。
那今年還是不是暖冬?測量冬季平均氣溫,主要依據12月至次年2月的上海日均溫。目前來看,上海去年12月偏冷,今年1月偏暖。是不是暖冬,還得看今年2月的了!
這樣的取暖方式要打「×」
你的取暖法寶是什麼?要知道,取暖不當也會威脅身體的健康,以下這些取暖方式就不值得提倡。
蒙頭睡覺。有的人喜歡在冬天把頭蒙在被窩裡睡覺,感覺會暖和些,但被窩裡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蒙頭大睡後,人經常會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無力。
常戴口罩。天寒地凍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戴口罩,即使空氣品質還不錯也堅持戴口罩。口罩的確會讓局部空氣溫度升高,但也會造成呼吸不暢,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進去。其實,鼻黏膜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
穿緊身衣服。不少女性都把緊身內衣當做塑身和保暖的重要工具,貼身緊繃的衣服會讓人在冬季看起來不那麼臃腫。但如果長期穿著緊身衣服會影響呼吸,胸部不能充分擴張,肺組織因微循環障礙不能充分舒展,吸入空氣量減少,就會影響全身的氧氣供應和血液循環,反而增加了手腳冰涼的程度。
門窗緊閉。冬天,家裡的門窗是不是常常緊關?的確,關閉門窗會讓室內溫度更高,有利保暖。但是封閉的空間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空氣中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塵,在這樣的空氣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應該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