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公司人手一把人體工學椅早已成為標配,但即使是這樣,多數網際網路人依舊或多或少有一些頸椎問題。所以不少人會選擇入手第二款人體工學椅,將其放在家中,例如我。
前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我和我的另一半均被迫在家辦公,而家裡唯一的一把人體工學椅毫無懸念的在另一半的屁股下。考慮到早已習慣人體工學椅,所以我臨時決定再買一把,從用戶口碑和性價比雙重考量,最終將目光聚焦在西昊的M57身上。
人體工學椅作用:
人體工學椅最大的作用:明知道正確的坐姿很重要,卻難以保持。
可多數人誤以為,有了人體工學椅就不需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其實歸根結底人體工學椅只是讓我們在坐著的時候更容易保持正確的坐姿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不正確的坐姿,作用再大也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要想徹底緩解久坐的危害,根本問題還是控制久坐時間、有規律起立走動和運動。
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人體工學椅呢,其實也不然,例如每天連續坐姿不超過3小時且有健身習慣,客觀角度上這類人群並不需要人體工學椅;即使每天坐姿超過5小時,如果能夠保自己時時刻刻都保持正確的姿勢,那麼這類人群同樣也不需要人體工學椅。前者人群客觀存在,但後者幾乎不可能存在,所以人體工學椅應運而生。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人體工學椅的作用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那是因為你遠遠低估了人的惰性和惡習,人體工學椅銷量和每年因為久坐而養成的職業病就足以說明問題。
開箱曬物:用料厚道
相比於傳統座椅,人體工學椅看似更為複雜,但如果仔細梳理下無外乎就是椅輪、椅腳、氣壓棒、底盤機構、扶手、坐墊、背靠和頭枕幾大部分組成(從下往上),西昊M57人體工學椅也不例外。
與絕大多數人體工學椅相同,西昊M57的椅輪共有5隻萬向輪,材質為Pu(本身就有柔軟的特性),所以拖動時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音和減小對地面的磨損,特別是在木地板上使用時。
萬向輪的連接軸為鋁合金材質,但除連接軸外所看到的銀色部位為塑料材質,按照我多年使用人體工學椅的經驗來看,只要連接軸是金屬材質就能夠提供足夠的強度來支撐整把椅子和椅子上的「胖子」;連接軸的尺寸同樣是標準碼,更換起來也是粉的方便。
在顏值方面,西昊還特地為自家的萬向輪做了定製化,每個萬向輪的正面均有西昊的品牌Logo。
椅腳為五星造型,五隻「觸手」具有一定的弧度(圖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那種「觸手」是直的(圖右),兩者更多是的造型上的不同,所以在挑選時根據自己的審美即可。
椅腳材質依舊是鋁合金,表面做了電鍍拋光,背面可以看到有許多的加強筋,理論上是通過一體壓鑄成型,從邊緣的光滑程度來看,做工比較細緻。
具體參數為半徑35cm,高約7.8cm,市面上椅腳材質主要分為尼龍、鋼製和鋁合金,毫無疑問鋁合金的承重性最好,成本自然也是最高。
每一款人體工學椅看似人畜無害,但國內有關氣壓升降旋轉椅爆炸傷人的事故已經發生多起,而這些事故的的幕後元兇均為氣壓棒,所以氣壓棒的好壞直接決定我們的人身安全。
正確的挑選氣壓棒應該從三方面入手,第一通過鋼印看資質,正規廠家生產的質量合格的氣壓棒都會在棒體上打上商標和資質鋼印,目前全球氣壓棒品牌有韓國的三弘氣壓棒和KGS氣壓棒、馳名國內外的協強氣壓棒等;第二聽音辨材質,氣壓棒內部壓力最大可達到24個大氣壓,所以缸體應該是鋼製,敲擊聲比較輕脆,如果是電鍍鐵製才職責聲音發悶;第三則是看升降順暢度,正常的氣壓棒內部填充的是氮氣,氮氣除了惰性外還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所以升降會比較順暢,如果是普通空氣,則潤滑能力較差,氣壓棒在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會有明顯的快慢不一和卡頓的感覺。
西昊M57的氣壓棒上有明顯的鋼印,正是謝強品牌旗下的產品;再通過敲擊聲和吸鐵石雙重判定缸體為鋼製;升降順暢感也和家裡的另一款人體工學椅類似,基本可判定為正規產品。
接下來說說底盤。底盤在一款人體工學椅中承擔的角色就像人的大腦,幾乎所有的功能都是通過它來完成,可以通過底盤來控制氣壓棒的升起下降、椅子後仰(前傾)角度以及軟硬程度。
西昊M57的底盤為鋼製結構,重量約為3.4Kg,足見其厚實程度,充分保證了西昊M57人體工學椅的使用時間,在一定程上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
底盤再往上就是網布鏤空坐墊,坐墊正面為純進口網布,整體造型為「鞍形設計」,能夠有效做到前傾邊工作,後傾不滑落。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受壓時對臀部神經、血管的壓力,坐墊的前端被設計為瀑布狀。
坐墊前端同時還裝有定型海綿,可以給大腿提供足夠的支撐,保證舒適性。
坐墊的兩側為左右扶手,扶手主要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為皮革材質,表面做了類磨砂處理,手感非常不錯,同時柔軟度適中,具有一定的彈性。
而下半部分則是金屬材質(磁鐵可以吸附,應該是鑄鐵材質),表面同樣做了電鍍拋光處理。
與坐墊相連的為背靠,背靠正面依舊是網布鏤空材質,具有較強的彈性,能夠為背部提供足夠的支撐,造型上符合人體功能學,與人體脊柱的曲線貼合得越緊密越好。
在背靠的右側有一個「西昊」標籤,這也是人體工學椅的傳統做法,各家的區別主要是標籤的位置不同,例如部分友商將標籤設計在坐墊上。相比之下個人更喜歡將其設計在背靠上,因為背靠的邊緣幾乎不用與身體接觸,很好的保護了標籤。
背靠的背面有兩根明顯的支撐件,以此來增加穩固性和耐用性。
背靠再往上就是頭枕,依舊是網布鏤空材質,整個造型成內凹狀,彈性適中,頭部依靠在頭枕上也比較舒適。
最後來一張全家福。
安裝:傻瓜式操作
除了椅子本身各部件外,在包裝內還有一份溫馨提示和對應的說明書。說明書不用過多介紹,如果是初次安裝人體工學椅的同學建議認真閱讀下說明書,對安裝有很大幫助,避免走彎路。
按照箱內的溫馨提示,椅子最好晾曬幾天(避免陽光下暴曬)除除味,不過我實際收到椅子時並沒有感受到任何的異味,這一點上還是值得肯定,可見西昊在產品的用料上還是比較下功夫。不過這裡還是有一個產品建議,這個溫馨提示內容最好還是放置在外包裝上,消費者更能看到。
為了方便用戶安裝,包裝內的所有螺絲和一把六角手柄放置在一起,安裝後發現,原來西昊為每一種規格的螺絲都額外贈送了一顆,以便不時之需。
安裝步驟這裡簡約說下,第一步將椅輪逐個安裝在椅腳上;第二步將氣壓棒放置在椅腳中間的空洞中(注意方向);第三步將兩個扶手用螺絲安裝在坐墊;第四步將底盤安裝在坐墊;第五步安裝靠背,安裝完成即可將整個坐墊放置在氣壓棒上;第六步安裝頭枕,到此為止整個安裝全部完成。
場景體驗:九處調節
為了儘可能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西昊M57整張椅子共有九處可以調節,入手後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姿態。下面我也從上到下分別介紹下每處可調節的地方。
其實頭枕並非每把人體工學椅的標配,甚至部分昂貴的椅子都閹割了這一設計,但考慮到部分用戶會選擇躺在椅子上小憩,所以西昊M57並沒有取消這一設計,這一點也比較符合國情。
西昊M57的頭枕做了兩個維度的調節,俯仰角度調整範圍在45°,能夠很好的與頸椎貼合。
除了旋轉調節外,上下高度也就可以進行調節,共有6檔,範圍在0到5.7cm之間。別看整個頭枕僅靠一根支架相連,但結實程度出乎意料,即使高度調節到最大,想掰彎頭枕至少需要幾十斤的力。
第二處可調節的地方為腰枕,腰枕同樣有兩個維度調節,首先是上下可調,調節範圍在0到5.5cm之間。
再者是前後調節,通過旋轉旋鈕實現前後調節(順時針收縮,逆時針向前),調節範圍在0到3.4cm之間。
除了腰枕外,整個背靠也是可以實現旋轉調節,西昊總共設計有三個角度,110°、120°和130°。
扶手是整把椅子可調節豐富度最高的地方,首先是上下可調,通過上提外側的按鈕即可實現上下調節,可調節範圍在0到7cm,但並非無極調節,而是均分為5檔。
其次是單扶手的前後調節,可調節範圍在0到6.4cm,同樣不是無極調節,而是均分為6檔。
最後則是扶手可進行36°旋轉調節,同樣不是無極調節,而是均分為2檔。也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維度的調節,官方稱之為3D扶手,總的來說扶手足以應付我們日常的使用場景,例如打字時託住手臂。
接下來則是氣壓棒的高度調節,將氣壓棒壓到最底部,座椅高度為42cm,當氣壓棒完全伸展開,座椅高度為50.5cm。
整個座椅並非直接固定在氣壓棒上,而是放置在氣壓棒上,在保證椅腳不動的前提下,整個椅子也可以輕鬆實現360°任意旋轉。
椅腳下是5隻萬向輪,隨意移動不用多說,實際體驗下來可以輕鬆做到「指哪打哪」,毫不拖泥帶水。
試坐體驗:久坐不痛
前段時間在家辦公,幾乎每天有9個小時都待在西昊M57人體工學椅上,可能是早已習慣久坐,所以並沒有感受身體有所不適。
辦公時需要正襟危坐,此時我會將頭枕調整到我脖子位置,儘可能的託住以減少後仰時對脊椎的壓力,而腰枕也放在皮帶往上一點的位置。
休息時更喜歡將整個靠背放到最低(130°),躺在上面玩玩手機或者小憩。整體而言我對西昊M57這把椅子沒有明顯的不滿,算是千元級別當中一款比較有水準的人體工學椅。但這也並不意味西昊M57已經沒有優化的地方,例如:
1、坐墊不可前後調節;
2、靠背僅有一個腰枕,如果能夠調節網布實現包裹式支撐效果更好;
3、座椅尺寸看似很大,但實際上70Kg以上男士可能會比較擁擠;
總結:性價比產品
作為一款千元檔產品,不管是從用料還是設計上,西昊M57人體工學椅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良心的產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下探了傳統人體工學椅的價格傳統,對於預算不高的小夥伴還是值得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