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對於地球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上個世紀,有科學家就提出過這樣一個說法,把月球炸掉之後能讓地球四季如春,關於這種說法,引起很高的爭議。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月球對地球上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炸掉月球計劃
1958年,蘇聯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了美國,作為回應,美國就制定了一個名為「A119項目」的計劃,在月球上投放一顆足夠大的原子彈或者氫彈,因為這樣的爆炸效果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看見。
以此來彰顯美國的實力,同時也將通過核武力的方式來震懾蘇聯,不過幸運的是該計劃最終沒有被實施,取而代之的是太空人登陸月球。
幾十年後,炸掉月球的想法再次被俄羅斯科學家提出。
炸掉月球≈四季如春?
月球對地球自轉軸起到至關重要的穩定作用,保證地軸在大約兩萬六千年的周期內僅出現微小的變動(在22.1度到24.5度之間變化)。
俄國科學家認為如果炸掉月球的話,這種平衡將會被打破,地球的傾斜可能會超過45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地球上的很多生態和地貌將會被改變。
這對俄羅斯來說有著巨大的好處,因為俄羅斯就不用再擔心嚴冬的問題,同時地球上的很多地區都會四季如春,溫度也會變得更加穩定,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實際上,月球的存在對於地球上來講,恰恰是利大於弊。
首先就是潮汐力的存在,主導天體就是月球,據估計,月球對潮汐的控制力是太陽的2.17倍。
如果沒有了月球,雖然由於太陽的作用還會存在潮汐,但與之前相比,會小很多,比如大海會變得很平靜。
而且潮汐的大幅減弱很有可能會造成海水內的營養物質無法流動,海洋生物無法獲得營養,這對海洋生物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甚至海洋生態系統還會反過來影響到陸地上的生物。
其次月球對地球自轉軸起到至關重要的穩定作用,穩定了地球的四季。
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的自轉軸傾角將會在零到五十度之間來回搖擺,不可能形成穩定氣候,劇烈的氣候變動會威脅到生命的生存。
比如火星,就是由於缺乏大衛星的幫助,使得火星自轉軸在1000萬年時間裡一直在14-30度之間搖擺不定,導致了極端天氣的出現。
最後月球被摧毀的話,其球體分裂出大小不同的碎片將撞向地球。
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裡,在這個距離上存在的天體碎片,對地球是有一定威脅的,如果把月球摧毀的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的天體碎片必將會像隕石一樣降落到地球表面,對地球造成一定的破壞。
宇宙的一切都是有規律的,正因為有了月球,地球上才有了春夏秋冬,地球有了春夏秋冬,農作物才會以生長開花結果到成熟,試想一下,如果地球一直都在處在春天裡,農作物也不可能會成熟,沒有了糧食,生命又該如何生存呢?所以說月球對於地球的意義還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事實上,我們也炸不掉月球,因為要炸掉月球的炸藥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保守估計,按照現今最大的核彈沙皇核彈的能量(2×10^17焦耳)來計算,至少也得6千億顆,大約相當於30萬億兆噸的TNT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