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學家建議炸掉月球,這樣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就四季如春,你同意嗎?
關於美國的A119計劃
其實,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美國就提出了A119計劃,目的是為了不在當年那場美蘇之間進行的太空競賽中落後於人。但是,由於眾多專家一致認為,在月球上進行這樣的核試驗風險很大,而且,還可能需要為此維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這個在當時就駭人聽聞的恐怖計劃,最終並沒有得以實施。
為什麼會有科學家建議炸掉月球?
的確,以弗拉基米爾 克魯因斯基為首的幾位俄羅斯科學家曾聯名提出炸掉月球。他們認為,這樣做能夠改變地球目前自轉軸存在23.5度傾斜的現狀,地球也就不會再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從而使得太陽釋放出的光和熱,一直都照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
當月球被炸掉之後,俄羅斯漫長的冬季將成為歷史,農業生長也不會再受到嚴冬的困擾。甚至包括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它們都不會再存在四季更替的現象,而地球氣候也可能會變得更加穩定。那麼,如果像科學家們想像的那樣炸掉月球,地球上的我們真的就能過上四季如春的生活了嗎?
炸掉月球是否具有可行性?
首先,目前人類的社會文明並不具備炸掉月球的實力,更難以確保地球可以在這場行動中完好無損。月球本身雖小,但它的引力結合能也達到了1.242×10^29焦耳,而引爆月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放射性落塵,卻可能對人類未來在月球上的活動造成巨大影響。
其次,當距離地球更近的月球消失,地球將會受到其他星球引力作用。即便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相對更為遙遠,但它們卻擁有比月球更大的質量,所以,不見得它們對地球施加的引力作用,就會比現在月球對地球施加的引力作用小多少。我們需要知道,引力的大小並不單單取決於距離的遠近,同時還跟發生作用物體的質量直接相關。
簡單點說,地球的自轉軸存在傾斜角度,的確與一直圍繞其旋轉的月球有關,所以,南北半球受到的光照相對在相同的時間會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但也正是有了月球的存在,我們的地球才擁有了相對更穩定的自轉軌道,也才有了色彩分明的四季更替。這便是為什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它並不像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那樣,存在自轉軸傾斜角度不穩定的情況。
炸掉月球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如果月球真的被科學家們炸掉了,我們不僅可能因為地球自轉傾角變得不穩定,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四季如春,還可能會頻繁遭遇更多的極端氣候。由於月球存在自轉和公轉周期幾乎相等的情況,這種同步旋轉現象導致了月亮總以同一面面向地球。但月球對於地球人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我們在一些傳統佳節對其注入的特殊寓意,以及不同時間的不同月相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
眾所周知,雖然地球也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太陽潮和月球潮汐同在),但由於潮汐引力的大小跟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與質量乘積成正比。所以,太陽的引潮力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二分之一,地球上海水的潮起潮落大部分都主要跟月球有關。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潮」是指我們在白天看到的海水漲落現象,而「汐」則指大家在夜晚來臨之後看到的海水漲落現象。
與此同時,月球的存在還會在地球上引起大氣潮,之所以我們普通人難以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它並不像海潮那樣顯而易見,再加上我們身在其中,所以便難以察覺月球在這方面的作用。簡而言之,當月球消失,地球的海洋系統和大氣系統都會受到明顯影響,而這樣的變化可能給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種動物,以及暴露在大氣環境中的人類帶來什麼則難以確定。
並且,目前人類正在積極的探索系外行星,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月球卻依然是目前唯一留下人類足跡的星球。相比其他星球來說,月球有距離較近,且環境並不那麼惡劣的優勢,它就像是一個我們登陸其他星球的跳板一樣。所以,不管是從地球生物繁衍生息的角度,還是站在人類尋找下一個地球的立場,這一切都離不開月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