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牢群防網 織密技防網 打好持久戰

2020-12-06 四川省人民政府

織牢群防網 織密技防網 打好持久戰

  • 2017年10月09日 08時03分
  • 來源: 四川日報
  • 【字體:

  復盤今年汛期抵禦應對地災過程,專家建議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的思路,進一步提升防災科技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

  剛剛過去的汛期,四川經歷了一場抵禦應對地質災害的嚴峻考驗。

  今年以來,全省共排查出4萬多處地災隱患點,發生地災災情、險情共5000多起,其中3起造成人員傷亡,成功避險近50起。

  現有地災防治思路和措施是否還有進一步改進和提升的空間?已經在全省鋪開的地災防禦網如何進一步織牢織密?本報邀請兩位業內權威專家——國際滑坡協會主席、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殷躍平和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共同為今年汛期抵禦應對地災的過程復盤。

  兩位專家認為,著眼打好地災防治持久戰,四川既要注重提升救災能力,更要注重提升防災能力。要更好落實責任,織牢群測群防網;更多引入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織密技防網,更加科學有效地管控地災風險,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看排查

  痛點:反覆拉網排查,仍然有地災隱患點漏網

  對策:引入空天地一體化現代技術輔助群眾和專業隊伍排查,用科技手段提高地災隱患調查的精度和廣度,減少一般性重複勞動

  記者:經過全面排查,四川已有4萬多處地災隱患點被收進巨大的防治網中。但仍有一些發生的地質災害沒有在防禦預案內。

  殷躍平:這種現象客觀存在,需要科學認識。一方面排查區域範圍十分廣,且地形複雜,另一方面災害也在隨著外界情況的變化而不斷演化,難免有漏網之魚。就像警察抓壞人,很多壞人都被關進了監獄,但這並不意味著監獄外就沒有壞人了。

  許強:具體來看,近幾年,四川經歷多次地震,不少山體被震裂,地質災害發育因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處在高位,具有高隱蔽性。比如,「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源頭垮塌位置是在人跡罕至且植被茂盛的高山山頂,離受災村落高差超過1000米。

  殷躍平:這些年,全國各地都加大了排查力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核查,正在探索構建群專結合的常態化排查機制,這可以找出大量地災隱患點。但如果一個地方排查10次20次,還是會不斷冒出新的地災隱患點,我們就應該思考,排查方式是不是應該調整優化,不是簡單地排查再排查。

  記者:殷老師提出的「坡要到頂,溝要到頭」等排查技術要求,有人質疑不現實。

  殷躍平:靠人力在短時間內的確無法完成。因此必須引入空天地一體化的現代技術來輔助完成排查,用科技手段來提高地災隱患調查的精度和廣度。

  許強:我們的研究也提出,要構建一套基於空-天-地多源立體觀測的「普查-詳查-核查」地災隱患早期識別體系。

  首先是普查,可用一種叫「InSAR」的衛星遙感技術,將某一區域不同時間的雷達影像疊加對比分析,就能發現哪些部位可能正在變形和破壞。

  然後是詳查,對可能有問題的區域,用LiDAR進行詳細掃描。LiDAR是將三維雷射掃描儀放置在無人機和專業航測飛機上,通過發射雷射來獲得更精確的影像。這種技術能「穿透」植被,發現山體的損傷。

  最後是核查,針對普查和詳查發現的問題,再派人有針對性地去現場調查核實。

  殷躍平:現代技術不能包打天下,但它們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就像非典期間設置在公共場所的紅外溫度計,它們可以快速高效地找出疑似目標,這是傳統排查方式做不到的,也可讓傳統排查更加突出重點,減少一般性重複勞動。

  看處置

  痛點:地災隱患點多面廣,人力物力財力有限

  對策:加強災害動力學基礎科學研究,引入風險管理理念,以儘量小的投入,獲得儘量大的地災防治「收益」

  記者:對地災隱患點通常有三種處置方式:監測預警、避讓搬遷、工程治理。

  殷躍平:應該首先澄清一個誤區。監測預警、避讓搬遷、工程治理三者並不是「三選一」的並列關係,監測預警只是為後兩者服務的臨時措施。原因很簡單,它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就像給發燒的人量體溫,能即時反映病情變化,但不能治病。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監測預警的同時,不斷加大工程治理和避讓搬遷力度。

  記者:理論上講,我們對每一個隱患點都應該採取根治的措施,但受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條件限制,現階段並不現實。

  殷躍平:的確如此。我們必須根據每個隱患點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置辦法。但目前選擇遇到了障礙,這個障礙來自於防災減災的基礎理論。

  我們在地災的靜力學研究方面已經很成熟,而在動力學研究方面相對欠缺。一個杯子放在桌上,它穩不穩定?會不會倒?這是靜力學研究範疇。杯子萬一倒了,水會潑向哪兒?潑多遠?潑多少出來?會打溼多大一塊地毯?這是動力學研究範疇。

  顯然,動力學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災害隱患點,進而提出更科學更精細的處置辦法。這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口較多的城鎮尤為有價值,整體搬遷不太現實,動力學研究可以幫助確定必須搬遷的範圍,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嚴密有效且經濟的防護網。

  記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動力學研究可以幫助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大的作用。

  許強:這涉及一個新理念——地災風險管理,就是要結合地災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來考慮投入和效益比,追求以儘量小的投入,獲得儘量大的地災防治「收益」。

  自然屬性是指發生地災的可能性,其主要受控於當地的地層巖性、地質結構、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同時受外在因素如降雨、人類工程活動、地震等影響。社會屬性是指對人產生威脅的可能性和威脅的程度。過去我們選擇處置方式,考慮自然屬性較多,考慮社會屬性較少,這容易導致經濟性、科學性不夠。在風險管理的理念下,就要綜合考慮這兩個因素,儘可能精細、科學地選取地災隱患處置方式。

  看監測

  痛點:專業監測點位少,預警臨界值「一刀切」

  對策:加密專業監測,加強監測數據跟蹤分析和總結,提高預警準確度,為隱患根治和預警理論方法研究提供基礎支撐

  記者:無論是工程治理還是避讓搬遷,專業力量在其中都起著主導作用。而監測預警目前更多依靠的是普通群眾。

  許強:地災監測預警分為專業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多年以來,中國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形成了以群測群防為核心的防禦體系,這在實踐中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四川對這一體系的實踐,走在了全國前列。下一步還應該進一步織牢群防網,健全群測群防專職監測制度,通過培訓提升監測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層層落實監測責任。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近年不斷增多的高位、隱蔽的地災隱患點,普通群眾通過常規手段已很難提前發現它們,識別它們發生災害的前兆,因此必須上專業監測預警手段。儘管並非每個隱患點都需要專業監測預警,但目前全省上專業監測預警手段的地災隱患點不足隱患點總數的1%,這一數字無疑需要增加。

  殷躍平:過去我們談到群測群防,經常要講一句話「寧可聽罵聲,也不要聽哭聲」。依託群測群防的臨災避險,對於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用巨大,但也可能給群眾帶來巨大壓力。如果一段時間反覆「折騰」,群眾就沒法正常生產生活了,而且可能會產生「狼來了」心理。這就要求我們在一些特定的區域,上一些專業監測設備,提高預警的準確性。

  專業監測預警與群測群防的關係,就相當於前者用體溫計,後者用摸摸額頭來判斷病人是否發燒。體溫計測量更準確,而且持續的專業監測,有助於更好地對症下藥,根治疾病。

  記者:某縣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抱怨」專業監測,有時一晚上要收到100多條設備自動發出的預警簡訊,都「麻木」了。

  殷躍平:你提到的這位負責人的遭遇,反映出專業監測預警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專業監測預警應由兩部分構成:專業儀器和專業人員。現在不少地方只裝備了專業儀器,而沒有相應的專業人員對隱患點監測數據進行跟蹤解析。

  每個地災隱患點都應該有不同的預警臨界值。如果沒有專業人員持續跟蹤,就沒法給出某個隱患點的具體預警臨界值,也就沒法實現精準預警。現在很多地方多採用設備提供商提供的「一刀切」臨界值,隱患點的石頭一晃動就預警,這必然會產生誤報、虛報、漏報,專業監測預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許強:專業人員對監測數據專業跟蹤解析的意義,還不僅在於對具體某一個隱患點進行更精準的預警,更重要的是,隨著未來專業監測點位的增加,將產生大量的災害動態數據,如果能集成整合這些數據並加以綜合分析研究,將有助於建立更加精細和科學的預警模型,對預警理論方法研究也有重大價值。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深度介入,這些數據只能沉睡在零散的各類工作報告中。

  看管理

  痛點:地災相關信息分散,數據不標準,共享有障礙

  對策:建設由政府、科研機構、媒體等多方參與的省級地災防治大數據平臺,制定數據標準和運行規則,提升地災防治信息化水平

  記者:對於香港等地的地災防治經驗,業內看法不太一樣。

  許強:從災害本身看,香港等地的地質災害無論複雜程度還是治理的難度,都無法與四川相比。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地災隱患點進行的風險管理和防控經驗值得四川學習借鑑。

  香港等地建立起了一套由政府多個部門和包括媒體、公眾等在內的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地災風險管理體系,並且成立了集中的管理機構,對每個隱患點登記「身份」信息,並且持續跟蹤更新,做到了對每個災害隱患點都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有力統籌各方力量共同開展防治工作,這樣既經濟又高效。

  四川防災減災的責任主體在市縣政府,省級層面不可能直接對每個隱患點進行精細化管理,但在信息層面進行統籌十分必要,有助於提升各級政府的防災減災工作效率,提升基於現代化、科技化水平的整體防範能力。國土、氣象、水利、測繪、交通等部門和一些科研機構、企業都有大量的地災相關數據,目前共享還存在障礙。

  殷躍平:數據共享的前提是,相關機構都有數據,而且是標準化的、準確的數據,現在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必須加大對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制定數據的標準和運行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各相關機構共享數據,各取所需。

  許強:建議儘快啟動建設由政府、科研機構、媒體等多方參與的省級地災防治大數據平臺。此前,國土資源廳、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四川日報社等單位,聯合製作了四川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掌上查詢系統,大家通過手機就能查詢所在區域地災隱患點基本情況和氣象預警等信息,儘管功能簡單,但充分展示了信息數據集成對群眾生活和專業隊伍工作帶來的便利。接下來可以集合更多專業力量,對更多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採集、分析和處理,生產更多的數據產品,逐步完善科研教學、工作調度監督和宣傳培訓等功能,促進專群結合,群眾廣泛參與的防災格局加快形成。

  記者:對政府推進地災防治還有什麼建議?殷躍平:地災防治是一場持久戰。政府部門在推進地災防治工作時,一定要記得龜兔賽跑的教訓——快不一定就好,要穩紮穩打,設定不同階段的目標,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成效會十分明顯。

  許強:政府還應該跳出地災推進地災防治。在謀劃地災防治工作時,同步考慮當地生態環保和群眾生產生活等的需要。比如滑坡體可以變成可開發利用的平地,地災現場可以搞成科研基地,治理工程可以規劃成地質公園等,完全可以防災興利。 (記者 胡彥殊 熊筱偉 寇敏芳)

責任編輯: 李莎莎

相關焦點

  • 盱眙:巡察推動民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新華日報截圖)  為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推進惠民舉措落細落實,連日來,盱眙縣委第二巡察組在巡察該縣民政局期間,推動民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 北京順義:嚴防外部輸入和本地疫情疊加風險,織密織牢防控網絡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結合順義區局部疫情,按照「批次啟動、確保安全」原則,針對九類重點人群逐類依次推進,打好疫苗接種殲滅戰。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統籌全區接種資源集中調配使用,組建醫療救治專家隊伍,強化不良反應應急處置。按照人群風險等級,優先保障高風險等級人群及時接種,分批紮實推進,做到預約一批、接種一批,最終實現九類重點人群「應種盡種、願種盡種、能種盡種」,織密織牢易感人群的保護網。
  • 新華網評:把這張世界最大「網」織得更牢更密
    周文衝國家醫保局近日表示,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療保障網。2015年,國務院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2018年,中央決策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實現全國醫保事業集中統一管理;2019年,全面建立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一張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線的醫療保障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這張網,助脫貧,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貢獻。
  • 清查野生動物交易不留死角,海珠區市場監管局織密織牢防控網絡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穗市監)記者2月4日獲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海珠區市場監管局以「嚴防、嚴查、嚴管、嚴懲」為思路,織密五道防控網,全面加強市場監管、環境整治、保供穩價等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 懷寧縣衛健委抓好四個「實」,織牢安全「網」
    懷寧縣衛健委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統籌疫情防控和安全,強化核心舉措,抓好四個「實」,築牢安全生產防線,織牢織密安全「網」。 一是做實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和宣傳欄、電子屏等多種形式,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宣傳,展示安全事故教訓,提高職工防範化解風險意識。
  • 增城區織密織嚴藥店疫情防控監測網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增城市監)記者25日獲悉,今年以來,增城區在轄區零售藥店實施銷售退熱類藥品登記報告制度,多措並舉織密織嚴疫情防控監測網
  • 工人日報: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原標題: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各內容平臺正在掀起一場反低俗行動——7月30日,今日頭條升級了其推出的反低俗小程序,用戶只需要在該小程序內輸入一段文字或文章連結,其就可以檢測出內容健康指數,得到一個鑑定結果,並增加圖片識別功能;起點中文網表示將加強反低俗審核系統和舉報機制,全面複查全站內容
  • 關嶺:嚴守交通一線 慎穩織牢疫情防控網
    關嶺:嚴守交通一線 慎穩織牢疫情防控網 2020-10-05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家莊神興社區「織密病毒防控網、繪製疫情作戰圖」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石家莊市裕華區裕強街道神興社區,按照各級政府部署要求,周密安排、科學防控,為了2560戶6500人的安全,街道、社區、物業、馬大姐志願者——四級聯動「織密病毒防控網,繪製疫情作戰圖」。
  • 打開《亦城時報》看經開區織密疫情防控網
    打開《亦城時報》看經開區織密疫情防控網 2020-06-20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賀蘭公安:線上線下齊發力 織牢反詐防護網
    賀蘭公安:線上線下齊發力 織牢反詐防護網 2021-01-12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治庸·鐵軍】晉寧分局堅持目標導向深入推廣「金鐘罩」 織密反詐...
    【治庸·鐵軍】晉寧分局堅持目標導向深入推廣「金鐘罩」 織密反詐宣傳網 共享智慧防詐圈 2020-10-06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同行動 e起抗疫 】「紅色物業」織牢「防護網」 將疫情阻擋在...
    【共同行動 e起抗疫 】「紅色物業」織牢「防護網」 將疫情阻擋在小區之外 2021-01-15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防內澇:20萬個進水井如何織牢3700公裡的「網」?
    防內澇的網開展系統治理提升排澇能力從路邊的井,到隧道旁的泵,成都正在織牢一張防內澇的網。「目前,成都繞城範圍內的市政管網,總長度超過了7000公裡。」成都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何劍告訴記者,市政管網中,雨水管道長3700公裡左右,汙水管道長4300公裡左右。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雨水管道系統較為老舊,排水標準較低,是造成城市內澇的主要成因。
  • 桃江縣牛田鎮 人大代表合力織起「防溺網」
    入暑以來,在桃江縣牛田鎮的山塘邊、河道岸、溝渠旁、學生家裡,活躍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在架警示牌、有的在設防護欄、有的在廣播裡宣傳、有的在上門走訪、有的在發宣傳單……原來,他們在開展學生防溺水工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人大代表。暑假期內,溺水成為中小學生頭號「殺手」。
  • 織畢、織納、林織鐵路——構建路網新格局
    今年,貴州省將有5條鐵路建成通車,而其中織(金)畢(節)、織(金)納(雍)、林(歹)織(金)3條鐵路均交匯起止於織金,與2013年開通的貴陽至織金鐵路聯通加入貴州交通運輸網,構成貴州路網新格局。今年是3條鐵路建設的收官之年,重頭戲都在鋪架上,而中鐵四局織畢鐵路指揮部除了承擔織畢鐵路II標40.559公裡線路的施工和織畢鐵路全線鋪架外,還肩負著織畢鐵路全部368孔T梁、織納鐵路全部278孔T梁以及林織鐵路150.5孔T梁,共計796.5孔T梁預製任務,所承建的織金北站儼然成為最繁忙的主戰場。
  • 呆頭爆笑農場:蜘蛛織網投蚊子所好織血網!
    紅蜘蛛說道:那是因為你織的網有問題!黃蜘蛛說道:是嗎?那應該是什麼的網?紅蜘蛛說道:你想想·········蚊子喜歡什麼?黃蜘蛛說道:血!紅蜘蛛說道:對!呆頭爆笑農場:紅蜘蛛說道:所以我們應該投蚊子所好,織一個蚊子喜歡的網,這樣就能引誘蚊子進來······黃蜘蛛對紅蜘蛛說道:哇,你說的有道理!快讓我看看你織的網!紅蜘蛛說道:哼哼,好!蚊子肯定喜歡!
  • 長腳花蜘蛛織出網型好似兩排英文字母
    原標題:長腳花蜘蛛織出網型好似兩排英文字母 記者查詢資料獲悉,這種蜘蛛學名為橫紋金蛛。  「我看到一隻長腳花蜘蛛,織出來的網有兩排英文字母,在陽光下十分好看,這究竟是什麼品種?」
  • 重新認識網織紅細胞參數的臨床價值_​貧血_網織紅細胞_骨髓_醫...
    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Ret)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 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精緻而又複雜的巨大的網,究竟要捕捉什麼?
    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精緻而又複雜的巨大的網,究竟要捕捉什麼?Spider spins intricately designed web to catch whatever at night密蘇裡州,一隻蜘蛛,織出了一張巨大的網,人們不禁要問:它想要捕捉的,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