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金立還以王者的姿態傲視手機領域,連續三年銷量蟬聯第一的好成績讓金立風頭無兩,其創始人劉立榮也春風得意,名噪一時。僅僅過去了十年,金立就被時代的洪流拋棄了,跟不上智能機時代的金立負面新聞頻出、逐漸凋零,而曾經指點方遒的劉立榮也人間蒸發,不見蹤跡。
在2020年11月的拍賣會上,金立將品牌所有的3297項專利進行拍賣,但拍賣現場十分冷清,僅有一人參與競拍,最終以起拍價171.97萬拍出。反觀金立公司另一件被拍賣的產品——奔馳車,在2019年,被以210萬的成交價拍下。
十數年的心血研究,到頭來還不如一輛車,金立公司的技術含金量可見一斑。金立公司的衰落令人唏噓不已,縱觀金立的發展史,不過是一句話:成也劉立榮,敗也劉立榮。
年少有為,前途光明
1972年11月,劉立榮出生在湖南益陽桃江縣下轄的一個小村莊。青年時期的劉立榮,生活幾乎沒有經歷什麼挫折,可以說是一帆風順。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卻沒有忽視對他的教育。
和其他商人相比,劉立榮身上謙和、低調的氣質尤為突出,這很大程度源自於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育。天資聰穎的劉立榮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十分孝順,懂得感恩。除去他高考以全校第一的亮眼成績考入中南大學的閃光點之外,劉立榮在十裡八鄉的名聲也十分不錯。
鄰居曾回憶道,劉立榮家裡窮,煮了雞蛋他也不捨得吃,讓給媽媽吃,上中學時,也會趁著放假回家幫爸媽幹農活。不僅對家裡人好,小小年紀的劉立榮待人有禮,聽話溫順;金立做大做強後,劉立榮還為家鄉捐了很多錢,修路、建立學習基金等等,積極地回報村裡。
在不少村裡人眼中,金立不曾破產前的劉立榮,形象一直都是完美的。劉立榮完美形象的另一個助力源自於他在大學接觸的愛好——圍棋。小小棋盤,方寸天地,黑與白的博弈,一子與一子之間的進退得失,都深深地吸引著劉立榮,他在圍棋上的天賦也十分突出。
在大學期間,他不僅在校內打遍天下無敵手,當上了圍棋協會的會長,還因為他出眾的棋藝,引得校長也常常與他對弈。短短兩年,劉立榮的水平就到了業餘三段,不難看出,劉立榮在商場上的博弈心態,也是在圍棋世界中一步步磨鍊的。
畢業後,劉立榮被分配到天津市有色金屬研究所,每一月的工資高達500元,在那個年代,這樣一份穩定的體制內工作加之高額的工資實在是羨煞旁人,但劉立榮只在此工作了一年便離開了。
不甘心囿於方寸之地,劉立榮想要趁著年輕,大展拳腳。體制內的工作雖然安穩,但是人也被留在了原地,似乎能一眼望到人生的盡頭,劉立榮十分明白,這樣千篇一律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益陽出過不少知名創業大亨,劉立榮也同樣擁有這些企業家身上共有的特點:不到黃河心不死,幹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因此,劉立榮毅然放棄了鐵飯碗,加入了廣州的一家日企,成為了一個基層的管理人員,月薪3000元左右,但是,高薪並沒有能留住劉立榮。
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劉立榮發現這份工作仍然不適合自己,於是他再次選擇了離開。這一次,劉立榮來到了如日中天的小霸王公司,彼時小霸王的廠長段永平正好與公司起了利益爭執,一氣之下帶著一批高層紛紛離職。
在人手緊缺的當口,能力出眾的劉立榮很快得到了總經理楊明貴的賞識,在半年的時間內,就從基層員工,一步步當上了生產管理部長,並在楊明貴決定出走時,毅然選擇了跟隨他一起創業。
楊明貴成立的新公司取名金正,而劉立榮也被任命為常務副總裁,金正公司的VCD銷售做得風生水起,而那時的他僅有24歲,說一句年輕有為絕不為過。對於劉立榮而言,楊明貴對他不僅有知遇之恩,還有共同創業的戰友情,他對楊明貴的信任不言而喻,可這份情誼,卻在一次走私事件中破碎了。
1999年,海關查獲的一批走私物品中,金正公司的產品赫然在列,在長期調查取證後,劉立榮被關押了半年之久,經歷了半年的監視的劉立榮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楊明貴用來頂包的替罪羊,他把他當成創業夥伴,楊明貴卻把他當做一個可有可無的犧牲品,在意識到這個殘酷的現象後,劉立榮決定出走金正,自立為王。
利刃出鞘,傲視群雄
從金立的名字中取"金"字,從自己的名字中取"立"字,金立公司正式成立了,劉立榮將公司的經營方向從VCD轉向了手機行業,雖然他擁有較多的VCD行業從事經驗,但劉立榮也清楚地意識到,VCD市場幾近飽和,與其爭破頭去分一杯羹,還不如進軍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的手機業。
金立剛成立時,山寨機遍地都是,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大量人前來搶購,正版機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在這一市場亂象下,劉立榮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問題所在,這些正品機正是因為沒有技術壁壘,才會被盜版機攻訐得體無完膚,想要真正打下手機業的半壁江山,不僅要做好宣傳,更重要的是擁有核心技術。
一改國產機的中外合作而導致的核心技術缺失,金立自成立起就致力於自主的研發與投入,其中做得最出彩的便是頂級的續航能力與中文手寫輸入法。
在其他手機還有著使用時間短,輸入法不符合國人習慣等缺陷時,金立已經克服了這些難題,這兩項技術也讓山寨機無處下手,因此,不可複製的金立很快就在手機市場中佔住了一角。
攻克了技術問題後,下一步就是打開銷路,劉立榮找到了當時火遍全國的超級大明星劉德華,請他代言金立手機,在劉德華主演的廣告裡,一句"金品質,立天下"的宣傳語傳遍了全國上下,知名度堪比春晚上宋丹丹那句"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雞"。
有了技術和知名度,劉立榮還沒有掉以輕心,作為一名棋手,他不僅能看到眼前的現狀,還會揣摩人心。根據他的觀察分析,不少品牌因為銷售渠道問題而逐漸滅亡,金立為了避免走上相似的老路,也需要一條成熟的銷售通路。
面對這個問題,劉立榮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完全代理,即在每一個區域只有一個代理商,金立的利潤雙方平分。
在這個策略下,代理商們自然全心全意地為金立下吆喝,沒有了其他的經銷商競爭油水,只有實打實的利益,因此,金立的銷量十分暢通,劉立榮也成為了經銷商眼中的好大哥。
2006、2007、2008年,連續的三年時間裡,金立蟬聯銷量第一,成為了手機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在這一盤棋局裡,劉立榮已經穩操勝券了。變數來自智能機的出現。在功能機的時代裡,高續航的金立的確傲視群雄,但在智能機的時代裡,金立的對手都在蠢蠢欲動。
2009年,3G時代到來了,iPhone和三星紛紛進軍中國市場,帶來了智能機的體驗,而國產的其他品牌,如vivo、小米也在積極發育,蓄勢待發。同等的價位內,金立只能買到商務功能機,小米卻能買到時尚的智能機。
在這一場變局中,劉立榮仍以穩健的棋風從容以對,他在2010年投資了金立產業園計劃,開始智能機的研發,並在博鰲論壇上放話金立將會達到億級銷量。
但真相卻不容樂觀,雖然金立憑藉著以往的口碑與人脈銷量上升,但相比這些小米等品牌,這些銷量完全難以比肩。曾經炙手可熱的金立功能機,變成了經銷商手中的滯銷貨。
金立雖然大勢已去,卻沒有放棄,在11月,金立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機GN205,但無論是晶片還是像素,都遠遠無法和市場上的其他品牌手機相比。雖然放了億級銷量的豪言,但在2012年的市場份額中,中華酷聯聯手佔了出貨量的40%之多,金立只能眼巴巴地羨慕了。
顯然,在新時代的洪流中,智慧型手機市場被瓜分得七七八八,在一番激烈的內部決定後,金立決定放棄市場,面向高端機市場,但這條路走得也十分艱難。在經歷了近十年的掙扎,劉立榮又一次出山了。
垂死掙扎,黯然退場
在2016、2017年間,劉立榮先後籤約了馮小剛、薛之謙等當紅明星,有贊助《最強大腦》等熱門綜藝造勢,以流量換銷量;緊接著,劉立榮將金立分為多個系列,囊括商業、青春等發展方向,結合原本的續航功能,專心研究安全機。
最後是整理分析這些年來金立發展的問題所在,做出裁撤,並聚焦印度的海外市場,在印度,金立突破了400萬的銷量。
金立看似起死回生,但仔細觀察這些策略,不過是上一個十年的復刻,這些過分激進的做法在功能機時代或許適用,但在技術每天都在革新的智能機時代,顯然過度的宣傳和造勢對於內核技術缺失的金立而言,不過是粉飾太平罷了。
爭奪市場的金立不僅斥巨資在宣傳上,還得開始研發各項新興技術,這大大地考驗了供應鏈上下的承受能力,在這高壓下,金立的員工都疲於奔波,背水一戰。在這場絕境反擊中,金立公司投入了60億的營銷費用,但誰都不曾想到,在這個關頭,後院失火了。
2017年,金立的攝像頭供應商之一歐菲科技找上門來,討要6億元的欠債,這時候股東們才恍然大悟,金立的錢,蒸發了。
股東們紛紛詰問劉立榮,他卻回答說金立連年虧損,資金斷裂是意料之中,但在另外的傳言中,劉立榮是在塞班的賭場豪賭,輸了一百二十億,最大的一把,直接輸了七億之多。
賭徒心態眾所皆知,輸一把就想贏回來,贏一把就想贏得更多。普通人尚且抵擋不住誘惑,更何況是處在危機邊緣的劉立榮,原本的棋手,變成了一個賭徒,最後甚至挪用公款,"借用"了公司60億之多。
劉立榮的前半生,一帆風順,所謀求的事物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因此他也算遊刃有餘,能在行業中博個滿堂彩,但在時代的風口上,劉立榮錯失了發展的良機,他想用圍棋的棋法絕境反擊,卻不知,棋局輸了還能再來,人生行錯一步,沒有回頭的餘地,所造成的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沒有經歷過這樣大失敗的劉立榮,面對失敗,選擇的不是承擔,而是逃避,在曝出了挪用幾十億公款後,劉立榮成為了"賈躍亭第二",直接人間蒸發,自此之後下落不明。
金立的10億元債券到期後,金立公司總計欠債211億元,凡是與之合作的公司、銀行都只能自認倒黴,根本找不到人還錢,直接成了壞帳。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十數年來的企業,在一夕之間大廈傾覆。曾經價格破萬的高端機金立,現今已經成為了話費贈品,市場棄兒。進入破產清算的金立早已是樹倒猢猻散,但醜聞仍然一個一個接踵而來。
金立發布的金立K30 Pro看上去高端大氣,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該機型與紅米K30 Pro有異曲同工之妙,連背面的攝像頭排列也是模仿奧利奧後攝排列,雖然有四個攝像頭,但只有一個能用,其餘的一個用作指紋識別。
另外,兩個則只是裝飾之用。在智能機幾近飽和的市場,金立顯然難有立足之地,因此,金立K30 Pro的銷售市場只能對準偏遠農村和山寨市場。曾經靠技術超越山寨機的金立,竟淪落到與山寨機瓜分市場的地步,低劣的模仿,正一步步地敗壞金立的口碑。
壓死金立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源於金立公司自己。2019年末,金立手機木馬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原來自2018年12月1日,金立公司與其他公司達成合作,將具有"拉活"功能的木馬通過手機內置APP直接帶入,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信息會被黑客遠程攻擊、竊取。
調查結果顯示,在半年的時間裡,金立通過木馬,幫助"拉活"28.84億次之多,獲利近3000萬元。原本以"金品質,立天下"的金立,最終在自己一步步地抉擇中敗壞口碑,只剩一地雞毛,至於劉立榮,沒人能知道他何時才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