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們不努力的話,晶片的功耗早就趕上太陽表面了

2020-11-04 魔鐵的世界

1967年11月9日,土星5號運載火箭(Saturn V)成功進行首飛,它是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自重最大的運載火箭,總推力達3408噸,可以將1艘標準排水量的051型飛彈驅逐艦送入太空。

實際上,衡量土星5號有多生猛,除了推力這個指標外,還可以看發動機噴口的功耗密度。一般來說,火箭發動機噴口的功耗密度接近每平方釐米1000瓦。至於萬人敬仰的太陽,其表面的功耗密度超過了1000瓦/平方釐米。

在人類科技世界中,還有一樣小小的東西,在功耗密度上可以和上面的龐然大物掰掰手腕,它就是晶片。

英特爾第一款商用CPU 4004,是古董級產品,電晶體數量只有2250個,2000年出品的奔騰4處理器,工作頻率增加到2.8萬倍,電晶體數量增加到2.4萬倍。如果電晶體大小不變,工作電壓不變,4004版的奔騰4處理器的功耗將增加到天文數字般的6.72億倍,功耗密度超過20000瓦/平方釐米,是太陽表面的近20倍。


intel 4004

這是理論測算的結果,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晶片的功耗密度之大,上升之快絕非危言聳聽,而是迫切的現實問題。

在2001年的國際固態電子電路會議上,專家們指出,處理器的功耗正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如果這個趨勢得不到遏制,到2005年時高速微處理器的功耗密度將趕上核反應堆,2010年與火箭發動機噴口不相上下,到2015年甚至可以與太陽表面的功耗密度並駕齊驅。

看起來核物理學家多年求而不得的人造太陽,有可能在晶片大廠手裡實現了,這樣想的話顯然有違科學家的初衷,因為科學們其實是想向晶片行業提個醒,再不想辦法解決晶片的功耗問題,南牆在等著你們的腦袋撞上來!

這堵「南牆」在晶片設計領域有個專有名稱叫「功耗牆(Power Wall)」,是每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和晶片製造廠的必修課:要設計出高性能的晶片,就必須先解決飆漲的功耗問題。

現有的晶片大都是由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邏輯電路構成,其功耗可以用一個公式粗略表達:

P∝CNV²f

公式中,C為負載電容,N為CPU中的電晶體數量,V為電源電壓,f為工作頻率。

不要被公式嚇到,它概括後就是一句話:降低電晶體尺寸(負載電容減小)、減少電晶體數量、降低電壓和工作頻率,只要滿足其中任何一項,CPU的功耗就會降低。

由於電晶體數量直接關係到CPU的性能和功能(蘋果A12 X和A12晶片,麒麟990 5G和麒麟990E的內部架構完全相同,性能差距主要體現在電晶體數量多少),摩爾定律說白了就是堆電晶體的數量,因此每一代晶片的電晶體數量只增不減,這也意味著降功耗就別打電晶體數量的主意了(產品檔次區分除外)。

晶片工作頻率也和性能相關,DIY時代,電腦超頻發燒友最喜歡壓榨CPU潛能,壓榨的其實就是工作頻率,所以也很少有晶片設計商和它過不去。

現在掰著手指頭都能算清,工程師們要降低晶片的功耗,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路是減小電晶體尺寸,這是ASML和臺積電們的職責,製造解析度更高的光刻機,把工藝製程從微米級一點點演進到納米級,就是為了把電晶體做得小一點,降低負載電容,從而降低功耗。

通過海量燒錢,工程師已經把電晶體的尺寸做得極其微小,目前量產的A14晶片和麒麟9000晶片,電晶體的柵長為5nm,僅為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豬圓環病毒直徑的1/3左右,而在1995年,電晶體的柵長還只能做到350nm。也就是說,今天的晶片僅僅因為尺寸縮小,導致功耗僅有25年前的1/20左右。

第二條路是讓晶片這匹「馬兒」吃得少一點,即降低晶片的電源電壓。這條路由於沒有昂貴的光刻機和海量燒錢的生產線做廣告博取眼球,很少有人知道。

降低電壓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主要燒智力,而且相比做小電晶體尺寸的節能效果,更為生猛。根據上面的公式可以知道,電源電壓和晶片能耗呈平方關係,也就是說電壓每降低到原來的1/2,能量消耗就減少到原來的1/4,這種指數級的關係,搞好了是相當驚人的。

2011年9月16日,晶片大戶英特爾公布了一款郵票大小的CPU,開發代號Claremont,它的特別之處就是「吃」的特別少,低負載時耗電量僅為10毫瓦,要知道現在手機SoC晶片中一顆CPU大核滿載時,功耗就有1瓦,是Claremont的100倍。英特爾沒有說明Claremont的電壓是多少,但應該比手機CPU內核低得多,估計在1/10左右。

Claremont

正因為Claremont胃口超小,一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就可以餵飽,十分好養,如果用到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上,三天一充根本不算事。

不過英特爾也說了,Claremont這款處理器可能無法實現商用,但這項研究將被整合到今後的處理器和其他電路中。

為何英特爾不能量產Claremont處理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通過降低CPU電壓來減少功耗的難度不小。

晶片中的CMOS電晶體在進行開關動作時,有一個「閾值電壓」,簡單說就是劃分「開(對應1的狀態)」與「關(對應0的狀態)」界限的特定值,上面講的降低CPU電壓來節省能耗的方法,其實就是讓電源電壓降低到逼近「閾值電壓」。打個形象的比方,「閾值電壓」相當於馬兒的「飽腹感」,馬兒只有吃飽了,才會跑得歡,為了省飼料,過去吃十分飽,現在降到八分飽、七分飽,甚至六分飽,不斷逼近「飽腹感」這條線。

不過,這個類比並不精確,因為CMOS電晶體的功耗由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組成,動態功耗是電晶體進行開關動作時產生的功耗,佔整個功耗的80%,靜態功耗是電晶體處於截止狀態時,因為漏電產生的功耗,佔整個功耗的20%。

靜態功耗有個特點,一般隨電源電壓升高而降低,這就帶來新的麻煩。工程師想辦法降低電源電壓,晶片的動態功耗降低了,但靜態功耗又像蹺蹺板一樣逐漸升高,當電源電壓低於閾值電壓時,動態功耗緩慢下降,靜態功耗卻呈指數級上升,使晶片的降耗變成賠本的買賣。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電源電壓的降低,電晶體的切換速度會越來越慢,當電源電壓低於閾值電壓時,電晶體的開關狀態越來越不穩定,開始混亂,晶片性能暴降,最差能降低到原來的1/500。

想讓馬兒跑,又要讓馬兒少吃草,最後是馬兒不願意跑,所謂「世間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怎麼辦?工程師把電源電壓盡力降到閾值電壓附近,使動態功耗的下降超過靜態功耗的上升,同時電晶體的開關速度下降在可承受範圍,簡單說只要降低的功耗幅度大大超過性能降低的幅度,這筆買賣就划算了。

目光銳利的網友會問,電源電壓降到閾值電壓的那一刻,不就是晶片工程師黔驢技窮的時候嗎?確實如此,到時隨著電晶體數量的上升,晶片的能耗又將飆漲,去追趕火箭發動機噴口,趕超太陽表面。

不過工程師的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採用新材料或新的電晶體結構。2007年,電晶體源極絕緣層的二氧化矽被high-k金屬匣極替代,這種新材料的使用,使漏電量減少5倍,功耗也大幅降低。

目前,被認為最有可能打破現有功耗牆的賽道是碳基晶片,這條賽道上的選手有歐、美、中等國家和地區,只是現在還未到決出勝負的時候,不過勝負一旦決出,降維打擊就會發生。

總之,當你刷手機時,你刷的其實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沒有晶片工程師不懈努力的話,你刷的將不是手機,而是「火箭發動機噴口」。

——END——

相關焦點

  • 關於寬帶電力線通信晶片的低功耗設計
    關於寬帶電力線通信晶片的低功耗設計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7-05 11:37:00 0 引言 電力線通信(PLC)是指利用電力線傳輸數據和媒體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主要應用場景有3種:寬帶網絡接入、
  • 譚洪賀:AI晶片怎麼降功耗?從ISSCC2017說起|大牛講堂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譚洪賀,資深IC工程師。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多年一直從事於數字集成電路開發工作。從DSP、ASIP到特定加解密算法的ASIC低功耗實現,從音視頻編解碼的高性能設計到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的高效能實現,逐步進入AI領域。現任地平線機器人技術資深IC工程師,深度參與AI算法在晶片端的實現工作。
  • 如果說太陽表面可以登陸呢?太陽真的那麼熱麼?
    另外像水星,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星球,它在太陽旁轉了幾十億年,太陽那麼熱的球體,水星應該早就烤化了。但是水星表面溫度最高的地方也才430度,它兩極的溫度永遠都是零下170度。其實不管太陽熱不熱,我們地球上的熱其實不來自於太陽的熱,地球與太陽之間隔著宇宙,所謂的宇宙空間就是真空。
  • 工程師最關注的產品系列之:TWS主控晶片
    編輯部對工程師特別關注的創新熱點產品做了一系列的深度整理與分析。本次是針對TWS主控晶片廠商及產品進行了整理。 TWS耳機主控晶片行業集中度較高,後續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積累,出貨量排名靠前的企業先發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 開關電源系統-待機功耗測試&分析
    我們用AC/DC的開關電源系統,不同的產品應用要求不一樣,有500mW、300mW、再到100mW,後面還會要求充電器達到10mW以下功耗要求!我用FLY為例來進行理論和實際的測試分析1.5.對於開關電源IC-FLY我們需要做低待機功耗功能時;至少要先一個有內置高壓啟動電流源的控制機理!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外圍電路進行實施。一些沒有高壓引腳的晶片也提供一個控制引腳來連接外置的高壓開關管;如果是這樣的方式;系統的BOM會複雜!當然還是建議使用者優先選擇有低待機功能的IC控制器 實施控制方便有更好的可靠性!
  • 光矛Lightspeeur晶片,低功耗低存儲,真正實現本地學習和推理
    光矛系列晶片有4個型號,2081定位通用的邊緣設備,5801定位消費邊緣設備,2802定位於物聯網,2803定位於領先的邊緣設備。另外,依託晶片的強大算力,通過級聯晶片進行板載應用於數據中心。b'ka樣圖
  • 光子晶片的技術原理以及應用前景
    因此,隨著集成光子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晶片表面構建更大、更複雜的光子電路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光子晶片與電子晶片相似之處在於,都是在晶片表面實現的。 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光子晶片主要通過使用晶片上的光波導、光束耦合器、電光調製器、光電探測器和雷射器等儀器來操作光信號,而不是電信號。電子晶片擅長數字計算,而光子晶片則擅長傳輸和處理模擬信息。
  •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發表於 2020-03-21 09:53:00 技術是以適當的溫度、氣體、壓力、電場和磁場等各種微觀條件催化,將多種組合材料聚合在產品表面,從而沉積、生長出一層或者多層納米級厚度聚合物 ,這層聚合物對產品的外觀和宏觀物理性能基本不造成改變,同時原有材料其他物理化學屬性也能夠得以保留,如:機械性能、電氣性能、光學、粗糙度、透氣性等。其中體現出來的防腐蝕性能就解決了各種磁芯的腐蝕問題。
  • SSD主控晶片CP測試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這種類型的針比較長和細,而且是針層間排布很密集,信號完整性控制上非常困難,所以一般情況下數據的最高傳輸不能超過50Mbps,高速信號的測試是幾乎不可能的。另外,探針和pad的直接接觸在電氣性能上也有局限。容易產生漏電和接觸較大的接觸電阻,這對於目前大型 SoC晶片測試帶來了巨大挑戰。
  • DAC功耗數據計算 功耗數字到底包括什麼?
    其結果是,製造商針對這些器件提供的數據常常與實際使用案例不相關,在有些情況下甚至完全起誤導作用。不過,熟悉相關電路的基本知識、深入理解歐姆定律和拒絕相信製造商的面值數據,可以幫助設計工程師看穿這一令人糊塗的迷霧。 每個功耗數字到底包括了什麼? 它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理解每一個功耗數字包括了什麼電路是計算系統總體功耗的關鍵。
  • 開關電源晶片都有哪些型號 如何選擇
    elanpo銀聯寶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取決於推出的高效,低功耗,低價格,安全穩定單片開關電源系列,在電源晶片上有獨特的多個系列,近百種型號的產品流通於市場,並與國內知名企業華為丶TCL丶美的丶中興丶賽威丶PFC丶明緯電子等有著密切的合作,在常用開關電源晶片中,典型的產品如:TB6806,TB6818這兩顆晶片就成功的應用的各大廠商的電源方案上
  • 金星早就被太陽烤乾了,水星離太陽更近,為何會有1000億噸的冰?
    其實「罪魁禍首」就是太陽,太陽自從誕生以後就一直在變亮,其輻射出的能量也隨之逐步增加,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金星就慢慢地被太陽烤乾了。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的8大行星中,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因此我們不難想像,水星被太陽炙烤的程度會比金星更高,所以水星也應該早就被太陽烤乾了。
  • 如何降低功耗FPGA功耗的設計技巧
    為幫助大家了解如何降低功耗,本文中,小編將對降低 FPGA 功耗的設計技巧加以闡述。 新一代 FPGA 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密度變得越來越高,邏輯資源也越來越多。那麼如何才能確保功耗不隨這些一起增加呢?很多設計抉擇可以影響系統的功耗,這些抉擇包括從顯見的器件選擇到細小的基於使用頻率的狀態機值的選擇等。
  • 行業的聲音——中國晶片可能的突破點:模數混合計算
    技術壟斷   最後一種是技術壟斷,就是各種模擬晶片行業巨頭,包括德州儀器,ADI等。它們以自己獨特高超的模擬晶片設計技術,賺著超高的利潤,毛利率超70%,淨利率達40%。高利潤也意味著高門檻,要不然國內早就有一堆企業進場,把價格拉低。
  • 索尼發布 GNSS 接收器晶片:雙頻定位低功耗,兼容 GPS、北鬥等
    IT之家8月19日消息 索尼公司今天宣布將發布用於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高精度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器晶片。這款新型接收器晶片在雙頻定位操作中的功耗低至僅 9mW,屬業界領先水平。樣品價格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5元)。
  • 蘋果晶片為何能領先競爭對手?深度揭秘A13仿生晶片
    蘋果在2008年的某個時候決定設計並製造自己的晶片。當時,該公司只有40名工程師致力於集成來自不同供應商的晶片。然後到2008年4月,蘋果斥資2.87億美元收購了名為P.A. Semi的晶片初創公司。這樣一來,蘋果晶片工程師的總數就增加到了150人左右,並為手機帶來了最重要的專業知識——能效。
  • 5nm晶片功耗集體「翻車」,三星臺積電誰來背這「鍋」?
    2020年底,搭載5nm晶片的智慧型手機陸續上市,蘋果、海思、高通相繼推出自家新旗艦產品,看似又是一個手機晶片性能跨越性提高的節點。然而事與願違,從發布會上的PPT到終端產品上手,實際能耗比都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備受關注的驍龍888,從發布會後的「秒天秒地」,到小米11上市後論壇上鋪天蓋地的「翻車」帖,也很能說明落差之大。
  •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金星第二,為何金星表面比水星還熱?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的一個恆星系統,包含了8顆行星和無數小天體。在8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作為太陽系唯一的熱源,太陽通過核反應,向周圍的宇宙空間提供熱量,給行星們加溫。按理說,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應該是最熱的行星,金星次之。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根據科學家的探索,水星的表面最高溫度大約在427℃,這雖然很驚人,但是和金星表面的485℃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那麼,為何金星的軌道比水星遠了差不多6000萬公裡,得到的太陽輻射也只有水星的1/4,溫度卻高出來那麼多呢?
  • 能量轉換晶片需要低功耗和高轉換效率的雙項指標
    很多公司都在投入去開發能量收集晶片,產生了很多創新技術;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我感覺遇到的問題是想要將收集到的能量真正排上用場,既需要解決晶片自身低功耗的問題,還要考慮如何大幅提高轉換效率,這對能量採集晶片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
  • 5G晶片哪家強?
    從5G的第一代嘗鮮者來看,很多用戶稱初代5G手機的功耗比4G手機大,發熱更加嚴重。而且產商們為了解決功耗問題,基本都是在電池容量和散熱上下功夫,從而犧牲了手機的輕薄度,可以說是顧此失彼。而導致5G手機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是在於使用了5G外掛基帶。麒麟980和驍龍855分別使用的是巴龍5000和高通X50,它們都是外掛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