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位天才物理學家,在40歲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人,就是丁肇中,關於他的傳奇故事有很多,不過國人最熟悉的事:應該就是他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之時,怒斥美國駐瑞典大使,執意使用漢語致辭,惹得美國政府不高興。老一輩 值得敬佩!
後來還「逼迫」NASA非常不情願的重啟太空梭項目,把他實驗所需的一項器材送上太空站。其龍的脊梁磅礴逶迤,不愧為炎黃子孫!
時光回溯:在1976年,因為發現了J粒子,丁肇中榮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按照慣例:
每一位獲獎者,都要用本國語言發表一段獲獎感言,而丁肇中是美國國籍,所以本來是應該用英語的。可他不願意,提前通知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自己要用母語中文致辭,皇家科學院沒有拒絕的理由,當即表示歡迎,只是提出了一個疑問,「誰來當您的翻譯呢?」丁肇中表示,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我自己來。
消息傳出後,很多科學家深受震動,「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公民,要用中文致辭!」他們明白,這位大物理學家,是想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榮譽,分享給祖國和同胞們。
當時中美關係雖然已有所緩和,離正式建交還有好幾年,雙方還在「寸土必爭」的談判。
何況,就算是關係正常,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這樣正式的場合,一個美國公民使用他國語言致辭,也會讓美國感覺臉上無光。於是,美國政府就緊急派出駐瑞典大使,約見丁肇中。在會面過程中,大使警告丁肇中,「我們希望你認真考慮兩國關係,在這樣的環境中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丁肇中身為一個華裔科學家,一直心繫祖國,因此他也十分希望中美關係正常化,可美國大使的嚴厲指責,還是讓他感到很反感,直接毫不留情的表示自己用什麼語言致辭,別人管不著,「我願意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國大使,只好灰溜溜地離開。
於是,在隆重的頒獎典禮上,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丁肇中用流利的中文,發表了簡短的致辭。站在臺下觀禮的那些著名科學家、名流們,並未因聽不懂而心生不滿,反而是當演講結束後,報以了熱烈的掌聲,他們都為這位大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感到敬佩。

丁肇中在諾獎上的這一場中文演講,長了中華兒女的威風,亦振奮了無數中國人民,理所當然的,美國政府肯定是相當不滿,可他們也毫無辦法。
後來,有人在採訪中問丁肇中:
丁肇中如此回答,顯然在他心目中,與同胞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譽,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除了在諾獎典禮上用中文演講外,丁肇中的愛國情懷還體現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他不辭辛勞遠涉重洋,為了幫助祖國高能物理發展,多次回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耐心介紹國際上高能物理的發展情況,並努力促進中國和國際上的物理學家展開合作。
丁肇中雖然在美國人眼中的另類,可他在國際科學界與國人心中卻是位英雄,不折不扣的中國人,一直激勵著後輩國人,前赴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