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歐班列發運368列、居全國第8,合肥水運港貨櫃吞吐量37萬標箱。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廬州海關正式開關運作。
作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始終懷抱一顆向海而生的「赤子之心」,落實落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G60物聯網、生物醫藥、環境產業等合作示範園區掛牌運作,實現9城市地鐵「一碼通行」、18城市51個事項「一網通辦」、41城市醫保「一卡通用」。
成功舉辦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發布「合肥行動方案」。合肥都市圈擴容升級,合淮產業走廊、合六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推進。
過去的2019年,我市開放水平全面提升。面對今年的全球疫情,合肥主動作為,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1~2月,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30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4個、11個百分點,合肥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
站上「新風口」,奏響改革開放最強音符。合肥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大通道、強化「輻射效應」,搭建大平臺、強化「聚合效應」,創優大環境、強化「磁場效應」,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輻射全球
築就堅實海陸空港
物流通,則商流暢。復工復產以來,合肥中歐班列搶抓時機,廣泛挖掘客戶、深入探索線路,加大發運班次、加足開運馬力。
今年3月11日5時50分,合肥經阿拉山口口岸發運至芬蘭赫爾辛基的中歐班列成功抵達,在途時間由原來的14天縮短至10天,合肥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4月底,在中國、德國、俄羅斯、芬蘭等各國的土地上往返穿梭,實現14連發,刷新連發班次紀錄……
萬裡「絲路」一線牽。搭載「鋼鐵長龍」,合肥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開拓發展空間,將本土家電、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化工原料等產品,源源輸送至中亞和歐洲。2019年,合肥中歐班列發運368列、增長102.2%。開行線路增至18條,覆蓋7個國家、20個城市站點。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江淮小邑,國際化的影響力和全球性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貨運班列走向世界的同時,水運港正引領合肥闊步邁向「通江達海」時代。過去一年,合肥港完成貨櫃吞吐量37萬個標箱;同時,實現合肥至蕪湖「港航巴士」常態化運營,至上海中轉時效由原來的14天左右縮短至5~7天;推動地中海航運、達飛輪船、海洋網聯等國際知名航運公司在肥開展「始發港」和「目的港」業務。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眼下,通過合肥港碼頭,千噸級的貨輪已可暢行無阻,通長江、抵大海,駛往世界上能通達的任一角落。「合肥外貿水運航線,有力提升了合肥以及合肥經濟圈水路交通運輸的能力,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提高了工業原料及製成品的市場競爭力。」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航空是合肥對外開放的又一條重要通道。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銀鷹頻繁起落。合肥已經與全球60多個城市實現通航,共有40餘家航空公司在合肥機場執飛航班。去年新增了拉薩、大阪、莫斯科等多條航線,國內往返深圳、西安、昆明、重慶等城市,打造快捷的「空中穿梭巴士」航線,方便旅客出行。
依託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合肥空港進境指定口岸不斷擴大運營規模,各種進口高端生鮮產品打著「飛的」來到合肥。2019年,合肥空港進境指定口岸共完成31個生鮮航班,進口約2040噸美國車釐子、智利車釐子、三文魚、加拿大波龍等,實現進口額約5000萬美元。
今年,合肥空港進境指定口岸有望展現「新氣象」。在計劃完成生鮮航班50班以上、進口額超6000萬美元的同時,將依託新橋機場口岸及航線優勢,引進生鮮集採集配加工企業落戶,打造三文魚、車釐子等生鮮產品加工分撥中心,延伸口岸產業鏈條。
產業集聚
開放平臺盡顯磁場效應
在開放平臺的打造上,合肥不遺餘力。
今年4月17日,合肥第二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經開區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目前,它已成為安徽省、合肥市外向型經濟的主陣地。今年一季度,合肥經開區綜保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5.9億元,同比增長7%。201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5億元,同比增長3.4%,完成進出口總額71.4億美元。
目前,園區聚集勝利電子、海晨倉儲、新寧供應鏈等26家電子信息上下遊配套企業,形成了以聯寶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有全球PC製造業最大的單體廠房以及業界領先的主板、整機生產線,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和電腦主板,產品銷往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
合肥經開區綜保區還徹底解決了原有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系統技術瓶頸問題,現已吸引30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及關聯企業入駐並開展業務。2019年,實現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單量112.5萬單,在線交易額突破2億元。
而作為合肥首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綜保區已封關運作多年。截至去年6月底,合肥綜保區內已聚集晶合集成電路、新匯成微電子、視崖顯示、奕斯偉材料等25家企業,總投資249億元人民幣,涉及集成電路、半導體、液晶面板整機等新興產業領域。
根據有關政策,廬州海關(籌)根據區內企業實際需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報關模式,同時針對集成電路企業生產需求的特殊性,對高資信企業開展「7×24小時」系統自動審批;對境內出入綜合保稅區不涉稅、不涉證、不要求退稅且不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物品,實施便捷進出區管理模式等。
近年來,通過高水平建設「四港三區一中心」等開放平臺,合肥構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走上了開放發展新徵程。
乘勢而上
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潮生東海,一體化攜夢而來。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紮實開局,合肥也乘著區域一體化的東風,以「抱團」之勢參與全球競爭合作,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G60科創走廊沿線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去年3月28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範園(物聯網)授牌暨籤約儀式在合肥濱湖科學城舉行,這是G60科創走廊第一家掛牌成立的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同年12月26日,合杭夢想小鎮籤約落戶合肥,合肥市包河區與杭州市餘杭區將合力打造,推動兩市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產業合作,是體現長三角一體化大合作的生動實踐。依託G60科創走廊,合肥正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強與包括松江在內的各城市的深度協作,進一步激發「圈群」效應,壯大「聚合」力量。
加速融入長三角「朋友圈」。2019年,合肥牽頭籌建G60科創走廊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產業聯盟,G60物聯網、生物醫藥、環境產業等合作示範園區陸續掛牌。與此同時,實現長三角9城市軌道交通手機「掃碼過閘、一碼通行」,41個城市醫保「一卡通」,18個城市間、51個事項「一網通辦」。
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9年12月初,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迎來第七次「握手」。作為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四大支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個省會城市共同籤署了《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在基礎設施聯通、協同創新發展、產業布局優化、公共服務協作、生態文明保護等方面明確下一步具體合作事項,共同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高質量協同發展。
都市圈聯動,成為推動區域合作的重要力量,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新動力。過去一年,合肥都市圈擴容提質,蚌埠市整體加入,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步伐加快,合淮產業走廊規劃正式實施,合六經濟走廊規劃、《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經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合肥將深植長三角的肥沃土壤,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攜手奮進、主動作為,在促進互聯互通、強化產業協同、保護生態環境、創新發展體制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堅定航向
加速崛起內陸開放新高地
回首過去,合肥對外開放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外貿總量再創新高。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322.1億美元,增長4.6%,佔全省比重46.9%,增速高於全國5.6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穩步增長。截至2019年,已有48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市設立66家法人公司;全年外商直接投資33.9億美元,增長5%;
——對外合作發展提速。去年,全市對外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21.9億美元,增長30%,佔全省比重達到66%,比上年提升10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投資2.05億美元,增長55.3%,佔新批境外投資總額的40.2%。
面向未來,合肥如何確保「開放航船」沿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今年5月7日召開的合肥市領導幹部會議明確了下一步合肥對外開放的奮鬥方向和目標——要奏響改革開放這個最強音符,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篤定目標,砥礪前行。
2020年,合肥將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貫徹國家規劃綱要和省行動計劃,全方位對接長三角城市。加快合肥、上海張江科學中心「兩心」共創,深化與G60城市創新合作,推進合杭夢想小鎮、長臨河科創小鎮和G60物聯網、生物醫藥、環境產業合作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提速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推進合六經濟走廊、合淮產業走廊建設。深化與皖北結對合作,加快合作共建園區提質升級。加強與長江中遊城市群合作,努力在區域協同發展中作出合肥貢獻。
強化重點改革攻堅。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全國率先推出公共資源「智慧交易」系統,全面提升市場化配置效率。分領域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一管理。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三變」改革任務,加快釋放農村發展潛能。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今年,合肥將持續提升開放平臺運營能力,實現中歐班列往返開行500列,加快打造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加大外貿主體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雙向合作。實施外貿轉內銷行動,支持企業參加「雲上展會」等新型外貿對接活動,最大努力保訂單、保市場。繼續深化與國際友城交流。紮實推進精準招商,創新網上招商、雲上招商等方式,瞄準全產業鏈和產業鏈關鍵環節,謀劃引進一批優質項目,招商引資增長10%左右。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合肥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一個立足「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牽手絲路的內陸開放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葛清政)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