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
據報導,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是我國科研人員、實際工作者獻給黨和人民的中秋節大禮。中秋月兒圓時,崛起的中國已經進入天宮二號遨遊天穹,健步登月的「天宮時間」,海內外都在關注,都在激奮,都在盡享。
在中國人民喜迎祥和溫馨,充滿獲得感和幸福感的2016年中秋節前夕,也就是9月14日下午,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T2火箭,已開始加注推進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後,將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準備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9月15日,中秋節來臨,億萬國人「舉頭望明月」,共享皓月當空月圓時,天宮二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地騰空而起,直插雲霄。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不僅讓人們在享受月圓時過了一個意義不菲的中秋節,而且還讓人們帶著欣賞月圓的愜意,親眼目睹了一個意義更加重大的「嫦娥」奔月。天宮二號,在全國人民一飽眼福其雄姿大展的驕傲與歡呼聲中,駛向目的地。此時,人們「舉頭邀明月」,痛飲美酒抒發豪情壯志,放眼量展望祖國光明前景信心倍增。
自從5年前,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那一激動人心時刻起,中國人民就堅定地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就會有天宮二號的精彩亮相。僅僅時隔5年,在舉國歡度中秋節的喜慶日子,天宮二號就穩健、精準地出發了。天宮一號的順利登月,標誌著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也就是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這在世界上屬於位置絕對靠前的國家。
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同時它也是中國為下一步建造空間站,而研製的空間目標飛行器。實際上,天宮一號就是空間實驗站的雛型,具有建立框架、奠定基礎、提供經驗、支持保障的重要作用。天宮一號由長徵二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之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成功履行了自己的職能和使命。這意味著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的建成,其意義重要而遠大。
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針對新的任務進行的技術上的適應性改造,包括布局和功能上的一些改造。在出艙和交會對接任務實現之後,對補加和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的攻關,將被提上日程。我國將給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的補加,為此天宮二號也將增加以前沒有過的推進劑補加系統。專家說,推進劑補加的作用,就像飛機空中加油一樣,使用貨運飛船把推進劑運上太空。然後,通過一套自動系統,把推進劑從貨運飛船輸送到天宮二號。可見,創建空間站,我國已經形成自己的科學而有力的套路。全方位、全口徑、全覆蓋的「天宮」系列,已經或正在起步、升級,科技創新、科技強國之夢,就像中秋節夜晚的圓月一樣,夢想成真。
長徵二號F T2火箭搭載天宮二號正式點火發射
作為我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平臺,天宮二號將會起到承上啟下,建立和強化空間實驗室的關鍵性作用。如果說,此前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的話,那麼,天宮二號就是名副其實的空間實驗室。從目標飛行器變成空間實驗室,可謂突飛猛進,中國的航天夢想有了質的飛躍。比如:天宮一號當時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管控,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這些任務和目標的實現,都屬於先期技術驗證。
而天宮二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空間試驗室。比如:天宮二號將開展14項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是載人航天曆次任務中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還比如:天宮二號在完成發射之後,它將在太空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在軌維修技術試驗」三大任務。這些核心技術的攻關和儲備,將推動我國空間站建設進程的加快和提高,表明天宮登月先進於世界。
天宮二號準備完畢,處在發射待命狀態。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中秋節月圓吉星高照,中國航天圓夢行動閃光,中國誠然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