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透鏡可以更好估測宇宙膨脹速度

2020-11-20 科技領航人

宇宙正在膨脹,但天體物理學家不確定究竟發生了多快?不是因為沒有答案,而是因為他們可能給出的答案不一致。

圖註:如果一切都正確排列,星系的引力可以將來自遙遠類星體的光線彎曲成四個單獨的圖像。而且,如果形成這些圖像的光沿著長度略有不同的路逕到達我們,研究人員可以測量路徑之間的時間延遲,並推斷出到銀河系和遙遠類星體的距離。

現在,史丹福大學和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卡夫裡粒子物理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西蒙·比勒(Simon Birrer)和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有了一個新的答案,一旦有了更多數據,就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場爭論。

這個新的答案是重新研究具有數十年歷史的方法稱為時延宇宙學的結果,該方法具有新的假設和附加數據,以得出對哈勃常數的新估計,這是對宇宙膨脹的一種度量。 比勒及其同事於11月20日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這是大型團隊十年來巨大成功的努力地延續,我們對分析的某些關鍵方面進行了重新設置,」 比勒說。 他提醒「我們應該始終重新考慮我們的假設,我們最近的工作正是本著這種精神」。

距離、速度和聲音

宇宙學家近一個世紀以來就知道宇宙正在膨脹,而在那時,他們已經確定了兩種主要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一種方法是宇宙距離階梯,這是一系列步驟,可幫助估計距遙遠超新星的距離,通過檢查這些超新星發出的光譜,科學家可以計算出它們從我們後退的速度,然後除以距離即可估算出哈勃常數。 [哈勃常數通常以(km/s)/Mpc(Mpc表示百萬秒差距,大約為300萬光年)為單位,反映了空間本身正在增長的事實,因此距離較遠的物體比距離較近的物體更快地退離我們。]

天體物理學家還可以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或CMB中的波動估算常數。這些波是由聲波在早期宇宙中通過等離子體傳播而產生的。通過測量波的大小,他們可以推斷出我們今天看到的CMB是多久之前產生以及距離我們多遠。利用成熟的宇宙學理論,研究人員可以估算出宇宙膨脹的速度。

但是,兩種方法都有缺點。聲波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聲音在早期宇宙中的傳播方式,而後者又取決於當時特定類型的物質混合,聲波在其烙印到CMB上之前傳播了多長時間,以及對噪聲的假設。自那時以來,宇宙膨脹。同時,宇宙距離階梯方法將一系列估計值連接在一起,從雷達估計到太陽的距離和視差估計到脈動星的距離(即造父變星)開始。這引入了一系列的校準和測量,每個校準和測量都必須足夠精確,以確保可靠地估計哈勃常數。

圖註:(上)巨大的星系(中心物體)的引力將來自遙遠類星體的光線沿四個路徑彎曲,從而產生了同一類星體的四幅圖像(A–D)。由於每個路徑的長度略有不同,因此光在路徑上移動所花費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因此圖像看起來會略微閃爍,彼此之間不同步。(底部)隨時間變化的四個類星體圖像的大小或亮度的圖表。

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基於所謂的強引力透鏡來更直接地測量距離。引力本身會彎曲時空,光會通過它穿過宇宙。一種特殊情況是,非常大的天體(例如銀河系)將遙遠天體的光線彎曲,從而使光線沿多個不同路逕到達我們,從而有效地創建了同一背景物體的多個圖像。一個特別漂亮的例子是遠處的物體隨時間變化時,例如,像超星體一樣,積聚了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光線沿著繞著銀河系的每個路徑傳播的時間量略有不同,所以結果是同一閃爍的多個略微不同步的圖像。

早在1960年代,愛因斯坦的引力論,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者就表明,他們可以使用結實的引力透鏡和彎曲的光線來更直接地測量宇宙距離——如果他們可以足夠精確地測量沿每條路徑的相對時間,並且知道鏡頭星系中的物質分布情況。

比勒說,在過去的十年中,測量變得足夠精確,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即從概念到現實的時延宇宙學。H0LiCOW、COSMOGRAIL、STRIDES和SHARP團隊(現已由TDCOSMO聯合組織)進行了連續的測量並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精確的哈勃常數測量,精確度為2%,測量哈勃常數為73(km/s)/Mpc。這與使用局部距離階梯法進行的估計是一致的,但與標準宇宙學模型假設下的宇宙微波背景測量值存在矛盾。

星系質量分布假設

但是比勒並不滿意:先前研究所依賴的星繫結構模型可能不夠準確,無法得出哈勃常數與基於宇宙微波背景的估計不同的結論。比勒說:「我去找同事說,'我想進行的研究不依賴那些假設。『」

取而代之的是,比勒(Birrer)提議研究一系列附加的引力透鏡,以對透鏡星系的質量和結構進行更多基於觀察的估計,以代替先前的假設。比勒說,他和團隊TDCOSMO所從事的新途徑處於盲目狀態——意味著整個分析是在不知道哈勃常數的結果的情況下進行的——為了避免實驗者的偏見,這個程序在之前對團隊的分析中已經確立,也是前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據這一新分析,該團隊在先前的研究中分析的對7個透鏡星系的假設明顯減少,從而發現了哈勃常數的更高值,即(km/s)/Mpc,但不確定性更大——足以使它們的值與哈勃常數的高低估計值一致。

但是,當比勒和TDCOSMO添加了33個具有類似屬性的鏡頭(但沒有直接用於時延宇宙學的可變源)用於估算銀河結構時,哈勃常數的估算值下降到了67(km/s)/Mpc,不確定性為5%,與聲波估計(如CMB的估計)非常吻合,但在統計上也與先前的確定一致。

比勒說,這種重大轉變並不意味著關於哈勃常數值的爭論已經結束了——遠非如此。一方面,他的方法將新的不確定性引入了與添加到分析中的33個附加透鏡相關的估計中,並且TDCOSMO將需要更多數據來確認其結果,儘管該數據可能不會遙遙無期。

​「雖然我們的新分析並未從統計學上使我們先前工作的質量分布假設無效,但它表明了了解星系中質量分布的重要性。」比勒說,「我們現在正在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將使我們能夠基於更強有力的假設獲得以前實現的所有精度。展望未來,我們還將獲得來自魯賓天文臺太空遺產調查的更多鏡頭星系的圖像,以改善我們的估計。我們目前的分析只是第一步,並為利用這些即將發布的數據集,來提供關於解決剩餘問題的明確結論鋪平了道路。」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引力透鏡可以解除對宇宙膨脹的爭論
    在扭曲的空間結構-時間可以像放大鏡,並可以幫助解決有關宇宙的膨脹,發現了一個新的研究速度的宇宙奧秘。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有朝一日可能會產生更準確的宇宙模型,從而可以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自誕生以來持續擴張,大約在138億年前。
  • 天文新論,利用基於相對論的引力透鏡測量宇宙的膨脹速度
    這是宇宙學爭論的一個大問題:宇宙在膨脹,但到底有多快?兩種可用的測量方法產生不同的結果。萊頓物理學家大衛·哈維採用了一種獨立的第三種測量方法,利用愛因斯坦預測的星系光扭曲特性。他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了他的發現。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原標題: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大爆炸宇宙學最主要的觀測證據之一,就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宇宙膨脹現象,對於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關乎宇宙本質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就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宇宙膨脹現象,對於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關乎宇宙本質。如果說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那麼它膨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天文學上用哈勃常數來表示當前宇宙膨脹速度。科學家通過宇宙距離階梯方法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方法,得出的哈勃常數分別為74.03±1.42km/s/Mpc(即距離地球326萬光年的天體退行速度為每秒74千米),誤差2%和67.4±0.5km/s/Mpc,誤差0.7%。顯然,這兩種結果存在明顯的偏差,這就是哈勃常數危機。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 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
    NASA大爆炸宇宙學最主要的觀測證據之一,就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宇宙膨脹現象,對於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關乎宇宙本質。如果說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那麼它膨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天文學上用哈勃常數來表示當前宇宙膨脹速度。科學家通過宇宙距離階梯方法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方法,得出的哈勃常數分別為74.03±1.42km/s/Mpc(即距離地球326萬光年的天體退行速度為每秒74千米),誤差2%和67.4±0.5km/s/Mpc,誤差0.7%。顯然,這兩種結果存在明顯的偏差,這就是哈勃常數危機。近日,第三種獨立觀測結果的揭曉,使得對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更為撲朔迷離。
  • 如何使用引力透鏡測量宇宙的膨脹
    我還提到我們不能完全排除暗能量的存在,因為有幾個獨立的宇宙膨脹的測量不需要使用超新星。果不其然,一項新的研究測量了宇宙的膨脹,而沒有使用超新星。這項研究也證實了暗能量的存在,但也出現了幾個問題。這項新的研究不是測量超新星的亮度,而是觀察一種稱為引力透鏡的效應。由於引力是空間和時間的曲率,一束光在經過一個大質量物體時會發生偏轉。
  • 宇宙膨脹速度是多少從強引力透鏡能「看到」正確答案嗎_科技_中國...
    大爆炸宇宙學最主要的觀測證據之一,就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宇宙膨脹現象,對於宇宙膨脹速度的研究關乎宇宙本質。如果說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那麼它膨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天文學上用哈勃常數來表示當前宇宙膨脹速度。
  • 二向箔毀滅宇宙的速度有宇宙膨脹的速度快嗎?
    關於維度的理論目前還只限於猜想中,可以數學建模,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不同的維度空間存在。一般的科學常識認為,即便我們這個宇宙真的存在著各種維度的空間,而我們三維世界的人也是無法窺探的,更無法進入。以上這些維度理論都是基於微觀的研究,而宇宙膨脹超過光速的現象,是巨大的宏觀現象,這個膨脹應該從疊加來理解,而不是單位尺度的膨脹超過光速。
  • 宇宙學面臨危機了:新數據表明宇宙膨脹速度,超出了理論預測
    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獲得了新數據,表明宇宙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膨脹。這項研究是在一場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激烈辯論之後進行;到目前為止,測量結果仍然不一致。該小組對哈勃常數(宇宙膨脹率)的新測量涉及一種不同方法,天文學家使用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和W.M.Keck天文臺的自適應光學(AO)系統相結合來觀察三個引力透鏡系統,這是第一次使用地基AO技術獲得哈勃常數。
  • 宇宙學面臨危機了:新數據表明宇宙膨脹速度,超出了理論預測!
    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獲得了新數據,表明宇宙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膨脹。這項研究是在一場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激烈辯論之後進行;到目前為止,測量結果仍然不一致。該小組對哈勃常數(宇宙膨脹率)的新測量涉及一種不同方法,天文學家使用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和W.M.Keck天文臺的自適應光學(AO)系統相結合來觀察三個引力透鏡系統,這是第一次使用地基AO技術獲得哈勃常數。
  • 宇宙學面臨危機了:新數據表明宇宙膨脹速度,超出了理論預測!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獲得了新數據,表明宇宙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膨脹。這項研究是在一場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激烈辯論之後進行;到目前為止,測量結果仍然不一致。該小組對哈勃常數(宇宙膨脹率)的新測量涉及一種不同方法,天文學家使用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和W.M.Keck天文臺的自適應光學(AO)系統相結合來觀察三個引力透鏡系統,這是第一次使用地基AO技術獲得哈勃常數。
  • 引力透鏡平息了宇宙膨脹的爭論!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時空結構中的扭曲可以起到放大星系的作用,這可能有助於解開有關宇宙膨脹速度的宇宙之謎。所謂時空結構中的扭曲其實就是引力透鏡,在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遙遠類星體RXJ1131-1231的照片中,在這張前景星系中,背景類星體的圖像被抹成一個明亮的弧形,這一現象就被稱為引力透鏡。
  • 科學家進一步精確宇宙膨脹速度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的團隊分析了從軌道望遠鏡和地面望遠鏡獲得的數據,得出了迄今為止關於宇宙膨脹速度的最新測量數據。」在20世紀早期,哈勃成為第一批推斷宇宙是由多個星系組成的天文學家之一。他此後的研究產生其最著名的發現:星系之間的相互遠離速度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正比。
  • 宇宙中超光速的困惑:宇宙膨脹與退行速度!
    用16乘以光的速度便可以算出。可以認為如此算出的牛郎星織女星距離是它們的真實距離。但是,當我們說到:「兩個黑洞離我們13億光年之遙」的時候,就必須認真作點思考。因為在光行13億年的這段時間中,宇宙在不停地膨脹,要計算「真實距離」,還需要考慮宇宙在這麼長的時間中膨脹的規律如何?此外,對遠離的兩個星系而言,也必須明確地定義,什麼叫做真實距離?
  • 為啥看到星系遠離我們就可以證明宇宙在膨脹,而不是星系移動?
    自從上世紀發現遠方星系整體紅移,宇宙膨脹理論就確立了。星系移動,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現有的時空範圍內,由於引力作用的移動,這與宇宙時空整體膨脹性質是不一樣的,有著顯著的區別。這就可以看出宇宙膨脹就是距離越近的離開得越慢,距離越遠的離開得越快。在距離我們50米距離的那根竹竿,就快了我們50倍速度離開,每根竹竿從過去1米分開為2米,第50根竹竿就從過去距離我們50米到了100米。而第100根竹竿卻從過去100米變成了200米。
  • 「知道SET」宇宙中的「放大鏡」強引力透鏡
    弱引力透鏡在宇宙天空中幾乎無處不在。而強透鏡和微透鏡就是非常稀少的事件了。但是其實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我們也發現了數百個強引力透鏡事件。如今強引力透鏡已經是天體物理中非常常用的一用手段,可以用來估計星系的質量,宇宙的膨脹速率等。
  • 宇宙膨脹速度可以超光速?狹義相對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所以宇宙大爆炸相當於是扔小球的人,而各個天體相當於是被扔的小球,雖然目前各個天體還在不斷的膨脹遠離我們,但是由於沒有後續的力作用在天體上,所以天體應該會因為「萬有引力」而不斷減速膨脹,最終反向加速,最後大家合併撞在一起才對。
  • 宇宙開始變得有些怪異:膨脹速度太快,可能變得更薄
    北京時間 9 月 15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近幾年來,宇宙學家一直被宇宙膨脹速度的差異性所困擾,依據早期宇宙釋放的遠古光線,他們能分析出宇宙膨脹速度,但顯然現代宇宙膨脹速度太快了。對此科學家提出一個重要線索,認為大家忽略了宇宙的基本成分,或者忽略了這些基本成分是如何混合在一起。
  • 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 膨脹速度太快可能變得更薄
    目前,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近幾年來,宇宙學家一直被宇宙膨脹速度的差異性所困擾,依據早期宇宙釋放的遠古光線,他們能分析出宇宙膨脹速度,但顯然現代宇宙膨脹速度太快了。然而,宇宙充滿了空隙和富含暗物質的超星系團,超星系團的引力將星系拉得更近,而宇宙空隙則讓星系「自由漂移」。通過測量超新星的「特殊速度」——偏離哈勃流的速度等級,哈德森和同事繪製了宇宙隱藏質量地圖。
  • 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 膨脹速度太快可能變得更薄!
    目前,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近幾年來,宇宙學家一直被宇宙膨脹速度的差異性所困擾,依據早期宇宙釋放的遠古光線,他們能分析出宇宙膨脹速度,但顯然現代宇宙膨脹速度太快了。對此科學家提出一個重要線索,認為大家忽略了宇宙的基本成分,或者忽略了這些基本成分是如何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