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心的倒影-論攝影

2021-01-08 碧夢

牡丹花

我喜歡拍照,無論在旅遊時,看見山河大地和風花雪月。還是在街頭漫步時,看見那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們,都可以用攝影來表達。我們生活在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中,每個人對生活的感悟,還記得初學攝影時,對著欣賞的風景,咔嚓咔嚓的猛拍。想要拍出內心中的那個最美的景色。聽人家說一個好的攝影師,使用照片堆出來的,每天都用心去拍,至少拍十幾張好照片,每天堅持去知名攝影網站欣賞與感悟。就這樣累積習慣,大概拍兩萬張以後才能算入門。著名攝影師馬丁帕爾說:攝影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但它又複雜得讓人難以置信,而這才是它的真正作用。亞倫·西斯金德說攝影是感受愛和情感的一種方式,你拍的畫面將成為永恆……就算你忘記一切,你都不會忘記照片記錄的小事情。再後來又看到一句經典:攝影是與這個世界相處的一種方式,就是生活的一個部分。我想這大概就是攝影的幾個層次吧!

拍照中的布列松

一、攝影是科學

攝像機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通過光將物體的輪廓及影像雕刻出來。所成的像的特點: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顛倒的實像。成的像與物體大小比列相同。各種顏色的光都能通過小孔後成像。如果物體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與物體的顏色完全一樣。小孔越小 成像越清晰 但是亮度會比較小。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遠,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安塞爾亞當斯代表作品

因而它是用光線雕刻的藝術,攝像師通過精細考究的影像控制,通過以相機最小光圈獲得最大景深的技術手段,直接而逼真地再現了事物的表面肌理和光影關係,通過運用透視學、解剖學和構圖學原理,用點、線條為構建形體。攝影師將事物的表現的立體感和空間感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在攝影的過程中受到了客觀對象、環境、光線、時間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安塞爾亞當斯代表作品

其中,著名的攝影大神亞當斯,他在自己的實驗過程當中發現了攝影技術和材料的一個弱點,那就是相機的鏡頭無法達到像人的眼睛那樣可以應對不同光照度並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個弱點的結果會造成不同光照條件下物體表面在感光材料上曝光過度或者不足。對於企圖將物體的表面狀態完美呈現出來的這一訴求來說,無法在最終的影像完美地對事物表面狀態的視覺表達。攝影在於探究客觀物象與影像之間構成何種必然的關係,以及攝影本身如何能夠完美地呈現這種關係。他們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這種關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攝影師就是科學家,而不是藝術家。

安塞爾亞當斯代表作品

二、攝影是哲學

攝影是有價值的,是人類在無限的時空中,人總是無法對抗時間的流逝,通過將某個時間凝固來形成回憶,它為有限的生命,找到價值。它既是人與世界交流的一種語言。同時也是人,對自由意志的追求,對命運的反抗。攝影的不朽,在於對影像的瞬間凝固,從而超越時空,變成一種超脫於生命局限的獨立的存在。攝影之中隱藏著生命的無常,在轉瞬即逝的風景中,人們能否找到永恆?這既是對攝影本質的思考,同時也是對世界的感悟。

安塞爾亞當斯代表作品

攝影是把我從工作中抽離出來的一種方式,讓我更清楚地看到在做的是什麼。所以,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說:攝影是如此微妙,它變得比現實更現實。現實事物無不存在於運動和時間流程之中,而一幅照片只是事物運動過程的一個截面,那麼被我們稱作為攝影作品的這張照片截取的是這個運動過程中的哪個點?換句話來說,拍攝什麼題材,沒有什麼意義。要關注的是怎樣拍和最終拍出什麼。客觀物象與影像之間構成何種必然的關係,如何能夠完美地呈現這種關係。客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終處於一種空間關係當中,而這種關係是沒有邊界和形狀的。攝影的世界是經由人的眼睛觀看、選擇和重構的世界,它有一個形狀明確的方形視框,它將客觀事物及其無邊的複雜關係最終轉換成了一個嶄新的方形的視覺現實。那麼,這個由四條邊線的方形視框構成的照片,如何有效地呈現現實事物處於時間流程中的空間關係?

安塞爾亞當斯代表作品

攝影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平行於現實的視覺現實,通過相機的視框,柯特茲選擇性地截取了這些有著某種內在聯繫的事物,並在自己的影像當中將其轉化為一組視覺符號,最終結構成為一種完美的以方形畫幅為界面的均衡視覺關係。他不企圖在一張照片中表現自己內心當中的某種特殊的情緒,就像蒙德裡安所說的那樣"純粹實在只能通過純粹造型來達到,而這純粹造型在本質上不應受到主觀感情和事物表象的制約。美是一種遊戲,這種藝術只是一種逃避"。他認為過度的個人抒情和表達同樣落入了對於現實特殊事物的迷戀和表達,從而有害於通過影像呈現那種一般而絕對的關係。攝影必須越過現實和自己,由實入虛,致力於發現深藏於事物之間的那種奇妙的空間關聯,並將這種關係當作攝影的絕對真理一樣結構並實現在自己的影像當中。這樣的攝影作品,就是一個被塞尚、立體派畫家和蒙德裡安稱作是"與可見世界事物沒有關聯的絕對實體",一個平行於現實而存在著的新的視覺現實。

安塞爾.亞當斯

慕卡西:事物的巔峰時刻,就是事物的象徵。對於現實事物在運動時間流程當中的表現狀態與攝影的切入點有了深切的體驗和理解。這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到的那個問題:一幅照片只是現實事物運動過程的一個截面,那麼被我們稱作攝影作品的這張照片截取的是這個運動過程中的哪個點呢?或者反過來說,運動中的哪個瞬間才能最為有效地顯現事物存在的狀態?慕卡西認為只有一個瞬間是屬於攝影的:在事物運動變化的流程當中,會有一個巔峰時刻,在這個時刻,事物會以一種最為刺激我們視覺神經的狀態存在著。一個真正的攝影師必須捕捉住事物的這個瞬間狀態,通過有效的影像控制,將它凝結成一幅影像。這樣的一幅影像與真實的運動現實已經沒有關係,也與處於運動過程中的物體本身沒有關係-——只有電影才有可能將運動時間納入自己的語言體系當中並真實地顯現事物處於運動流程當中的形態。因此,一幅抓取了事物運動巔峰狀態的靜照就成了一種事物存在的象徵,而不再是事物存在的現實。只有這樣的影像,才能被看作是一幅真正意義上的攝影作品。

布列松代表作品

三、攝影是藝術

我認為整個世界是心的倒影,攝影既要考慮光線、速度、光圈、環境背景等物體宏觀時空的的各種屬性。又要考慮在在微觀空間內,如何使用光與影進行的雕刻的畫面、大小、比例、輕重、色調等微觀要素。如何通過一個立體感非常強的構圖來表達物體?不論是從風景、線條、光線與陰影,甚至人物臉上的斑點、毛孔,都得到了細緻的描繪和展現。很多攝影師把他們的鏡頭當作畫筆來進行創作,力求每一個細節都活靈活現,看過這些作品,真讓人覺得所有的界限和理論問題都不是主要的,無盡的創造力和捕捉美的能力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

布列松

攝影是創造過程。在攝影中,你觀察世界的同時,就加入了自我意識,量子力學中提到,一個物質如果沒被人觀察的時候,他有無數個狀態,一旦被人觀察時,就變成了某一種狀態,而攝影所呈現的那種打動人的獨特的力量,正是在我們的創造的作品裡面有一種人性的光輝。攝影師將物體通過視覺語言詞彙表達出來,讓人們讀懂它,這裡既有點線面動的元素,也有靜的意境。攝影完全超越了物體的表象,建立起自己的視覺語言來表達人的思想,在這裡細節是語彙,構成和瞬間是語法,還有修辭,修辭才是攝影成為獨立藝術的關鍵,是視覺符號系統的靈魂。這是宏觀與微觀的統一,它們形成的一層層嵌套。無時無刻不在表達物的存在。

布列松代表作品

攝影師通過構思創作將唯美的畫面轉換成精神文化。他們超越於物質、時空讓自由的精神在畫面中流動。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變成了表達自我精神的手段。引用中國知名文化學者王魯湘對藝術家洪凌作品的評價:這個繪畫上的非物理空間,是一種東方精神同構:在山水中找到自己精神的廟堂。一切都是這般自自然然地發生,漸變,生長,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而豐富,同嵌入而融入。它的哲學思想,它的美學表達,它的文化魅力,從現實情境逐步走出去,找尋更加宏觀的語言架構。這是一個泯滅光影,黯淡色彩的混沌世界。構築新的生命框架:秋霧朦朧,時間混沌,意識混沌,緩緩流逝的時間,不辨日月;冬日悠然,南國的雪,裹住錦秋,纏綿春翠。喜歡南國令人眼花心碎的雪。

1. 遠與近只是節奏,而非距離;

2. 天空只是背景、氣氛,或者,僅是與實對應的虛;

3. 沒有體積,所以也就沒有形體的塑造,無造型;

4. 當然無光影,無需光影。只有一種在空氣中振動的物質,所有光都打亂、彌散。

四、語言的基本構成:

二維平面是由何種視覺元素構成的和如何達成了這一完美的構成-——影像本身的結構樣式。畫面各視覺元素之間的結構關係,如何確定事物運動過程中的高峰狀態,並將這一狀態凝結在畫面之上。攝影語言體系的基本構成:語言本質的確立。布列松在他的"決定性的瞬間",現實生活當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裡,都有一個決定性時刻。當這個時刻來臨時,現實環境中的元素會構成最具意義的幾何形態,而這個形態也最能顯示事物的完整面貌。有時候,這種形態瞬間即逝,因此,當運動中的所有元素處於平衡狀態時,攝影家必須抓住這一時刻。使攝影成為人們可以用語言去言說的東西。攝影是瞬間,但不是每個瞬間都是攝影。

布列松代表作品

攝影作為"靜照",只是時間流程中的一個斷面,從對時間流程的佔有角度言,攝影只是一個"點",以時間斷面為自己的本體形象;而電影則是以"線"性時間為本體的——事件本身發展過程的時間綿延。

並不是事物每一個"瞬間"的存在都屬於攝影。布列松為這個瞬間界定出一個範疇,那就是從他的視角看過去,在相機的視框裡,現實世界當中運動的諸般物象構成一種特定的關係,並達成視覺的均衡狀態的瞬間畫面才屬於攝影。

如果說運動過程是一切現實事物存在的本質,那麼任何事物的瞬間存在狀態就已經與它的本質失去了聯繫。也就是說,一幅靜態的照片與它表面顯現出來的現實事物已經沒有必然的關聯。它不再是現實事物本身,它只是現實事物的一個視覺化的象徵。它是以現實事物的存在狀態為契機和基本材料,以攝影為媒介,經由攝影師之手創造出來的一個嶄新的現實之物。因此,一張照片的本質,就在於它自成一物,成為一個新的與我們熟悉的現實世界平行存在的視覺現實。這個視覺現實的內容,即在顯現一種均衡的視覺構成關係。這種關係隱含於現實之中,稍縱即逝,經由攝影師的發現與捕捉,才有可能最終實現在一個二維平面的影像之上,成為可以被我們看到和言說的東西。進入到對一種形而上的存在的關注與呈現當中。隱藏於變動不居且沒有邊界的現實中的關係才是事物存在的本質,但這種關係需要攝影師的高度敏感和冷靜準確的把握,才有可能通過照片顯現在我們的面前。其實,他不是尊重現實事物本身如何通過照片到達我們面前,而是尊重那種深藏於現實之中的秩序感,並企圖在靜照當中將這種秩序感顯現出來。攝影只有超越現實的表達而成為一種新的現實之物時,攝影才真正成為一種自在自為的藝術。

布列松代表作品

相關焦點

  • 如何讓秋景攝影更具創意?拍攝樹木倒影,讓畫面翻倍美麗
    2、不要讓"適當的"構圖規則限制您的選擇攝影中最常見的一些規則是"三分法則",是將拍攝主體或地平線放置在圖像偏離中心的位置。但是,當拍攝秋景倒影時,這些構圖規則則會限制您對構圖的選擇。這是由於自然倒影的精確性和幾乎"幾何"性質決定的。想想在平靜的湖面倒影,有時沿著中心線平衡構圖是有意義的。
  • 《水中的倒影》鐵笛仙-協助拍攝
    水中的倒影【第4幅圖】此作品由山東攝影愛好者韶先生在著名的鹽城地區拍攝水中的倒影【第5幅圖】此作品由青島攝影愛好者農先生在著名的貴州地區拍攝水中的倒影【第6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沃先生在著名的蕪湖地區拍攝
  • 如何利用倒影拍大片:鏡面反射還可以這樣玩!
    如果攝影師和倒影距離隔得比較遠,倒影和實景比例相等。因此,在拍攝鏡面對稱作品時,最好選擇廣角或超廣角鏡頭,在完整保留實景與倒影、加強畫面氣勢的同時,也讓重複的畫面元素更有規則的美感。局部攝影  前面說過,拍對稱最好使用大廣角的鏡頭,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 遊客驀然發現:泰姬陵倒影驚現「睡美人」(組圖)
    印度觀光局權威人士證實,這一奇象在世界上未見記載  本報訊記者許靜報導:泰姬陵的倒影,竟然「藏」著一幅印度皇室婦女的沉睡頭像!她是誰?上月底,韶關市民侯剛向記者講述了在印度旅遊期間一個奇妙的發現。  廣東企業家、韶關攝影家侯剛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他和幾名團友一起參加廣州西部公社赴印度攝影考察活動,今年春節初四的清晨,當他們在亞木納河畔拍攝世界七大奇蹟泰姬瑪哈陵日出景觀時,發現亞木納河面上的泰姬陵倒影呈現為安詳沉睡的婦女頭像!
  • 《各種顏色水滴的倒影》獨火星-協助拍攝
    各種顏色水滴的倒影【第4幅圖】此作品由安徽攝影愛好者芮先生在著名的吉林地區拍攝各種顏色水滴的倒影【第5幅圖】此作品由秦皇島攝影愛好者莫先生在著名的德州地區拍攝各種顏色水滴的倒影【第6幅圖】此作品由蕪湖攝影愛好者聞先生在著名的瀋陽地區拍攝
  • 泰姬陵倒影為少女泰姬像?(組圖)
    計算機「素描」出的泰姬陵倒影。  韶關市攝影愛好者侯剛昨日向記者展示了他在印度泰姬陵拍攝過程中的驚世發現———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現了泰姬的少女形象。  今年春節期間,侯剛攜夫人赴印度進行攝影創作活動。在拍攝泰姬陵時,它突然發現,平靜的水面上,泰姬陵的倒影呈現出一個戴著王冠的少女形象,夫婦倆被驚呆了!回到韶關後,他們與廣州有關單位聯繫,經有關部門向印度方面了解,確認了此前在國外沒有類似的發現。  這個發現令在場的人嘖嘖稱奇,許多人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成為提供破解印度古老文明歷史之謎的又一個佐證。
  • 攝影是存在一種絲絲入扣的經驗論
    沉思是凝視生活之面龐,讀那可以讀到的,沉思是在經驗中徘徊,獲取結論,沉思是一個人的全部,整個都投入其中,而攝影則整個生活和世界的縮影。攝影是想像的另一種可能的延伸和作品的誕生,而本雅明先生更將攝影導出如此的結論:攝影是存在一種絲絲入扣的經驗論,使得自身與客體休戚與共,由此成為真正的理論。攝影角度從每個人的自身發起出不同使命,可以是生活,可以是專業,可以是使命召喚,可以是內心深處的嚮往。
  • 魔獸世界360°全景攝影: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魔獸世界360°全景攝影: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2014/6/5 11:52:09    作者:網易    文章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Exorcist
  • 用手機也能調出鏡面倒影和水波倒影效果
    (Water Effect)適用於 iOS 系統 /PicsArt 適用於安卓和 iOS 系統)首先,先下載並打開水中倒影這款 App 軟體。步驟一步驟二:選擇想要製作倒影的範圍,然後點擊「紅標2」確認。
  • 攝影技術課:怎麼拍出陽光的味道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太陽又是我們習以為常又賴以生存的事物,太陽的光線永遠是人類喜聞樂見的光線,那麼的溫暖,那麼的享逸。要是我們把太陽的「光線」體現在我們的作品中。定會讓觀者感到溫暖與親切。那麼怎麼才能把太陽光「捕捉」到我們的照片中去呢?
  • 攝影中的「意境」從何而來?6大拍攝要素,表現攝影中的意境之美
    可以多嘗試延時攝影、光繪、星空、慢門等變現手法去拍攝,表現光的動感。2、尋找色彩對比色彩作為攝影創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攝影中,除了構圖和光影外,最影響照片美觀的就是色彩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並置在一起時,由於色彩的灰豔、明暗程度等不同而顯現出各自的個性差異,相鄰區域之間的色彩會彼此影響,從而形成色彩的對比,也正是有了各種不同的色彩對比,世界才變得多姿多彩。色彩對比主要指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明度)的對比,即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
  • 圖解攝影構圖技巧,讓你的作品「腦洞大開」
    構圖是攝影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一項基本功,在整個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攝影構圖能夠點亮主題,使主體更加突出,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學習構圖可以分為這樣一個過程:多看美圖,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到不拘泥於形式,能夠展現自己的想法。
  • 攝影:十張經典構圖照片,教你怎麼拍出高大上的照片!
    下面這十種構圖方式都不是常規構圖,而是非常特殊的構圖方式;這些腦洞大開的構圖方式打破了那些中規中矩的構圖方式,能激發思維,帶來很多攝影的靈感!一、前景的重要性拍照前景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下面這張照片,將樹葉作為前景,而焦點卻在遠處的人物上。這種簡單而非常新意的構圖方式能給別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 海市蜃樓是平行世界的倒影?愛因斯坦百年前曾作出解釋
    我們曾週遊世界各國名景,還特意尋找各種資料圖片,也未曾見過可以與海市蜃樓媲美的地方。那麼如此美麗的仙境到底來自何方呢? 對此,來自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專家學者,對海市蜃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提出海市蜃樓很可能來自於平行宇宙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獲知,宇宙誕生之初,時空的波段會產生波動效應,就好比一滴水滴在平靜的水面產生漣漪,時空因為引力作用產生了引力波漣漪。
  • 一位交大博士生的延時攝影,7分鐘看遍交大四季!
    一位交大博士生的延時攝影,7分鐘看遍交大四季!  400多天,4萬多張照片    張張都是大片壁紙      這是一位交大理工科博士生的作品  這是一部記錄上海交通大學  校園美景和學生日常生活的  延時攝影作品
  • 日食的目視觀測方法與攝影
    觀測日食的方法分為兩大類:即目視觀測與攝影觀測。目視觀測分為:減光直視、小孔成像、倒影觀測、望遠鏡減光觀測、望遠鏡投影觀測。而攝影觀測分為:長焦攝影與廣角攝影。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目視攝影。
  • 攝影構圖你了解多少?圖說攝影十大經典構圖法
    來跟大家聊一下攝影中的構圖問題,構圖在攝影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有了好的構圖,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其實我們攝影和美術是相同的,都是在作畫,只不過美術是用筆來畫,攝影呢是用相機來拍。形式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美術在上萬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非常多的構圖技法。
  • 攝影構圖:對稱構圖的類型與用法,教你打破呆板,提升作品表現力
    例如身邊的一些建築物都是以對稱結構建造的,還有水面的倒影、鏡面的反射,都是對稱。對稱構圖顧名思義,將物體放在畫面正中間,以中心線將物體一分為二,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主體佔據畫面面積較大,有四平八穩的效果,即使場景內有許多雜物,也不會被雜物分散注意力,這種表現手法最直觀,也很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人們都會最先看向最中間。
  • 22張讓人想「馬上步上紅毯」的婚禮攝影,沒看過這樣的視角
    婚禮攝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該怎麼呈現才能完美記錄下這個人生中的大日子,不管是攝影師還是新人一定都相當苦惱,如果你最近也在煩惱這件事,就來看看這些贏得「世界最棒婚禮攝影大賽」的照片吧!1. 超特別的視角。
  • 「防控疫情,共克時艱」主題攝影作品徵集
    2020「防控疫情,共克時艱」主題攝影作品徵集展示 在這一期,我們圍繞 《宅家時光》 這一個主題 進行了線上徵稿活動 徵集了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