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黑洞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專家解讀宇宙中最神秘天體——

  原來你是這樣的黑洞

  4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方團隊成員在討論黑洞照片的成像原理。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對話嘉賓

  苟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

  朱 進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館長

  黑洞真的存在嗎,它究竟長什麼樣?這個困擾了人類上百年的問題,在4月10日有了答案——經過10多年準備,世界各地8個觀測點組成的如同地球直徑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在集齊所有觀測數據並深度分析後,得到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正面照」。

  為什麼黑洞如此神秘,這樣難被發現?這張照片的公布又意味著什麼?4月12日,記者特邀有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黑洞的存在有圖有真相

  記者:黑洞被公認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其概念自誕生之日起便爭議不斷。黑洞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是黑色的嗎?

  苟利軍: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密度非常大的特殊天體,它表面的引力大到任何東西都出不來。1915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誕生。1916年,史瓦西給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嚴格解釋,他發現所有的星體都存在一個史瓦西半徑,如果星體的實際半徑比它的史瓦西半徑要小,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比如,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3千米。

  朱進:黑洞的質量極大、引力極強,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它無疑是黑色的,而且直接觀測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來。

  記者:連光都被吞噬,人類又是如何研究黑洞的?

  苟利軍:黑洞自身不發光,體積很小,而且與地球的距離非常遙遠。我研究黑洞快20年了,但包括我在內的科學家此前都沒有真的看到過黑洞。這種天體以極端的方式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恆星、氣體的運動產生巨大影響。科學家可測量這種作用和影響,如吸積盤、噴流現象等,間接觀測黑洞。

  朱進:在此之前,無論是理論預測,還是觀測結果,都間接表明黑洞是存在的,但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樣。黑洞的行為、對周圍物質的影響、背後的物理學原理,比任何科幻小說都更離奇古怪和令人費解。現在公布的照片,相當於第一次直接確認了黑洞的存在。

  黑洞內部奧秘無限

  記者:黑洞的神秘體現在哪,這次可以看到黑洞內部的情況嗎?

  苟利軍:這次我們還只能看到黑洞的「外貌」,依然看不到黑洞的內部。這裡我要介紹一個概念「視界面」。黑洞的全部質量可以認為幾乎都集中在其最中心的奇點,奇點周圍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這個光線都不能逃脫的臨界半徑就被稱為「視界面」,即視線所能達到的邊界。我們這次能看到的,就是這個「視界面」。

  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幾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能都有一個黑洞。黑洞還有一些非常神奇的效應,比如黑洞周圍的時間會變得很慢,這是廣義相對論當中的自然推論。時間和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等效的,所以在空間被扭曲的同時,時間也被拉長,時間被拉長以後就相當於變慢了。

  此外,奇點的奇異性令人匪夷所思。理論上,三維時空會被壓縮成一維,不管進去的是什麼,在奇點處都只能成為體積為零、長度無限長的一根物質流,因此奇點使我們無從下手。慣常使用的廣義相對論在奇點失去了光彩,我們對它的了解還很不夠。

  記者:黑洞的內部到底是什麼,一個人要是真的掉進黑洞裡會是什麼感受?

  苟利軍:假如說是一個大質量黑洞的話,你真的接近黑洞的時候,離它近的點受到的引力要遠遠大於離它遠的點,這個引力差叫潮汐力,它會把你往兩邊拉。當這個潮汐力特別大的時候,會把物體直接拉碎。所以我們實際的物體不可能真的進到黑洞裡面,剛到那就完全解體了,人也不會有什麼感受。

  經典的理論認為,掉到黑洞裡的物質都會朝著中心的奇點運動,最後聚集在那裡。隨著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黑洞的半徑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朱進:我們在科幻小說裡經常會看到類似假設。有人說進入黑洞以後可能會跑到另一個時空裡,比如平行宇宙;也有人說黑洞的出口是「白洞」,物質不是只進不出,可能還有一個出口,它對應的那個點是往外出的;還有人認為黑洞可以充當星際空間旅行通道,能快速到達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當然,這些純粹是理論推想,從實際觀測來看沒有任何證據。

  記者:都說黑洞能吞噬一切,它會威脅到地球安全嗎?

  朱進:人們一提起黑洞會覺得是很可怕的事物,會把所有東西都吞噬掉。實際上從天文角度看,黑洞本身作為密度高質量大的天體,對離得很遠的其他天體只有引力影響。

  所謂的吞噬一切其實只是引力效果,由於質量很大所以引力很強。但是也不一定就會「掉」進去,周圍的物體仍然會繞著黑洞轉動。

  北京天文館有一個趣味展示裝置叫「逃離黑洞」,參觀者可以嘗試親手拋出「小鋼珠」,避免其落入展示臺中央的「黑洞」,以此感受黑洞周圍強大的引力場分布。如果你能控制住「小鋼珠」的速度和方向,就未必掉下去。

  苟利軍:地球沒有被黑洞「吞噬」的危險。我們一般認為,質量大約為幾十甚至幾百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死亡後才會塌縮成黑洞。太陽不會變成黑洞,只會成為白矮星。即便將太陽替換為同等質量大小的黑洞,地球也不會有危險。因為只有和黑洞足夠近,才可能被吞噬、撕裂,而地球處於安全距離。何況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有三千四百多光年。

  科研需要青年一代投身接力

  記者:我們為什麼要研究黑洞,這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嗎?

  苟利軍: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動力之一就是好奇。黑洞就像是神奇的黑匣子,你不想知道裡面藏著什麼嗎?而且藉助黑洞,能讓我們了解更多自然的奧秘。比如我們之前就是藉由兩個黑洞合併,才首次證實引力波的存在。在星辰大海的探索旅程中,人類還僅僅像個剛出生的嬰兒,剛剛睜開雙眼看見生活的宇宙。黑洞就如同一個宇宙給人類的一件奇妙的信物,不斷勾起科學家的好奇心,引領我們在徵途中繼續前進。

  朱進:從愛因斯坦相對論到霍金輻射,再到黑洞碰撞產生引力波,物理學家們用創造性的思想和實驗方法,將黑洞的奧秘娓娓道來。科學的研究從理論提出到最後證實,需要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辛勤付出。如果我們真的洞悉了黑洞的奧秘,很可能會改寫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記者:有觀點認為,這次照片的公布只是我們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怎樣看待照片的意義?

  朱進:這次能夠直接給出黑洞的照片,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並將之前理論研究的成果確定下來,是天文領域非常重要的發現。同時對公眾科普來說也是重要的機遇,科普與科研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苟利軍:根據之前的研究,我們知道黑洞周邊一些很壯觀的現象,比如噴流等,還知道了黑洞的質量、轉動等性質。但是,研究方法可能有誤差,不同模型得到的結果往往相差幾倍。有了真實圖片,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可能。

  當黑洞以一種真實且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顯然能更好地激勵青年一代投身到探索宇宙未知奧秘的事業中。我小時候很少有接觸到科學的機會,現在的社會已經慢慢培養起一種科學文化的氛圍。

  記者:普通天文愛好者通過什麼渠道能了解更多的黑洞知識,請推薦一下。

  朱進:北京天文館今年推出的數字天象節目,其中有一個館就叫「走進黑洞」,介紹偏專業,也更深入。從下個月開始,歡迎大家來看節目。

  苟利軍:此前我翻譯的一本書《黑洞之書》,側重介紹黑洞研究的歷史,對於初學者能儘快地了解黑洞領域研究的整體脈絡,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也能從黑洞理論方面得到宏觀的收穫。(本報記者 姜永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相關焦點

  • 原來你是這樣的「黑洞」!
    ,長這樣▼(圖片vi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原來黑洞你是這樣一個小可愛!(cr@木的海hl)然後再不經意地掃一眼剛收起來的「小太陽」咦,原來我家裡也有黑洞!@蘇寧易購黑洞,原來就這個樣子
  •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原來長這樣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原來長這樣 2020-05-18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洞原來長這樣!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曝光
    黑洞原來長這樣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臺灣時間今晚晚間9點7分(美東時間早上9點7分)曝光,包括臺北在內共6座國際城市,同步曝光這張令全球觀眾屏息的神秘照片,也象徵臺灣和全世界頂尖科學家聯手,豎立人類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 黑洞原來長這樣!終於出照片了!
    啥是黑洞?18世紀,英國地理學家約翰·米歇爾便已經意識到:宇宙中有緻密的天體,可以達到滴「光」不漏的程度——密度大到連光都完全無法逃逸。1968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正式提出,將這樣的天體,稱作「黑洞」,它們自身不發光,吸入所有一切,什麼都逃不出來。
  • 人掉進黑洞會怎樣?蟲洞會救你出來,卻回不到原來的世界!
    人掉進黑洞會怎樣?蟲洞會救你出來,卻回不到原來的世界!蟲洞會救你出來,卻回不到原來的世界!如果不小心掉入黑洞之後,有可能會從另一個洞口走出來,但是這個洞不是黑洞,並且你走出來之後也不會回到原來的世界。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是哈佛大學的一名教授,他提出了量子領域的一些理論,說到量子領域很多人肯定比較熟悉,尤其是一些漫威粉沒錯,就是蟻人裡面的量子領域。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原來長這樣…
    專家稱,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對研究黑洞具有重要意義。模擬圖片你也許還對這些問題感興趣: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到底有多黑?這就是「黑洞」。連光線都無法逃脫,我們如何看到「黑洞」?事實上,當黑洞「吞食」其他天體時,吸入的物質在掉入視界面前會產生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吸積盤。當氣體朝著黑洞落下被加熱到數十億度高溫時,會發出強烈的輻射,會讓事件視界看起來像「剪影」。
  • 剛剛,首張真實黑洞事件視界照片衝洗兩年後曝光,黑洞原來是這樣
    就在剛才,「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全世界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公布了出來,它長這樣:別看只是一張簡簡單單圖片,但它卻是由位於南極望遠鏡;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遠鏡;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 你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黑洞,原來過去這些年你只是「傳說」?  黑洞答:沒錯!  解說:儘管在《星際穿越》等科幻電影中,我們曾一次次「真切」地領略黑洞的瑰麗,但那些畫面都只是導演們「一廂情願」的想像,黑洞到底長啥樣沒人真正見過。  約100年前,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偉大科學家預言,大質量恆星在燃料耗盡、生命終結之後會向內部中心區域崩塌、集聚,最終形成黑洞。
  • 關於黑洞的四大誤解,你中招了幾個?黑洞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黑洞是關於我們宇宙最熱門的搜索詞之一,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想法,一個空間區域具有如此強大的引力,沒有任何東西能逃脫它致命的控制,甚至是一束光。嗯,不完全是,事實上,你認為我們所知道關於黑洞的許多事情最終都變成了誤解。
  • 黑洞並不是真正的黑,也不是一種洞,真正的黑洞其實是這樣的
    這就是你所看到的。在橙色的物質的中心是一個黑色的球體。這就是黑洞本身-嗯,不是一個洞(實際上和洞正好相反),也不是真的黑,但是現在這個名字被固定了。它是如此的密集,如此強烈的引力,以至於光子無法達到逃逸速度。它周圍是你將在宇宙中發現的最極端的環境之一。
  • 黑洞的真實模樣,與你在「悟」的真實境界
    黑洞原來長這樣:其中一個比方就是黑洞。在一個難以想像的極小空間裡,包含著動輒數十億太陽的質量,其中心就是一個一維奇點,這樣的玩意兒能動?根據物理原理運動是不可能的。,也超越了靜止和運動,讓你至少在認知上可以接受:「原來,無和有可以同一,寂靜與動能可以在同一個點上發生;寂靜(空)並不是某種與動能(有)分開的事物 ,寂靜(空)也不是動能(有)的對立面。
  • 原來黑洞是宇宙中的回收站!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宇宙中的黑洞。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很黑很黑的洞,嘻嘻,其實並不是。黑洞非但不黑,而且周圍還可以發出很亮的光。那麼,什麼是黑洞呢?黑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黑洞的前身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恆星,固定在宇宙空間中。
  • 每天離不開的WiFi,原來還和黑洞有關係,還是多虧了他!
    不管是去餐廳還是去商場,在家中都有著WiFi,幾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經實現了WiFi的全部的信號覆蓋,但是你是否知道你的WiFi竟然和黑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探測黑洞未果,卻發現WiFi的「新大陸」,多虧有他!
  • 黑洞你了解多少,什麼是黑洞?告訴你黑洞7個不知道的事實
    黑洞有多大?美國宇航局說,至少有三種類型的黑洞,恆星黑洞、中間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最小的黑洞稱為Primordial,範圍從一個原子大小到一座山的大小,最常見的黑洞是Stellar黑洞,其大小可達到太陽大小的20倍–在太陽黑洞中有數十個銀河。超大質量黑洞是銀河系中心真正的大洞,比太陽大20億倍以上。4. 黑洞對我們有危險嗎?
  • 你永遠無法看到一個人完全掉入黑洞
    你永遠無法看到一個人完全掉入黑洞。注意,是「永遠」和「完全」。為什麼這麼說呢?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並指出黑洞質量巨大、引力場強大,對周圍空間造成極大扭曲,連時間流逝的速率都會改變。越靠近黑洞的地方,引力越大,時間流逝越慢。
  • 科學爭論:宇宙中最有序的事物是黑洞,那麼黑洞有熵嗎?
    打個比方,你的書桌很整潔,這個時候任何一點新的翻動都會干擾原來高度有序的組合,這說明原來的熵很低。反過來說,如果你的書桌本來就亂到極點了,那麼隨便怎麼翻動,它整體還是那麼亂,整體表現並沒有受到幹擾,這說明原來就具有很高的熵。當然,決定哪些安排「不影響整體表現」,是缺乏科學精確性的。但細節並不重要,我們只需要認識到,熵是精確度量物理系統總體無序性的一個完全量子化的量子力學概念。
  • 科學家終於看清銀心黑洞真實面貌,地球原來一直被它「特別關照」
    黑洞在宇宙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科學家還不是很清楚。一些小的黑洞,因其吸光科學家是無從知道它們的存在的。因此,要想了解黑洞,科學家還是將希望寄托在超大質量黑洞身上。於是,科學家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它是目前人類所知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因此也被科學家們認為是研究黑洞物理屬性的最佳目標。
  • 黑洞的照片會是長這樣,如何理解它的形象呢?
    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我還沒見過他們,但我覺得他們會像這樣,我可以相對自信,因為它看起來有點像一個模糊的咖啡杯汙漬,但如果你對這一形象感到失望,我認為這會錯過了些要點,從這幅圖像,我們應該能夠判斷廣義相對論是否,準確地預測了在強引力狀態下會發生什麼,這就是黑洞周圍發生的事情,我想在這裡做的是理解,我們在這張照片中看到了什麼,所以這是我科學的模擬黑洞,這個球體代表了事件的視界
  • 宇宙黑洞長這樣!
    宇宙中,根據質量天文學家們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在這次拍照前,天文學家們是通過各種間接的證據來表明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類代表性證據。一是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黑洞有強引力,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可以通過觀測這種影響來確認黑洞的存在。二是根據黑洞吸積物質(吃東西)發出的光來判斷黑洞的存在。
  • 宇宙中的黑洞,進入黑洞後是平行宇宙?
    也就是說粒子被黑洞吸進去,從「白洞」噴出來。宇宙中有「白洞」嗎?白洞和黑洞的基本性質幾乎完全一樣,也有質量、電荷、角動量等,然而兩者的個性卻完全相反,一個只進不出,一個只出不進。對此,霍金是這樣解釋的,黑洞並不「黑」,可能叫它「灰洞」更好,因為它每時每刻都在發出一種「霍金輻射」,看起來好像是黑洞在「蒸發」。越大的黑洞「蒸發」越慢,越小的黑洞「蒸發」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