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無窮,我們人類已經探索的區域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太過於渺小。但是在有限的,已經被探索的領域裡,我們依舊有無數個難題無法解答。比如恆星與行星的數量關係,是一個恆星更穩定,更適合生命的生存,還是多個恆星更好?
在小說《三體》中我們都知道,三體星人被三個恆星折磨得不行,那宇宙中真的有這樣的現象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宇宙那些單日和多日行星,看看擁有不同數量太陽的行星都有哪些特點吧。
沒啥好說的!大家都已經很了解了。
一顆有著兩個「太陽」的行星。這種行星就像是星球大戰天行者家族的故鄉「塔圖因」一樣,可以看到雙子落日的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袤的宇宙之中。大多數的恆星並非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是像太陽一樣的單個恆星,這只是常識帶給我們的錯覺。其實在宇宙之中,擁有兩個「太陽」的雙恆星更為常見。
因為恆星的誕生,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成對出現。他們之間相互環繞,一起做運動。至少在我們的銀河系之中,出現的雙恆星系統比太陽系這種單恆星系統更多。
而且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由於低質量的恆星在宇宙範圍內更普遍。因此低質量雙恆星系統誕生生命的可能性要高於單恆星系統。也許外星人可能還比較好奇為什麼會有生命,生活在一個只能看到單個落日的星球上。
一顆有著三個「太陽」的行星。由於恆星的運行軌道無法計算,就像三體人的世界一樣。這裡的白晝也許只是一瞬間,也許長達上百年。
三顆恆星存在於一個恆星系統內,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因為三個恆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很難形成穩定的環境。而在星系模擬系統中,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計算後,我們發現當三個恆星中加入一顆行星後。這顆行星會被無數次的彈射出去,不能穩定的存在於這個三恆星系統內。
但是事實就這麼鮮明的擺在了我們的眼前,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宇宙的宏大與不可思議。其實在數學上這種三恆星系統已經被嚴格證明了,但它不存在穩定解,而是混沌,無理的。這句話可能比較難理解,我舉個例子。
比如說π這個數字,我們已經通過計算知道了它的存在。並且知道它是三和四之間的一個數字,但你卻永遠無法在尺子上找到它的位置。所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將它計算到小數點後30萬億位了,也不能確定它的存在,它依舊是個無理數。
同理,三恆星系統也是這樣。我們通過計算可以知道這種系統存在,卻不能像計算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周期那樣,去計算出它的位置和軌道。
就像劉慈欣的三體小說描寫的那樣,最初三體人一直都在計算太陽出現的規律,想以此來確定自己的生活時間,避免文明的滅絕。可無數次的嘗試後,最終迎來的卻是此題無解的噩耗。
如果能破解這個問題,那對萬有引力的研究將迎來一次突破性的發展。跨越星河會成為現實,甚至會打開一直於無形中遮蔽著我們人類認知的大門,人類文明很可能因此進入了新的紀元!
本文參加,內容為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