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熊 是一種於更新世生存在歐洲的熊,在約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熊科 Ursidae
屬:熊屬 Ursus
種:洞熊 U. spelaeus
洞熊的站立高度可達3米,與現今的棕熊相比它們更大。但並不像今天的熊一樣具有爬樹的能力。
洞熊的骨架
雄性重量為350-600公斤,大的個體會達到1000公斤。雌性重量為225-250公斤。
從頭顱骨看,洞熊的前額亦較為斜。
洞熊是雜食性的,主要吃草及漿果,有時吃蜜糖。夏天時,它們更只以植物為食。故此它們並不像體重相近的短面熊般是肉食性的。
很多在歐洲發現有洞熊的洞穴都正在展覽,例如德國海默及伊瑟隆。
在羅馬尼亞的一個洞穴中,於1983年就發現了140頭洞熊。
在沃姆冰期末的氣候改變,同時大大改變了植物群。但是這段時期比第一次冰河時期完結要早得多,洞熊的滅絕可能是由人類造成的。
洞熊在舊石器時代初期被嚴重獵殺,但這都不能令它們瀕危。因在末次冰期森林的減少,洞熊同到很大影響。寒冷的草原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予它們,最終令它們消失。
在一些寺廟及祭壇上發現有像洞熊的雕刻,故有懷疑一些史前歐洲人會崇拜洞熊。珍·奧爾(Jean M. Auel)的小說《愛拉與穴熊族》就描述了這種崇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