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2020-06-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在氫氘混合物中發現了同位素效應引起的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相關研究成果以Counterintuitive effects of isotopic doping on the phase diagram
-
《PNAS》顛覆直覺,探索氫的核量子效應!
近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愛丁堡大學的合作研究發現:不同比例的氫與氘(氫的同位素)混合物在高壓低溫下可形成一系列分子固溶體。雖然相對於純的氫和氘,固溶體也經歷了類似的高壓結構相變,但相變壓力顯著提高,揭示了在氫體系中獨特的量子效應。相關研究成果以「Counterintuitive effects of isotopic doping on the phase diagram of H2–HD–D2 molecular alloy」為題6月1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
一博士發現水的秘密,氫的同位素,去氘水
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是指由 2個分子質量為1的氫原子和1個分子質量為16的氧原子組成的分子量為18的水分子。這個稱為"輕水"。並且,這個輕水中含有微量質量比18稍重的水。這個質量重於輕水的水稱之為"重水"。這是質量數為2的氘混合在一起的原因。普通的水中僅含有0.015% ( 150ppm)的氘,海水中的氘含量能稍微多一點。
-
氫彈為什麼不直接用氫製造,而要用同位素氘和氚?
首先我們要來確定為什麼非要選氫或者氫的同位素來製造氫彈,因為從理論上來看在鐵元素之前的所有元素都可以參與釋放能量的聚變,而且都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為什麼選了氫以及氫的同位素呢?似乎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了,氕氘氚都是氫的同位素,其質子數都是1,唯一的差別是三者的中子數不一樣,氕沒有中子,氘有一個中子而氚則有兩個中子......理論上來講氕氕聚變最合適,不僅是因為它在氫元素中的含量高達99.985%,而且其沒有中子幹擾,在裂變堆裡中子的數量很關鍵,需要中子來「引火」當然也需要適當控制中子數量來減速!
-
美核聚變研究開啟「氘—氚」新時代
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11月15日消息稱,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 受控核聚變若能成功,幾乎能使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困擾。
-
水不簡單:實驗發現的相變或將改寫水的結構理論
而目前的實驗發現了另一種可能的相變,這一發現或將改寫水的結構理論。 水可不是一種簡單的化合物——它表現出許多異常的物理行為,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因此,任何有關各種凝聚態水結構的新進展都是受到學界歡迎的。Tulk等人在《自然》雜誌上撰寫了一篇關於高壓水的研究報告【1】。
-
果殼中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 in a Nutshell)
KIE概念在《大學化學詞典》中對同位素效應的定義如下:「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但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質量,它們雖然能發生相同的化學反應,但平衡常數有所不同,反應速率也有所不同。」
-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13
同位素效應的理論處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過渡態理論,該理論假定反應具有單個勢能面,並且反應物與該表面上的產物之間存在屏障,其頂部處於過渡態。下面我們就來全面系統的了解一下動力學同位素效應。1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質量,它們雖然能發生相同的化學反應,但平衡常數有所不同,反應速率也有所不同。
-
量子力學為您揭秘:你的頭髮正在與空氣中的水「交換」氫
,氫是1號元素,氫的同位素中,氕的含量最高,其質量僅僅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水中的氫常常表現出量子行為,所以仍然用經典模型去處理就會不準確,必須要考慮氫的量子性。、氮、氧、硫等都可以形成強弱不同的氫鍵)構成新的氫鍵連接。
-
量子力學為您揭秘:你的頭髮正在與空氣中的水「交換」氫
但有一種原子例外,這就是——氫,氫除了可以通過化學交換進入我們的體內之外,還可以通過量子效應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氫是1號元素,氫的同位素中,氕的含量最高,其質量僅僅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水中的氫常常表現出量子行為,所以仍然用經典模型去處理就會不準確,必須要考慮氫的量子性。
-
我們所說的低氘水到底是什麼水?
氘含量較低的低氘水,被稱之為輕氫分子水,又稱超輕水。水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但氫原子有質量不同的3個同位素,即原子量分別為1、2、3的氕(H,氫)、氘(D,重氫)、氚(T,超重氫)三種同位素。
-
低氘水才是好水——億斯
水(H2O),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生命必須元素,氫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即:原子核中只有一個質子的氕(H)、原子核中含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氘(D)、原子核中含有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的氚(T),其中,氘為氫的一種穩定形態同位素,也被稱為重氫,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
-
從絕緣體變成導電體甚至超導體 液態氘在高壓下被擠成「金屬」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德國羅斯託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在高壓下把液態氘(重氫)擠成類金屬,更接近生成固體金屬氫的最終目標。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雜誌上。氘為氫的一種穩定形態同位素,元素符號一般為D或2H,其原子核由一質子和一中子組成,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分之一,可用於熱核反應,被稱為「未來的天然燃料」。
-
南昌大學:發現最高相變溫度的對映體鐵電體!
近日,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艾勇教授、廖偉強教授等在「託氟效應」設計分子鐵電體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一對目前為止具有最高相變溫度的對映體鐵電體。論文連結: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C/D0CC02547J利用「託氟效應」能夠提高相變點並引入手性的優勢,成功得到超高相變溫度有機對映體鐵電體:(R)-和(S)-(N,N-dimethyl
-
去氘水的起源與發展
隨著宇宙的冷卻,少量的氘核保持原樣,未配對且被隔離,處於在氫和氦之間。大多數與氫一起成為恆星能量的來源。倖存於恆星爐中的氘原子最終與氧原子二比一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水(重水),現在在海水和地球上的淡水中都發現了含有氘元素的水。實際上,我們星球上每升水中大約有6滴(300毫克)氘。快進137.999億年,直到193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Harold C.
-
美開啟「氘—氚」核聚變研究 能量將放大500倍
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15日消息稱,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 受控核聚變若能成功,幾乎能使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困擾。
-
同位素運輸淺談
19世紀末先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隨後又發現了天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並測定了同位素的豐度。大多數天然元素都存在幾種穩定的同位素。已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只有20種元素未發現穩定的同位素。大多數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幾種同位素組成的混合物,穩定同位素約有300多種,而放射性同位素竟達約3200種以上。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稱為天然同位素,人工合成的同位素稱為人造同位素。
-
凝聚態物理學的進展,宏觀量子現象,以及超流性的發現及研究進展
他們發現,被氫可以很容易地流過直徑為幾分之一微米的毛細管,它的粘滯性只是水的十億分之一。同年,牛津大學的唐特和德國出生的門德耳松還發現,液氯能在任何浸在其內的固體表面上形成只有幾十個原子厚度的薄膜,井沿著固體表面迅速蔓延。他們還發現,這種超流動性有臨界速度,當強迫流動的速度超過臨界速度時,超流動性就破壞了。濃氫還有一個奇異的效應叫做噴泉效應。
-
《你不得不了解的低氘水——低氘水的歷史映射》
來源標題:《你不得不了解的低氘水——低氘水的歷史映射》千百年來低氘水的顯著效果得到了醫學和科學的認可。唐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就有對低氘水的介紹,書中將低氘水(冰川水)稱作「夏冰」,甘冷無毒,可解一切之毒,治天行時氣瘟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石發動、酒後暴熱。
-
聚變堆材料中氫、氦及嬗變原子微觀行為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聚變堆材料中氫、氦及嬗變原子微觀行為模擬研究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