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方供圖
《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貫穿140億年的簡史經典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終極拷問。《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是一本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科普圖書,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以宇宙的時間初始為起點,從大爆炸寫到星系的形成、元素的誕生,再寫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作品串聯了宇宙140億年演化的關鍵知識,將一部精彩而宏大的宇宙史娓娓道來,給終極拷問以一個科學版答案。
140億年前,在時間的開端,宇宙突然變得灼熱滾燙,隨之繼續膨脹冷卻。與此同時,海量的能量向外釋放,宇宙的體積也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膨脹了1050倍。
宇宙中產生的巨大能量,足以讓光子自發地將能量轉化為物質-反物質粒子對,接著這樣的粒子對又會彼此湮滅,將能量返還給光子。
如果一切按照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和現在的宇宙都不會存在了。但是出於某些未知的原因,物質和反物質的對稱性被「打破」,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多出來了一點。
我們要感謝這樣的不平衡,如果沒有物質和反物質粒子這十億分之一的細微不對稱,宇宙中所有物質,都將在在大爆炸之後的一秒內徹底湮滅,那麼持續膨脹的宇宙裡除了光以外不會有其他任何東西。
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又經歷了七八十億年,在宇宙的某個普通角落普通星系的普通區域裡,一顆普通的恆星(太陽)誕生了。孕育太陽的氣團中含有豐富的重元素,足以形成幾顆行星、幾千顆小行星和十幾億顆彗星。
地球是其中再普通不過的一顆行星,只是它所在的軌道正好可以允許大氣層內存在液態的海洋。如果地球軌道離太陽更近一些,海洋就會被蒸發,而要是地球軌道離太陽再遠一些,海洋就會結冰。無論是哪種情況,地球上都不可能演化出我們今天所知的生命。
在茫茫宇宙中,人類很渺小,只是生存在地球上無數物種的其中之一;我們生存的星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整個宇宙有數百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的地球所圍繞運行的太陽,也只是銀河系邊緣一刻再普通不過的恆星。
但是,在宇宙140億年的演化中,我們卻成為被無數不可能包圍著的小小幸運。
「宇宙沒有義務讓你理解」,這是作者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在他與師兄唐納德•戈德史密斯的作品《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中說過的一句話。但是他卻通過這本書架起了大眾認識宇宙、愛上宇宙的橋梁。
除了硬核有趣的前沿宇宙知識之外。在書中也處處可見兩位作者的人文觀點和哲思。他談到了人和宇宙的關係,藝術和科學的關係,還有人類不斷探索和發現的歷程。
當你努力了很久卻沒有得到想要的成果的時候,這本書會告訴你,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璀璨星空,是幾億光年以前的景象。地球與星空的距離那麼遠,光速再快也要經過那麼多年才能抵達我們的眼前。我們與成功的距離要遠遠小於地球與星空之間的距離。
當你以天賦作為藉口而放棄了努力的時候,不妨想想,我們與黑猩猩的智商差距都非常小,所以人與人之間智商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你就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可以與別人拼天賦。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是一個有趣又聰明的人。同時他有著非常權威的專業背景,
哈佛大學物理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美國自然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2017年獲史蒂芬•霍金科學傳播獎得主,也是最後一位採訪過霍金的人。
2018年,尼爾•德格拉斯•泰森走入中國大眾讀者的視野,他的作品《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在中國暢銷。這本書言簡意賅、通俗幽默,僅用6萬字、12個章節,科普了當今宇宙研究領域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
《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正是《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的「原典」和「進階擴容版」,你在《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中遇到的迷惑,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較為詳細的解釋。
如果你被宇宙的神秘所吸引,對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一點點好奇心,或者曾經有過糾結和無助,懷疑過人生的意義,本書都會給你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