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通訊員 董克 王明建
疫情似火,疫情似魔,在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前,香花人毫不退縮!「最美香花人」更是不負使命、身先士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衝鋒前線,「逆行」腳步從未停歇……
「父子之兵,火線同心」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戰中,有這麼一對共產黨員先鋒父子兵,父親趙丙設是香花鎮趙莊村支部書記,兒子趙哲是從江蘇太倉探親歸家的消防隊員。
自從淅川縣啟動一級響應以來,作為支部書記的趙丙設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趙莊村不僅緊鄰集鎮,而且和臨鄉九重搭界,人口居住分散,人流車流量大,管控難。卡點值班、返鄉人員排查、隔離人員服務等工作意味著他工作量的急劇增加。出入卡點人員登記、體溫測量、重點返鄉人員監控等,各種折騰考驗著這個50歲的漢子。
村級第二個三級關卡設立後,他的工作任務更重了。夜晚站崗值班13個小時,白天返鄉人員排查、防控知識宣傳、重點人員監控服務,年初二至今的日日夜夜,這個「當家人」 無時無刻都在風尖浪口上打轉。
作為兒子的趙哲,二十出頭,20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退伍後在江蘇太倉消防隊工作,回家探親月餘後疫情爆發,本可以在家安心度假的他第一時間義務反顧加入防控大軍,在省道S335線村級關卡,和父親趙丙設交替值班。由於值班人員較少,每每值班都在10個小時以上,吃上一口熱飯、睡上一次美覺成了他夢寐以求的事。
「趙哲,有車過來了,需要你過來幫忙測量體溫」。「沒問題,我一直都在」。一通簡單的值班點對話,背後卻是最美香花人抗擊疫情的擔當和使命。
「巾幗母女,各領風騷」
香花鎮的楊金娥是黃莊村文書,曾多年連續獲得鎮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幹部等榮譽。疫情暴發後,她一直衝在防疫一線,白天卡點值班、夜晚重點人員排查、政策宣講,忙的不亦樂乎,在她的帶動下,女兒張園園主動申請加入防疫志願者隊伍,和母親楊金娥成為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母女兵」。
「您好,請問您去哪裡?」「麻煩配合我們測量一下體溫。」「請登記一下……」寒意襲人的清晨,「卡口母女衛兵」嚴守在卡口值班的崗位上。自大年初二黃莊村村級關卡設置以來,年近六旬的楊金娥每天帶著入黨15年的女兒堅守在值班一線。
作為新時代創業青年的張園園,多年在廣州拼搏,2020年春節前特意請了長假回家看望父母,疫情發生後,她放棄了休息,急忙向母親申請參加村志願防疫服務隊,「是共產黨員就應該在時刻衝在最前面」,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天早上卡點上最早出現的總是她的身影。由於物資匱乏,村設關卡僅有一個遮陽棚,根本奈不了風寒,和母親每每一個值班班次下來,總是腳疼發麻,刺骨的冷風讓她在短短的時間內換了容顏。
如今,每當母女倆一塊帶上口罩,拿上登記簿、體溫測量計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論是誰,都要進行體溫檢測,不論什麼車輛,只要沒有特批通行證都不能通過卡點」,負責的態度贏得多多稱讚,過硬作風的背後更多是百姓健康和生命的牽掛。
當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已經打響,時刻準備著到「抗戰」一線去,正是她們母女的心聲。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不易折」、「伸開五個指頭,不如握成一個拳頭」,「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面對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香花鎮柴溝村的武華勇、武華頂兄弟始終堅守在防疫最前線,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並肩作戰、逆行而上。
香花鎮柴溝村地處香花鎮南部山區,國道G241修建後,相距距香花集鎮25公裡,距湖北省丹江口市只有不到三十分鐘的車程,相距甚近,加之村內多有人居住丹江,疫情防控責任重大。
淅川縣啟動一級疫情響應後,如何打好防控阻擊戰,始終成立他們兄弟的「心頭肉」。「 把卡點當家嚴守、把排查做細嚴控、把幫扶送門關愛」,大年初二晚上的不眠討論,兄弟二人把商量的防控措施提交了村支部商議。
疫情防控措施在經柴溝村「兩委」議定後,作為鄉鎮後備幹部的武華勇和作為村支部書記的武華頂於是便成了值班關口的值班員、返鄉人員摸排的排查員、防控措施的宣傳員、督導檢查的督查員、群眾生活的服務員。在值班關卡,兄弟二人不但要協助公安、衛生對過往的車輛、人員檢查,而且要做好全體值班同志的飯菜。在村道小路,兄弟二人用擴音喇叭向群眾宣傳防控知識。在微信群裡,兄弟二人時刻關注每一位返鄉人員監控動態、生活詳情。
疫情防控的日日夜夜,哪裡有困難、哪裡有糾紛、哪裡有風險,總有他們的身影。大年初二至今,80後的兄弟二人始終沒能和父母、妻子、孩子相聚,「大家都在這,我們更不能走,等疫情過去了我們就回去。」元宵節卡點值守間隙,和家人的簡短對話,道出了對家人深深的歉意。
「在有困難需要的地方就有我們,因為向前是我們堅定的信念!」疫情當前,兄弟不退,共度時艱!
「相濡以沫,夫唱婦隨」
有一種浪漫,是戰「疫」路上的相互陪伴,有一種牽掛,是工作之餘互道的一聲平安。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線,香花鎮有這樣一批特殊的「夫妻兵」:平日裡,他們是愛人,但在這場「抗疫」戰中,他們是同線作戰的戰友。
大年初二一大早,在香花鎮政府上班的葉保衛、趙清芬夫婦接到鎮上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這樣,他們成了香花鎮疫情防控一線的「夫妻兵」。
葉保衛身患股骨頭壞死疾病多年,2018年身體稍有回覆後便一直堅持帶病上班,在接到防疫通知後,默默的回到工作崗位上,看到丈夫的堅持,作為服務區主任的妻子趙清芬,沒有一絲怨言,和丈夫一塊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同在一個服務區抗擊疫情,作為服務區主任的趙清芬工作量更大,不但要做好所在黃莊村卡點各項指導工作,而且要配合服務區書記擔起服務區4個村防疫總協調,年過半旬的老葉心疼妻子,主動挑起了大梁,積極到疫情卡點多、管控複雜的陳崗村值守。疫情排查上報、三個卡點輪迴巡察值守成了他疫情防控工作常態。每天早上送妻子進村後,直撲卡點,每天晚上工作結束後,再撲妻子所在卡點等候,卡點上堅守的辛酸、排查中無盡的辛苦都在和妻子攜手回家的歸途中化為烏有。
妻子趙清芬是單位公認的「女強人」,也是香花鎮政府唯一的服務區女主任,再過二年都到了退休的年齡,本能選擇個輕鬆的崗位,可她把全部身心都投放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在關鍵時期,她和丈夫都堅守在一線工作,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至今沒有陪孩子和老人。
身為共產黨員、基層幹部的這對「夫妻兵」,衝鋒陷陣,扛起責任,全力在防控阻擊線上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
疫情如火,警令如山!巍巍金盾在2020年春節前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陣地上,綻放出耀眼的光彩。他們頭頂警徽,身穿警服,不忘初心,不負韶華,擔當起職責和使命,詮釋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刻起,就要時刻準備著奉獻和犧牲,疫情在前,淅川縣香花鎮派出所民警王林陽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80後的王林陽是香花派出所年輕的警員,30出頭的他火辣幹練,在香花鎮工作近3年的時間,工作作風過硬,為民服務真誠,群眾稱讚他為「火線快遞員」!哪裡有警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自1月26日接到上級指揮部命令後,香花鎮派出所啟動一級勤務響應,全警出動。作為帶隊的他奉命第一時間趕往距集鎮40餘公裡的南山區雷莊卡點值守,一隊5人連續堅守崗位48小時。
香花鎮南山雷莊卡點地處豫鄂交界地帶,是縣級二級防控卡點,和湖北丹江口市相距僅500米涵洞的距離,出了涵洞便是丹江口市區,兩省交界地帶,車流量大,人員出入頻繁,疫情防控卡點值管控異常辛苦,寒風和雨雪中每個班次12個小時的站立,往往腿腳僵硬,口罩的勒痕無情的在他的臉龐畫出了美麗弧線。渴了顧不得喝上一口熱茶,餓了顧不得吃上一口泡麵,輪班48小時下來,臨設帳篷內的小床成了他唯一的去處。
由於香花派出所警力有限,在鎮內設立第二個縣級關卡後,他所帶隊的警員和同事吳鵬鵬所帶的另一隊要輪流換關卡值守,兩個關卡一南一北,相距百餘裡,值班間隙的休息幾乎成了他望不可及的事,換班間隙也只能在車上打個盹。2月1日,正在北山阮營卡點值勤的他,突然得知有位大媽的兒媳臨產,急於送縣醫院,由於特殊時期的疫情防控限制了車輛通行,只有特批的車輛可以上路。得知這一特殊情況後,立即向上級做出了匯報,肯定的警車開道答覆為臨產的婦女贏得了寶貴時間。
時指至今,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持續,近3000輛車輛的排查、1000餘人的勸返、10餘次疫情事件處置成績正融入到他辛勤的汗水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不退,他絕不下火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志願服務更是爭先奉獻,37歲的鎮小博士實驗小學校長周林波主動請纓卡點值守,無償為32個卡點捐贈200餘箱方便麵和牛奶。疫情發生後,槐道溝村民張繼軍在第一時間把用於種地使用的300個口罩,挨戶上門送給了本組群眾。阮營村返鄉務工村民胡道紅在得知阮營二級關卡工作人員口罩缺乏後,把在疫情初期訂購家用的300個口罩無償捐贈給卡點值守人員。在這場仍在持續的戰鬥中,香花鎮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眾志成城、全力防控,始終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鎮黨委副書記楊棟,大年三十至今連續在崗位堅守16天,妻子和他僅有的通話只是那句「等到疫情結束了再團聚」,簡單的話語背後是分隔在異地黨員志願者妻子默默的支持。每天激增的工作量,往往讓他每天只有5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重點返鄉人口摸排時,由於蒿溪村支部書記工作不力,連帶受處分的他沒有一句怨言,沒有一聲訴苦,有的只是「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有的是「堅如磐石」的赤膽忠心和「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何家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冬果在疫情防控期間,自掏腰包租用無人機免費為何家溝社區消毒,在寒冷冬日裡為村民送上了安心的「防護屏障」。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