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麗:邊疆社區疫情防線上的「守望者」|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戰疫情

2020-12-05 騰訊網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防控力量要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留下了最美「逆行」身影。

去年,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共同開展了「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宣傳推選活動。「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的事跡,在廣大社區工作者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雖然身處不同省份,守望不同社區,但他們在共同的社區防線上繼續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展示著社區工作者恪盡職守、真誠奉獻,敢擔當、能作為的良好精神風貌。他們發生了哪些「最美」故事?一起來看!

「能多做些就多做些,現在全國的社區工作者都在加班加點。」患有聽力障礙的徐江麗在微信上和記者這樣說道。微信那頭的她,正在室外社區疫情防控卡點上值班。儘管立春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但地處邊疆地區,石河子的最高氣溫才剛剛攀升到零度。

「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徐江麗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七社區居民委員會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承擔著為社區144名殘疾人居民服務的任務。在社區工作十幾年,今年的這個正月,有些不尋常,因為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她和同事們都格外的忙。

徐江麗(左)入戶進行疫情調查

掛念: 保障144名殘疾居民生活

疫情發生之初,徐江麗的兒子才從武漢返疆不久。按規定,一家三口要居家隔離。雖然人不在社區防控一線,最讓她放心不下的,還是這144名殘疾人居民。居家隔離期間,她每天在社區殘疾人友愛群裡發布相關信息,勸解大家少出門,不要道聽途說轉發未經核實的小道消息,呼籲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自我防護。

許多殘疾人需要長期服藥,精神障礙患者的藥更是一天不能停,疫情期間不能出門,藥不夠了怎麼辦?徐江麗一直牽掛著他們。居家隔離期一結束,徐江麗便把小區和小區附近的藥房電話寫在紙上並複印了幾份,送到需要買藥的殘疾人家中,讓他們通過電話訂購藥品,由藥房送到卡點,殘疾人家屬再到卡點取藥,或者由徐江麗自己取藥送到殘疾人家中。

社區精神障礙患者小張的母親不久前因車禍住進醫院,傷好後剛回到家,徐江麗就趕到家裡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小徐,這個藥藥房沒有,只能去醫院取藥,怎麼辦?」儘管自己的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小張母親最擔心的是孩子的藥斷了。第二天,徐江麗便帶上小張的醫保卡,騎著車到小區附近的綠洲醫院幫忙買藥。

為了隨時了解這些殘疾人居民的需求,徐江麗每天都會在微信上問問情況。「我們家天然氣快沒有了。」「我們家是廉租房,合同快到期了,需要續籤。」「我們家房子漏水了,之前工作忙顧不上修,現在能不能幫我找人解決一下?」收到這些需求,徐江麗便會在第一時間尋求解決方案,盡最大可能保障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正常生活。

專業: 社會工作方法安撫居家隔離居民情緒

疫情期間,徐江麗沒有忘記自己的另一個身份:社會工作師。她全面發揮中級社工師的技能,用專業優勢幫助居民緩解面對疫情產生的負面情緒。

在她負責的片區內,有位60歲的居民,他的兒子節前從四川回到石河子。按照石河子市疫情防控規定,外地返石人員要進行集中隔離,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居家隔離。這位居民屬於密切接觸者,經當事人同意,社區工作者在居民家門上貼了「隔離告知條」。

「但是他擔心告知條被鄰居看到而受到歧視,就偷偷地撕了。」徐江麗說。通過這件事,她敏銳地意識到,因疫情嚴峻而採取的前所未有的封閉和管制措施,可能導致居家隔離居民發生心理應激反應,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不能自由出門等原因,居家隔離居民會產生程度不同的焦慮情緒。

為此,徐江麗使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中的「同理心」「自我披露」等技巧,每天在微信上和居家隔離的居民們溝通,告訴他們自己也有居家隔離的經歷,以平常心對待這段經歷非常重要,在注意身體情況的同時,還要保持心理平和,順便趁這個「假期」好好休息,做一些以前自己一直想做沒有時間做的事。同時,她耐心、反覆地向他們解釋居家隔離的必要性和居家隔離的有關要求。因為徐江麗用自身的居家隔離經歷勸導大家,她的「暖心微信」效果很快顯現。在她負責的片區內再也沒有居民撕條了,大家的情緒也逐漸平靜下來。

溫暖: 共同抗疫的決心

一個月以來,徐江麗和同事們一樣,在社區防控一線的工作崗位上早出晚歸:每天在社區卡點值班3小時;為分管片區內居家隔離人員上門送水等生活必需品,幫他們扔垃圾,並隨時了解這些人員的身體和行動情況;排查片區常住人口在疆外未返回人員信息,並保持聯繫,勸導其延期返鄉;在片區檢查居民是否佩戴口罩,是否扎堆聊天;對普通發熱人員進行跟蹤……

讓徐江麗印象最深刻的是正月十五那天。因為疫情,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相比清冷了許多。但為了讓居民體會到節日的氛圍,她和志願者為160多戶居民送去社區準備的元宵和疫情防控宣傳單。「我記得發了五個多小時,累得腿直發軟。」徐江麗在微信上這樣和記者說。但每推開一扇門,看到居民收到元宵的笑臉,她又覺得值了。

「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健康和休息,我們工作人員從2月17日晚上開始集體住社區。」記者一次聯繫徐江麗進行微信採訪時,她已經兩天沒有回家,正在社區錄入白天走訪的居家隔離居民情況信息、社區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的情況。

即便工作緊張忙碌,但徐江麗的心裡卻也時常熱乎乎的。因為聽力障礙,片區內一些殘疾人來電諮詢,或者她要致電了解居民情況時,接打電話就成了難題。「基本上每天都要麻煩同事或志願者幫我接打電話。儘管大家都很忙,但每次我有需要時都會馬上幫我。所以我更不能休息了,要多做一點。」徐江麗說。

「一起加油!」和徐江麗聊完,已經是北京時間的凌晨。最後,她給記者發來這句話,並配上了一個拳頭的表情,表達著她和大家的共同信念:繼續堅守崗位,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來源:《中國社區報》

編輯:吳雙、魏敬專

相關焦點

  • 「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社會--人民網
    直播介紹: 時間:2019年6月6日地點:北京 人民大會堂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鄉社區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
  • 做基層群眾的貼心人——「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
    8月9日,由中央宣傳部、民政部聯合舉辦的「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江蘇省會議中心舉行,「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團出席並作報告。  報告會上,5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用真摯的情感、樸素的語言、感人的事例講述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一線、服務居民群眾的人生經歷,分享了他們創新推進社區工作的工作體會和經驗做法。  大會堂的屏幕上,播放著他們各自紮根城鄉社區,服務居民群眾的點點滴滴。
  • 社區「紅色力量」攜手戰疫情
    樂馨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新華區人大代表師晨昊這段時間忙碌不已,有一次晚上他10點多回到家,坐在沙發上,用手機安排好第二天工作後,等著吃晚飯的間隙,竟然坐著睡著了。此外,除了為寧安街道開設6個平價售菜點外,該紅色社區社會組織還為轄區居民提供買藥、購物等跑腿服務。在兩次核酸檢測時,還當志願者維持秩序。「作為莊裡一分子,就想儘自己所能為自己服務的社區出一份力。
  • 「城鄉社區抗疫巾幗先鋒」先進事跡發布
    本報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易舒冉)20日,全國婦聯宣傳部、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聯合發布了陶久娣、倪娟、王瓊、陳桂榮、李美紅、曹琛、路豔茹、肖曉輝、呂豔虹、徐敏等10名「城鄉社區抗疫巾幗先鋒」的先進事跡。 據介紹,陶久娣等10人是150多萬女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
  • 數讀北京社區疫情防控:上萬住宅小區和800萬返程人員
    ,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來,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大城市返程人員不斷增多,這給城市社區疫情防控帶來了一定壓力,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北上廣深這類超大城市。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針對不同區域情況,完善差異化防控策略。
  • 致敬冰城最美逆行者 社區村屯守望 託起冬日暖陽
    欣賞H5 戰「疫」一線 一線物業人員正堅守崗位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社區「夫妻檔」把女兒「寄養」在外 呼蘭區建設路街道光明社區居委會主任林柯 在社區忙碌了一天
  • 他們是社區防控最美「逆行者」
    新春佳節、闔家團圓之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牽動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在廣州市越秀區,各行各業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響應、眾志成城,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一批召之即來、來之即戰的最美「逆行者」贏得街坊們的點讚。
  • 北京市公安局舉辦2020「北京榜樣·最美警察」 第一季「抗擊疫情...
    2020年「北京榜樣·最美警察」主題活動,圍繞鍛造具有「四個鐵一般」的高素質過硬首都公安隊伍,緊扣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力維護首都社會大局穩定,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年將組織開展「抗擊疫情」「規範執法」「服務民生」三季主題宣傳活動,集中展現首都公安民警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全力維護首都社會大局穩定、服務保障民生的良好風採。
  • 抗擊疫情,星網銳捷NexHome智慧社區大顯身手
    作為智慧城市重要單元之一的智慧社區,以"可感、可知、可視、可控"的特點,通過信息統一後臺管理、智能門禁/車輛管理、訪客管理、疫情資訊精準推送等功能,減少社區居民及工作人員的直接接觸,為疫情防控加上了一道效率和質量的"雙保險"。在疫情防控的緊急態勢下,上半年絕大多數地產公司銷售形勢直接降到冰點,而且傳統線下直面客戶的手段基本失靈,地產行業更加關注構建線上的營銷能力和線上的蓄客能力。
  • 張店區科苑街道:疫情在前 行動就是最美的語言
    科苑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張興淼:疫情當前,每一名值守在一線的同志都是一道防線,作為街道黨員幹部就要發揮衝鋒陷陣的作用,疫情一天不去,我們一天不撤,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把居民群眾的安危和幸福放在心上
  • 石家莊神興社區「織密病毒防控網、繪製疫情作戰圖」
    ,神興社區黨總支立即繪製第一張圖,垂直管理指揮圖,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物業經理:閆彭飛(聖雪)社區兩委:溫麗輝(信息員)賈存妙 (宣傳員)志願者:王亞茹 張福泉(智囊團)為防控建立第一道防線。疫情排查:社區工作人員加志願者織密疫情防控網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拼搏的不僅僅是那些白衣天使,還有最美逆行者們,這需要的是普通人,神興社區根據專職人員不足,急需志願者補充,實行專兼結合的原則,社區防疫小組研究決定通過社區志願者群發布信息,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消息發布後一個小時就有12人報名
  • 望遠鎮:守住社區管控第一道防線
    ,牢牢守住防線、穩住陣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醫護人員當場對李澤華進行測量體溫、辦理相關登記手續後,李澤華回到了小區的出租房中,一路上焦慮的心情才稍稍平復。「四包一」、「四服務」問卷,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多渠道收集隔離人員的需求建議。
  • 【抗疫一線黨旗紅】他們是社區疫情防控的主心骨、急先鋒 ——平塘縣城各社區(臨時)黨支部一線抗疫綜述
    作為縣城所在地的平塘縣金盆街道玉池社區、金龍社區、新興社區、北環社區,面對人流量大、人員結構相對複雜的實際,在縣委和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在現有4個黨支部的基礎上,及時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立了10個臨時黨支部,靈活用人、機動做事、特事特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攜手構築了一道抗擊新冠肺炎的有力防線,以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守護一方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構築社區防控堅強堡壘
    在社區居民委員會疫情防控指揮部,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安貞街道和安華裡社區開展聯防聯控情況介紹,對社區採取多項措施,落實防控責任等做法表示肯定。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安貞街道是如何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的?記者日前進行了採訪。
  • 抗擊疫情,建德各社區感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鄭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建德各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居民志願者、包聯單位、下派幹部、派出所民警、小區物業等多方力量,積極構建多支隊伍群防群治,實行疫情防控體系「全員抗疫」。在這最後一道防線前,湧現個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 疫情之下,美的置業、碧桂園、華潤等房企為何搶灘「智慧社區」?
    從紅外線測溫到無接觸門禁和電梯,從可視化巡邏到智慧管理平臺人口排摸,社區智慧化管理為疫情防控提供了質量和效率的「雙保險」。然而,智慧社區的火熱不是因疫情催生的「戰時需求」,而是近兩年來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一環和「最後一公裡」。有數據統計,2018年智慧社區市場規模約3920億元,並有機構預測稱2022年我國智慧社區市場規模近萬億元。
  • 同心抗「疫」(三):堅強防線
    兩個陣地,都攸關疫情防控全局。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構築起最堅強的防線。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推出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第三集《堅強防線》昨晚播出。「封城」之後,私家車不允許上路,去看病,只能由社區派車。一些居民打投訴電話,說社區派不出車來。此時,武漢市的120急救車輛根本無法滿足大量患者的轉運需求,各個街道開始自己找車、改車。潮水般的求助不斷湧來,社區工作者們在重壓下堅持。
  • 社區網格員疫情防控員李永博的心路歷程
    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國內疫情點狀爆發,承德周邊多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疫情風險,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加之春節即將來臨,人員流動性大、聚集性活動增多,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為切實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走進營子區鐵北路街道興煤社區第五網格。街道、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也是防控工作的主戰場。
  • 北京各區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近期,為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北京各區結合各自區情,出臺一系列防控舉措,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東城:出臺16項措施打好疫情防控戰 東城區出臺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16項措施,涉及解決用工困難、保障市場物資供應、強化資金保障、強化服務保障四方面。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用中藥湯劑撲滅武漢社區的新冠火苗
    不久前,他榮獲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仝小林意識到,如果控制不住社區這個源頭,將出現更嚴重的「醫療擠兌」。2020年1月29日,仝小林團隊和武昌區政府、武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湖北省中醫院商議決定在社區開展中醫藥防控,撲滅疫情「小火苗」,讓防控關口前移。 經反覆驗證,由18味中藥組成的「武漢抗疫方」誕生,該方子可以宣肺透邪、解毒通絡、避穢化濁、健脾除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