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飛禽莫如鴣,一鴣頂九雞。所說的鴣其實指的就是鷓鴣,意思就是鷓鴣渾身都是寶,不僅肉質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在我國原生的鷓鴣被列為野生動物受到保護,一些引進鷓鴣品種在國內的成功養殖,讓我們的餐桌上多了這道美食。
鷓鴣,肉厚骨細,肉質細嫩,很多古書裡都有記載,眼前這位就是這群鷓鴣的主人向東,也是德陽市羅江區源野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作為四川第一批引進鷓鴣的養殖者之一。靠著鷓鴣,向東實現了從一開始的打工仔到後來年入百萬的逆襲。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商品鳥的話,去年大概出了有17萬(只)左右,應該有17萬(只)左右。去年整體毛利潤有100來萬,接近200萬。
10年前,向東在成都市雙流區的一個加工企業,是一名從事機械加工的普通工人。在他24歲那年當了爸爸,初為人父的他,為了方便照顧家庭,決定辭去工作回到羅江,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妻兒。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就在2011年的時候,我把想法跟我老婆講了一下,我說我想回家創業。她當時說還是可以,反正我們還年輕,回來做點什麼都可以。回來的時候在致富經當中看到養殖竹鼠這一塊。講的反正利潤啊,各方面(都不錯),而且又好養,又適合我們四川的氣候。所以我就決定回鄉創業,把成都的工作辭了
向東取出自己打工積攢的7萬塊錢,經人介紹去內江的一個養殖戶那裡引進竹鼠種苗。沒有一點養殖經驗,不懂養殖技術,這第一批竹鼠在短短時間內就全部死掉。剛剛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就遭到嚴重損失,這一次的教訓會不會讓這個年輕的養殖戶學聰明呢?
向東妻子 劉豔
在這個過程當中呢,我們就是沒有一點經驗。然後呢,覺得人家介紹的感覺很輕鬆。這個東西很好養殖。但是拿到我們自己實踐當中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個技術我們就是一片空白。然後竹鼠呢就慢慢的生病。一隻只死去,導致我們血本無歸。
急於挽回損失的向東,認為養雞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如果養雞肯定能賺錢。立刻改造圈舍開始養雞,誰知養雞也並不像夫妻倆想像的那樣簡單,雞不長肉,隨之而來的禽流感也讓夫妻倆在肉雞養殖上虧了一大筆。
向東父親 向福禮
他們兩口子在成都上班一,年能掙幾萬塊錢。這下回來搞養殖業。基本上每年都要虧,每年都要虧,一直沒賺到錢
虧掉家裡全部積蓄之後,向東只好又回到成都打工,可不甘心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一年後,向東夫婦倆總結了前兩次的經驗,從當地的環境氣候出發,打算養一種市場行情波動小的動物。他又一次在致富經看到別人養鷓鴣,賺了大錢,經過打聽,他從外地買回了500隻鷓鴣種苗,嘗試著在自家院子裡養殖。毫無經驗的情況之下,直到鷓鴣出欄時還存活了一半。雖然沒有賺到錢,但這一次養殖鷓鴣的經歷卻給向東帶來了希望,也看到了這個小眾禽類的市場,他開始慢慢擴大養殖量。進回1000隻鷓鴣苗開始再次養殖。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我們就又跑到江蘇朋友和山東的朋友那邊去看了一下,他們畢竟幹了幾十年了。他們都幹了十多二十年了,他們的經驗豐富些。然後我們就借鑑他們的一些經驗,告訴我們怎麼弄。對以後的鷓鴣才好養。
有了失敗地經驗,有了成功人士的指點,向東的鷓鴣孵化過程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這樣一來,既節約了成本,又拓寬了銷路,除了商品鷓鴣,還可以出售鷓鴣蛋。
向東妻子 劉豔
鷓鴣的蛋呢,它比較細膩,非常適合小娃娃吃。但是我們這個鷓鴣蛋,給小娃娃(吃),每天只煮那麼一個鷓鴣蛋就夠了。要相當於三個鴿子蛋的營養。
隨著養殖需求增加,向東也慢慢擴建他的養殖圈舍,為了把自己的養殖場建設好,他到江蘇的鷓鴣養殖戶那兒參觀學習,向東根據鷓鴣的生活習性,設計了適合不同類型鷓鴣的圈舍,為了降低人工成本,還在圈舍裡安裝了自動除糞機,利用傳送帶將鷓鴣糞便進行清理。擴大了圈舍之後,向東更是建造了凍庫,增加了鷓鴣白條的存儲時間,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風險。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我們這個凍庫修建於去年四月份左右。以前我們都是用的冰櫃。冰櫃凍不了多少,而且保存期比較短。抗風險能力要低得多。自從有這個凍庫過後,我們現在的存儲量大大增加,而且品質也有大大的提高。
有了凍庫之後,向東就不再拘泥於附近市場的活體運輸,他把鷓鴣處理成白條,用自封袋包裝後冷凍,利用冷鏈運輸,降低了運輸風險,也讓鷓鴣能夠銷往更遠的市場。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向東
像這種我們一般發的最遠的,有發新疆、喀什那些地方,都有發貨。像廣東啊,河南啊,江蘇這些地方我們都有發,雲南這些地方都有發。只要這種包裝過後都不存在什麼質量問題。
現在,附近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向東養鷓鴣賺了錢,都紛紛開始鷓鴣養殖,向東也把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面對鷓鴣目前的銷售狀況,向東夫婦倆還在努力,有想法對鷓鴣進行產品的深加工,做成包裝熟食,讓鷓鴣成為羅江區的特色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