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你最能|回鄉創業小青年,養殖鷓鴣年入百萬

2021-01-13 騰訊網

俗話說,飛禽莫如鴣,一鴣頂九雞。所說的鴣其實指的就是鷓鴣,意思就是鷓鴣渾身都是寶,不僅肉質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在我國原生的鷓鴣被列為野生動物受到保護,一些引進鷓鴣品種在國內的成功養殖,讓我們的餐桌上多了這道美食。

鷓鴣,肉厚骨細,肉質細嫩,很多古書裡都有記載,眼前這位就是這群鷓鴣的主人向東,也是德陽市羅江區源野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作為四川第一批引進鷓鴣的養殖者之一。靠著鷓鴣,向東實現了從一開始的打工仔到後來年入百萬的逆襲。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商品鳥的話,去年大概出了有17萬(只)左右,應該有17萬(只)左右。去年整體毛利潤有100來萬,接近200萬。

10年前,向東在成都市雙流區的一個加工企業,是一名從事機械加工的普通工人。在他24歲那年當了爸爸,初為人父的他,為了方便照顧家庭,決定辭去工作回到羅江,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妻兒。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就在2011年的時候,我把想法跟我老婆講了一下,我說我想回家創業。她當時說還是可以,反正我們還年輕,回來做點什麼都可以。回來的時候在致富經當中看到養殖竹鼠這一塊。講的反正利潤啊,各方面(都不錯),而且又好養,又適合我們四川的氣候。所以我就決定回鄉創業,把成都的工作辭了

向東取出自己打工積攢的7萬塊錢,經人介紹去內江的一個養殖戶那裡引進竹鼠種苗。沒有一點養殖經驗,不懂養殖技術,這第一批竹鼠在短短時間內就全部死掉。剛剛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就遭到嚴重損失,這一次的教訓會不會讓這個年輕的養殖戶學聰明呢?

向東妻子 劉豔

在這個過程當中呢,我們就是沒有一點經驗。然後呢,覺得人家介紹的感覺很輕鬆。這個東西很好養殖。但是拿到我們自己實踐當中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個技術我們就是一片空白。然後竹鼠呢就慢慢的生病。一隻只死去,導致我們血本無歸。

急於挽回損失的向東,認為養雞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如果養雞肯定能賺錢。立刻改造圈舍開始養雞,誰知養雞也並不像夫妻倆想像的那樣簡單,雞不長肉,隨之而來的禽流感也讓夫妻倆在肉雞養殖上虧了一大筆。

向東父親 向福禮

他們兩口子在成都上班一,年能掙幾萬塊錢。這下回來搞養殖業。基本上每年都要虧,每年都要虧,一直沒賺到錢

虧掉家裡全部積蓄之後,向東只好又回到成都打工,可不甘心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一年後,向東夫婦倆總結了前兩次的經驗,從當地的環境氣候出發,打算養一種市場行情波動小的動物。他又一次在致富經看到別人養鷓鴣,賺了大錢,經過打聽,他從外地買回了500隻鷓鴣種苗,嘗試著在自家院子裡養殖。毫無經驗的情況之下,直到鷓鴣出欄時還存活了一半。雖然沒有賺到錢,但這一次養殖鷓鴣的經歷卻給向東帶來了希望,也看到了這個小眾禽類的市場,他開始慢慢擴大養殖量。進回1000隻鷓鴣苗開始再次養殖。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我們就又跑到江蘇朋友和山東的朋友那邊去看了一下,他們畢竟幹了幾十年了。他們都幹了十多二十年了,他們的經驗豐富些。然後我們就借鑑他們的一些經驗,告訴我們怎麼弄。對以後的鷓鴣才好養。

有了失敗地經驗,有了成功人士的指點,向東的鷓鴣孵化過程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這樣一來,既節約了成本,又拓寬了銷路,除了商品鷓鴣,還可以出售鷓鴣蛋。

向東妻子 劉豔

鷓鴣的蛋呢,它比較細膩,非常適合小娃娃吃。但是我們這個鷓鴣蛋,給小娃娃(吃),每天只煮那麼一個鷓鴣蛋就夠了。要相當於三個鴿子蛋的營養。

隨著養殖需求增加,向東也慢慢擴建他的養殖圈舍,為了把自己的養殖場建設好,他到江蘇的鷓鴣養殖戶那兒參觀學習,向東根據鷓鴣的生活習性,設計了適合不同類型鷓鴣的圈舍,為了降低人工成本,還在圈舍裡安裝了自動除糞機,利用傳送帶將鷓鴣糞便進行清理。擴大了圈舍之後,向東更是建造了凍庫,增加了鷓鴣白條的存儲時間,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風險。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 向東

我們這個凍庫修建於去年四月份左右。以前我們都是用的冰櫃。冰櫃凍不了多少,而且保存期比較短。抗風險能力要低得多。自從有這個凍庫過後,我們現在的存儲量大大增加,而且品質也有大大的提高。

有了凍庫之後,向東就不再拘泥於附近市場的活體運輸,他把鷓鴣處理成白條,用自封袋包裝後冷凍,利用冷鏈運輸,降低了運輸風險,也讓鷓鴣能夠銷往更遠的市場。

羅江區源野珍禽家庭農場負責人向東

像這種我們一般發的最遠的,有發新疆、喀什那些地方,都有發貨。像廣東啊,河南啊,江蘇這些地方我們都有發,雲南這些地方都有發。只要這種包裝過後都不存在什麼質量問題。

現在,附近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向東養鷓鴣賺了錢,都紛紛開始鷓鴣養殖,向東也把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面對鷓鴣目前的銷售狀況,向東夫婦倆還在努力,有想法對鷓鴣進行產品的深加工,做成包裝熟食,讓鷓鴣成為羅江區的特色農產品。

相關焦點

  • 從小被疾病纏身,他選擇養殖鷓鴣創業救治更多人
    他心中的如意算盤油然而生,他趕緊進一步了解,姬廣闊發現鷓鴣養殖的市場前景很廣闊,國內年需求量約5000萬隻,而出欄量只有300萬隻。按捺不住內心想要創業的衝動,和妻子商量過後,和妻子到南方鷓鴣養殖基地去考察,了解到養殖鷓鴣是一條風險小、效益高的致富門路。
  • 網傳年入百萬的蚯蚓養殖項目分享
    蚯蚓養殖「年入百萬」近期在尋找農村創業好項目時,無意中看到網上在傳播「養蚯蚓年入百萬」的視頻。仔細了解過後,決定今天分享給廣大網友。蚯蚓俗稱「地龍」、「曲鱔」等,在農村是很常見的一種生物。大平二號蚯蚓蚯蚓的養殖價值首先,蚯蚓不單單可以做釣餌。
  • 創業還得腳踏實地做實事,他養殖鷓鴣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
    丁華東是個整天都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就是因為他的急於成功的心裡導致他欠下30萬元的債務,後來又因為他的這種心態成功翻身,靠著養殖鷓鴣,一年銷售2000萬元。丁華東曾經幹過保安,送過快遞,可他覺得這些掙錢速度都太慢了,他滿腦子一直想的都是掙大錢,掙快錢。
  • 農村養殖:鷓鴣的養殖方法,考驗養殖人的精細程度,你了解多少
    農村養殖:對鷓鴣的養殖方法,考驗養殖人的精細程度,你了解多少不知大家對各種鳥類有什麼初步的印象,小時候家住在農村,除了與小夥伴們去爬樹摘花,下河捕魚之外,不少調皮的朋友應該還會用簍子去捕鳥吧鷓鴣有趣的是不常常飛行,而更喜歡在地上行走,但是可別小瞧它,它的飛行速度很快,迅速的叼螞蟻、蚱蜢等其他動物來用餐,鷓鴣分布範圍很廣,常常遊行於各國之間,最主要在東南亞等地都能看到它嬌小而又迅捷的身影。鷓鴣還是個出色的歌唱家,尤其是雄鳥,在春暖花開之際,成群結隊的雄鳥齊聚在一起,齊聲放歌,送去一陣陣清亮的歌聲,給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機。
  • 千島湖養殖珍禽 鷓鴣聲聲喚知音
    辛棄疾的詞句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在前些時禽流感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在千島湖深山裡養殖鷓鴣的王師傅真是一籌莫展。昨天,他致電每日商報18創富熱線,想為鷓鴣尋找銷路。  鷓鴣原是野生珍禽,原產於中國的西部、北部和東部;在國外產於俄羅斯、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克什米耳等地。全長27.0-37.0公分,體重400-500克,比鴿子大一些。
  • 鱘龍魚養殖一年回本,葉志紅回鄉創業一年純賺30萬元
    把這一池魚賣了,他們家投資養殖鱘龍魚的本錢一年就收回來了,怎麼能不高興呢?葉志紅說,能有這樣的成就,還要感謝政府鼓勵青年回鄉創業的好政策。 葉志紅是南雄市瀾河鎮上瀾村人,畢業後到珠三角為一家物流公司打工,一個月的收入也有幾千元。去年底,他的父親準備搞特色養殖,讓讀過幾天書的兒子回來一起創業,養殖品質較高的鱘龍魚。
  • 鷓鴣養殖不容易,注意細節比較多,養殖小鷓鴣更要細心一些
    大家好,歡迎收看阿豆帶你了解三農!養殖鷓鴣不僅僅是需要把它的生活地點保持的比較乾淨,以及定期給鷓鴣養殖舍消毒就可以養殖它了。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出現了病蟲害,我們及時治療就可以保證鷓鴣健康成長。小編先來給大家說一說鷓鴣需要的生長環境都是什麼樣的,這樣你們就知道為什麼小編說需要非常細心的人才能養殖鷓鴣了。首先來聊一聊鷓鴣對溫度的要求,要求最嚴的當然是剛出殼的小鷓鴣。從剛剛出殼算起一直到第15天的時候,養殖戶要把養殖舍的溫度提高到30度到35度的範圍裡。
  • 鷓鴣養殖 可掙大錢
    我想諮詢關於鷓鴣養殖的一些問題,不知道目前的鷓鴣市場行情如何,是否具有養殖價值。  讀者 崔玉鈞    崔玉鈞朋友:  就你諮詢的問題,我們通過諮詢專家和查閱資料,現答覆如下:  鷓鴣為雞形目、雉科、鶉屬,是可供觀賞、食用、藥用的野生珍禽。
  • 廣東近億隻人工養殖鷓鴣被當做「野味」賣不出
    萬般無奈之下轉行養起鷓鴣,至今是養殖的第四批。第一批養殖的一萬隻鷓鴣因為技術問題損失過半,現在好不容易技術熟練了,打算擴大養殖再建一個場,風機和保溫等設備都買好了,誰曾想又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養殖業真是太難了,怎麼頭頭碰著黑。原本還計劃年後著帶動其他賦閒的養戶養殖,也好填補此前的飼料欠款,但現在......」 「鷓鴣怎麼就是野生動物料呢?」
  • 鷓鴣養殖效益高
    >     6月27日,在洛陽高新區豐李鎮東軍屯村河南科大鵪鶉種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公司負責人王海亮(右二)在向參觀者介紹剛養殖的鷓鴣。這家以養殖鵪鶉為主業的養殖基地2019年共銷售鵪鶉種苗300萬隻,帶動100餘戶養殖戶增收致富。今年,該公司從南方引進鷓鴣飼養獲得成功,養殖鷓鴣的經濟效益是鵪鶉的3倍。
  • 養殖品質好的鷓鴣,注意它們的生活環境,了解鷓鴣的生活習慣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內容是如何養殖鷓鴣。對於鷓鴣這種生物,相信很多人都會很陌生,有些人甚至會聽都未曾聽過這樣的一種生物,那麼,鷓鴣究竟是一種怎麼個樣的生物呢?其實,鷓鴣這種生物你可能早就看到過這種生物,可能只是因為不同地區對鷓鴣的叫法不一樣,所以,有部分人們會對鷓鴣這樣的一種生物感到陌生,但是,對於一些農戶而言卻是一種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
  • 小個子的鷓鴣,是怎樣養殖的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由於時代的不同,現在有很多的野生禽類被大家進行人工養殖。這種養殖方式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的經濟,小編覺得這種方式還是比較可取的,但是養殖鷓鴣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養殖鷓鴣,大家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那麼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鷓鴣的養殖方法有哪些,養殖又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 新疆和田:鷓鴣養殖鋪就村民脫貧致富路
    「和親戚合夥,養了2700隻鷓鴣,成活了2000隻,賣了3.6萬元。給其餘倆親戚分紅1萬元,我的收入 達到了2.6萬元。」9月15日,阿卜杜合力力·奧布力喀斯木開心地告訴記者。阿卜杜合力力曾是和田縣朗如鄉朗如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新疆和田縣朗如鄉探索鷓鴣養殖產業
    1月10日,記者來到和田縣朗如鄉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裡,看到一隻只色彩斑斕的鷓鴣不停地搶食飛躍,整個雞舍格外熱鬧。和田縣朗如鄉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年底,按照「村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鷓鴣養殖,通過將種鷓鴣集中養殖培育孵化,逐步形成鷓鴣規模化養殖基地,達到全鄉5162戶中3000戶參與養殖,200人通過鷓鴣養殖,實現長期穩定就業,並實現全鄉15個行政村通過折股量化使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
  • 福建華安童淼森:守「初心」回鄉創業助振興
    「堅守初心,回鄉創業助發展」,這是童淼森在離家十餘年後依然不忘的初心,也是他創辦養殖場飼養蛋雞,生產「初心蛋」的初衷。如今,第一場雞舍已經開始生產,雞蛋產量也是逐日上升。作為養殖現場負責人的童淼森回鄉創業,在他看來,選好項目很關鍵,以市場為導向,產銷對路,鄉村創業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 鷓鴣的養殖要點,在室內養殖與野外養殖時具體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鷓鴣這種動物,它不僅有一個很悅耳的聲音,但也有非常美味的肉和蛋。但是很多人對這種動物並不是特別的熟悉,當你看到一隻鷓鴣的時候,很難分辨出它是那種動物,也很難叫出它的名字?野生的鷓鴣一般在3 - 6月產卵繁育,這是季節性的規律。人工繁育的產蛋量與野生的產蛋量基本相同。蛋的產量很低,而且一般情況下不能一年到頭都產蛋,每年差不多只能產20個蛋。鷓鴣繁育性能的好壞,除了父母遺傳的因素外,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營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2)性成熟。
  • 90後美女為替父還債,辭職回鄉養殖「淡水石斑魚」,今年入千萬財
    眾所周知,淡水石斑魚是一種生長速度特別快、抗病能力強的魚類,因為其肉質鮮美,更是一種商品魚,現今市場對其的需求量非常之大,不少農戶因養殖它而發家致富。有這麼一位90後美女,她為替父還債, 辭職回鄉養殖「淡水石斑魚」,今年入千萬財,她就是——王女士。王女士養殖的淡水石斑魚跟別人不一樣,不僅種植面積非常的大,每天來訂購的經銷商都絡繹不絕,她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
  • 80後小夥孫志超愛研究,養殖點子一個接著一個,養殖鷓鴣非常成功
    沒錯,孫志超養殖的就是鷓鴣,孫志超養殖的鷓鴣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在養殖鷓鴣的過程中的問題,他也研究出解決的方案了。孫志超回到農村養殖鷓鴣也是分析了很久,他知道現在傳統養殖行業競爭力很大,如果自己去搞傳統的養殖行業,沒有很大的規模,那麼自己就不會成功,所以孫志超決定養殖一些大家還沒養殖的東西,那就是鷓鴣。
  • 鷓鴣有哪些具體養殖條件,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養殖的注意事項
    ,這也就是我們大家可以進行鷓鴣養殖的一個大勢所趨。當然,看著如此大好的特種養殖行業前景,各位有養殖方向上考慮的朋友們,想必早已經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吧,不過任何地養殖事業可都是有風險的,更何況是我們的鷓鴣養殖呢,所以說如果想要獲得不俗的收益,在鷓鴣的養殖過程之中大顯身手的話,一些養殖所需要的必備條件,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大家又都是否了解呢,不妨跟著今天小編的介紹,一起走進鷓鴣養殖的解析分享,為我們的養殖事業添磚加瓦,做足準備。
  • 小鷓鴣成就致富夢想
    日期:[2010年02月02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小鷓鴣成就致富夢想 ——單縣農民丁書秦的養殖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