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殖:對鷓鴣的養殖方法,考驗養殖人的精細程度,你了解多少
不知大家對各種鳥類有什麼初步的印象,小時候家住在農村,除了與小夥伴們去爬樹摘花,下河捕魚之外,不少調皮的朋友應該還會用簍子去捕鳥吧,小時候的小遊戲的的確確發生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今天要說的一種鳥就是鷓鴣,鷓鴣也稱作中華鷓鴣,歷史還算是比較久遠,它的體型比較小,在農村裡飛的時候常常成為調皮熊孩子的互相競爭獵奇的目標,要去捕鳥自然是要知道鳥何時是出現的高峰期,鷓鴣一般出現於清明到立夏兩個節氣之間的時候,而且一般挑選在矮小灌叢或者雜草叢中棲息,它尤其喜歡的是上頭有稀疏樹葉遮擋,下面有落葉和少許草的地方,不喜歡在空曠的環境中飛翔,可能鷓鴣也是缺少安全感的吧,他們經常選擇清晨,太陽剛剛露頭的時候或者是太陽即將下山的黃昏時段兩三成對出來覓食,並且還經常更換落腳的地點,是個實打實的「流浪者」。
鷓鴣有趣的是不常常飛行,而更喜歡在地上行走,但是可別小瞧它,它的飛行速度很快,迅速的叼螞蟻、蚱蜢等其他動物來用餐,鷓鴣分布範圍很廣,常常遊行於各國之間,最主要在東南亞等地都能看到它嬌小而又迅捷的身影。鷓鴣還是個出色的歌唱家,尤其是雄鳥,在春暖花開之際,成群結隊的雄鳥齊聚在一起,齊聲放歌,送去一陣陣清亮的歌聲,給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機。
除了小時候農村經常抓鷓鴣來玩之外,還有經常有人特意來捕捉鷓鴣拿到市場上去賣,尤其是送到飯店的後廚,就是看中了鷓鴣的肉質鮮美,口感非常好,是個出色的美食產品,在明朝的一本著名的醫家藥典中也提到當時就有人用用鷓鴣來烹飪美食,所以可見鷓鴣用作美食很早就發生了,如今在南方,不少病人還會以各沙參、桂圓等產品與鷓鴣同燉,能起到滋補的效果。也是受到這種刺激,所以更多人專門來特意抓捕鷓鴣,這樣就直接造成了鷓鴣的數量大量減少,野生的鷓鴣受到了威脅,難以生存。單單鷓鴣的養殖範圍逐漸擴大還不足夠,所以出現人工養鷓鴣的產業,迎合市場的需求。但是在養殖管理上,可不要掉以輕心,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鷓鴣是個喜歡溫暖害怕寒冷的動物,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光照條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光還分多種看不見的顏色,不同的顏色對於鷓鴣的生長速度也是考驗一個成熟養殖員的標準之一,所以在鷓鴣的幼年階段,常常會在晚上時候還會增加光照,促進他們的生長速度,以便於長大快速產蛋。除了光照之外,必要的溫度條件也是需要人為細心控制的,例如剛出生的鷓鴣,它自身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弱,而且免疫力也比較低,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人為保溫了,隨著它們逐漸生長而降低溫度。
鷓鴣不喜歡吵鬧的環境,所以在飼養鷓鴣的同時避免多種動物混養,而且可以採用立體養殖,這樣的話就會大大減少鷓鴣的生病率,同時還有一種養殖方式是分開養殖,也是為了避免內部打架,要知道,鷓鴣是一種好鬥的鳥類,容易互相爭強領地而產生矛盾,分組養殖還能提高產蛋率,並且能減少飼料用量。但是在鷓鴣年幼的時候,除了飼養三到四次之外,還要放置專門餵養鷓鴣的飼料,等到稍大一些,還要加菜,加上青菜、蚯蚓之類以保證它的生長。
在飼養鳥類的時候是必須要注意管理和清潔的,不然染上了病就還要費心費力的去解決,所以一開始就要注意養殖環境的衛生乾淨問題,前提是不要驚擾到鷓鴣,還有定期給鷓鴣打疫苗,這樣養出來的鷓鴣才會健康正常,賣到市場上的時候大家也都放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