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實驗內製出液態的光,愛因斯坦第五大預言或將成為現實

2020-12-04 黑洞先驅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留下八大預言,現如今,已有越來越多預言成為了現實。近期,科學家稱,愛因斯坦第五大預言——「第五態物質可存在」也將成為現實。

什麼是第五態物質?第五態物質即是物質第五態,指的是在超強壓力與超低溫度中,物質內部的原子可能會出現被「壓碎」的情況,原子被「壓碎」後,原子內的電子便會被「擠」到原子外部,初步形成電子氣體,在與外部環境中不同微粒進行結合後,最後通常會形成密度極大的超固態物質。

以光為例,從化學性質來看,光無色也無味,它是一種每天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感受到它卻無法真實地觸碰到它的物質。而愛因斯坦所說的第五態物質則是將光形態化,讓光成為一種液態化物質,不再是來無影去無蹤。

愛因斯坦曾說,或可通過科學手段改變外部環境,讓光成為被稱作「第五態形態玻色」的物質。在愛因斯坦的思路中,要讓光變為這種特殊物質,外界溫度至少要在零下273攝氏度以下,只有在此種溫度下,光內部的原子才可被將整合到一起。

從客觀角度出發考慮,要將周圍溫度降至零下273攝氏度及以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此,早前,科學界對於第五態物質的研究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近日,有科學家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即使不給光創造極低溫的環境,在常溫下,也可將光製成愛因斯坦預言中的第五態物質。

在實驗室中,實驗人員選用了一塊約130nm的有機分子塊,採用高速雷射對這一有機分子塊進行衝擊,使光子被分離出來。而後迅速使光子與有機分子內其他物質結合,便產生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液態光。

值得一提的是,液態光雖以液態形式存在,但它本身的性質與普通的液態物質的性質存在諸多不同。最明顯的是,普通液態物質在受到外部幹擾時往往會泛起漣漪,而液態光由其本身具有摩擦性,受外界幹擾時並不會泛起漣漪。

形如普通液態物質,其內部性質又與普通液態物質有所區別,我們不得不感嘆愛因斯坦是一個思維超前的科學家,能夠想像出如此特殊的物質!試想一下,若未來液態光能被用在宇宙飛船製造方面,是否意味著飛船可以光速飛行,人類星際旅行夢是否就有望變為現實了呢?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預言被驗證之後,竟然得到光是液態的!是如何做到的?
    愛因斯坦在辭世之前雖然燒毀了自己的筆記,但是他還留下了一些理論雛形,並未得到實驗的證實。由於那時的科技和現在差距甚遠,設備的發展遠遠的達不到愛因斯坦理論的層次,再後來他辭世之前留下的一些預言也被一一驗證。愛因斯坦關於第五態物質的預言在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驗證下,也得到了驗證。
  • 愛因斯坦的預言還有一個沒有實現,可是科學家卻不希望它成為現實
    可是這些科學家的預言都無法跟愛因斯坦的預言相比。很多科學家的預言在未來很難實現,而愛因斯坦的預言則基本都一一實現了。比如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在2016年的時候被初次證實,預言的黑洞也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預言的時間可以扭曲膨脹也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並且我們現在還將其應用。
  • 愛因斯坦的預言還有一個沒有實現,可是科學家卻不希望它成為現實
    比如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在2016年的時候被初次證實,預言的黑洞也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預言的時間可以扭曲膨脹也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並且我們現在還將其應用。由此可見,愛因斯坦100多年前的那些預言,可不是完全的沒有根據的天馬星空,那些預言都是愛因斯坦通過自己的理論,經過縝密的分析數據才得出的結論。
  • 人類首次在室溫下造出「液態光」!科學家在物質第五態上再突破
    如果光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它會發生什麼?這並不是一個腦洞。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液態光,讓光像水一樣在某個物體周圍流動、彎曲和環繞。圖 | 藝術家對液態光的想像動畫此次突破由義大利CNR納米技術研究所和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 6 月 5 日的《自然·物理》上。
  • 科學家首次發現物質的第五態,證明了光也可以是液態
    日常生活中,光是看得見摸不著的,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光是可以變成液態光,屬於一種超流體。要想製造出液態光出來是很困難的,因為液態光的形態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種形態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只有在零下273攝氏度才可以實現這種物態。
  • 愛因斯坦留下的預言,發現最後一個或將成真?讓科學家感到費解
    對於科學界來說,愛因斯坦可謂是一個傳奇的科學家,他的一生都是十分的傳奇,並且讓人尊敬,同時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當時愛因斯坦留下的三個預言,直到現在最後一個或將成為現實,其它兩個可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 除了氣體、液體、固體之外的第五態——液態光
    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液態光,讓光像水一樣在某個物體周圍流動、彎曲和環繞。其實,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光的確可以變成液體,成為一種超流體,但是,要實現這種效應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因為液態光屬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種凝聚態的又稱為「物質的第五態」(共有六種物態,其他五個分別為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
  • 「光」或能成為液態,科學家:這種形態稱為「第五態」
    「光」或能成為液態,科學家:這種形態稱為「第五態」物理學家們在日常室溫的條件下首次完成了「液體光」的創造,使得「液體光」這種聽起來形式奇異的物質,在今後的製造中更加容易獲得。但是在上述的極端環境下,光也可以如同液體一般進行流動,而且可以繞著物體進行流動。科學家們對Bose–Einstein 凝聚態這種形式的物質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物質狀態下,所有的物體規律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已經不再屬於經典物理的範疇,而是轉向了更高深的量子物理的範疇,而且這種Bose–Einstein 凝聚態表現出非常顯著的波動性。
  • 黑洞並不是愛因斯坦預言的?科學家:預言黑洞的那個人比愛因斯坦早...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現象,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為黑洞進入科學領域鋪平了道路,而這並不是他真正的意圖。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系列廣義相對論的演講,聲稱空間和時間是一個連續體,可被任何有質量的東西扭曲,扭曲的結果就是引力,即引力是空間和時間扭曲的結果,並迫使一切物體,從光到行星,甚至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沿著彎曲的路徑穿過空間。
  • 愛因斯坦有四個預言,其中三個已經被證實,一個足以改變
    愛因斯坦,我想我們都應該熟悉他,他是科學的象徵,他在科學上有很多預測,經過時間篩選,這些預測逐漸成為現實,例如,時鐘慢效應和智能守恆,以及光的偏差和雷射都是愛因斯坦的預言,他畢生致力於科學,在他面前沒有一個愛因斯坦沒有他的專業核能概念,辛勤付出的發展沒有可能會那麼順利。
  • 光也可以變成液體嗎?科學家發現第五態,光也能像水一樣流動
    筆者-小文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最常見的物體形態是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除了氣態以外,其餘兩種形態是最普遍的,也是人們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光的傳播不需要任何的介質,因此光可以在宇宙真空環境下傳播,而當光遇到物質的阻擋時就會發生折射,我們常見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光,也是折射的結果。雖然水面上躍動的光看起來就像是液態一般,但實際上,想要實現光的液態還是非常複雜的,早在上個世紀中,愛因斯坦就預言了液態光,也就是「第五態」的存在,也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愛因斯坦預言除了黑洞,還有哪些預言?說出來你別不信
    愛因斯坦在1907年根據等效原理預測了光的引力紅移,即遠離引力場觀察時1925年,科學家首次嘗試測量天狼星-b光譜的引力紅移,但由於來自主星天狼星的光汙染,這個結果被認為不可用。1954年,波普爾第一次精確地測量了白矮星的引力紅移。1959年,龐德-雷貝卡實驗通過測量由穆斯堡爾效應產生的伽馬射線光子的波長變化,首次從實驗上證實了這一點。
  • 科學家是如何用6個例子檢驗出,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無間可摧的!
    它是愛因斯坦賜予天文學的禮物。例如,前景星系團可以彎曲並放大遙遠背景中原星系的光線,讓宇宙學家可以一瞥宇宙的早期時代。3.光的引力紅移還有第三個預言佐證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這三大經典實驗是證實廣義相對論的關鍵,而第三個實驗是他唯一沒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的實驗。
  • 科學家發現了愛因斯坦曾預言的時間晶體
    愛因斯坦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天體學家,尤其是他的相對論對現代物理家的意義非凡。愛因期坦一生中提出過很多理論,而且也有不少的預言。後來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驗一一證實了不少愛因期坦的預言。
  • 除了黑洞,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有哪些預言?
    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不過黑洞並不是愛因斯坦本人預言的,而是科學家史瓦西。其實愛因斯坦很反對,還專程寫了一篇論文反對。當然,後來更多的年輕科學家站到了史瓦西的這邊,這種事情其實在整個科學史都很常見。科學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薛丁格不動薛丁格方程」,指的就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薛丁格自己搞出來的波動方程,自己不能接受這個方程的物理意義。
  •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造出「黑洞」!或證明霍金最偉大預言!
    通過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霍金極富遠見地預言黑洞並非絕對的黑,它也不是只進不出,而是緩慢的釋放輻射,直至完全蒸發。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造出黑洞,尋找早期宇宙產生的黑洞輻射跡象更是難上加難,霍金的這一天才理論始終無法得到證實。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物理學家在實驗室裡造出了一個「聲波」黑洞,為霍金輻射理論提供了最新證據。
  • 48小時內,400萬蜜蜂神秘死亡,愛因斯坦的預言或成真?
    愛因斯坦是成就非凡的大科學家,上個世紀上半葉獨自提出相對論佔據了經典物理學的一半江山,參與並且做出很大貢獻的量子力學成為經典物理學的另外一半江山。很多吃瓜群眾抓著愛因斯坦的這個「蜜蜂預言」不放如獲至寶,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同時也是一位普通的人,他對於各方面的領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只不過不會像物理學那麼權威罷了
  • 愛因斯坦預言中了!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進入到20世紀以來,過去的100多年裡,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可以說是從0到1的突破,特別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直到今天,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路上的燈塔。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一個神秘的詞——引力波。什麼是引力波呢?
  • 如果生命被吸入到黑洞裡面,將經歷什麼?愛因斯坦百年前已給答案
    照片裡面的那顆黑洞是位於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經過科學家計算,這顆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6億倍,黑洞的事件視界直徑960億千米,相當於88.85光時(光時:光在一小時走過的距離),而該顆黑洞的吸積盤直徑則高達4300億公裡,約等於400光時,由此可見這顆黑洞有多大。
  • 5個常見的末日預言,科學家闡述它們為何不會成為現實
    世界末日的傳聞一直不斷,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專門就瑪雅末日預言發表過闢謠的聲明,行星撞地球、地球大停電、地球磁極將翻轉等等的末日預言到底會不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