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內的進口消費品市場整體趨勢是選擇更豐富、價格更優惠,但眼下可能還不會看到價格「應聲而降」。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記者 |馬越 趙曉娟
歷時8年,「全球最大自貿區」終於誕生——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
RCEP得到多方矚目,在於它的規模和影響力。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東協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在總人口量、經濟體量和貿易總額方面均佔全球總量的約30%。
加快區域內貨物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是成員國的一大共識。根據協定,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
眼下,國內進口消費品市場正在不斷增長。根據商務部數據,在2019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售出產品類型中,化妝品、糧油食品和日用品進口額排名前三,佔比依次為34.8%、24.7%和9.6%;從原產地看,進口商品最多來自日本、美國及韓國,分別佔比19.1%、13.9%及10.7%。
而RCEP的籤署,與普通消費者的關係有多大?
備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進口商品,不少都來自RCEP的成員國,比如韓國的化妝品,日本的電子產品、化妝品、日用品和食品,泰國的大米,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乳製品、葡萄酒和肉類等等。
可以預見的是,RCEP協定達成後,未來國內的進口消費品市場整體趨勢是選擇更豐富、價格更優惠,但眼下可能還不會看到價格「應聲而降」。
「RCEP為區域自由貿易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從短期來看,RCEP尤其是對跨境電商的影響不太大。」天貓國際向界面新聞分析稱,「我國在與包括東協10國,日本、韓國、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在內的國家本身就已經籤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此基礎上發展的跨境電商的模式,商品進口本身就是零關稅的。跨境電商集中在消費品,而RCEP更多影響的是一般貿易大宗商品和生產原料。」
事實上,中國已經連續5年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最近的一輪是2020年1月1日調整的部分商品進口關稅,850餘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587種商品關稅降幅超過50%,關稅降為零的商品品種超過180種。
以紐西蘭的乳製品為例,根據2008年籤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紐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自2008年起,中國從紐西蘭進口的各種乳製品關稅逐年降低,其中2019年原料奶粉協定關稅降至零,2019年起,從紐西蘭進口的所有乳製品協定關稅均降為零。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另外從2012年1月1日起,中國對紐西蘭葡萄酒以及魚、貽貝、龍蝦和鮑魚等生鮮及冷凍海鮮的進口關稅已經降到了零。對比之前的2011年,紐西蘭的葡萄酒類產品在中國適用的進口稅率在2%-4%之間。
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目前出口額最高的市場是中國大陸。2015年中澳兩國籤署自貿協定後,雙方政府公布了葡萄酒等產品未來五年內關稅的階段性減免方案。起泡酒以及小於2L容器的進口葡萄酒,在2019年的關稅降至零。
降低關稅可以降低企業的進口成本,但未必能直接反映在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化上,是因為價格由多方因素決定。
「關稅是根據商品的進口價格而非國內市場價格徵收的,對於以成本為基礎定價的大眾消費品降稅,能夠促進市場降價。但對於中高端的日用消費品,市場銷售價格通常是進口價格數倍以上。」2018年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朱光耀曾表示,抽樣調查表明,關稅在市場零售價格中佔比僅為0.4%至6.5%。
這也就是說,關稅對進口消費品零售價格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價格變化會有一定的延後。
多位從事進口貿易的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稱,進口消費品的售價也不會直接由企業決定,中間還要涉及代理商、分銷商的多層議價,而影響其價格的因素除了關稅,還有流通成本和營銷策略等等。
但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密切關注RCEP具體政策的落地。
蒙牛向界面新聞回應稱,近年來公司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尼通過自建和併購,開展奶源、產能、品牌布局,目前正積極推進海外業務之間的協同與整合。RCEP的籤訂,將實現東亞和大洋洲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全面提升包括乳業在內的貿易自由度和便利度,進一步改善乳業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
紐西蘭的恆天然集團告訴界面新聞,公司歡迎RCEP的籤署,該協定將進一步加強經濟一體化,簡化貿易規則和流程,並為出口商創造新的機會。
(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