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為資本輸出大國,要和日本在 RCEP 中資本逐鹿,誰贏?

2020-12-05 後浪兒財經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這不僅僅是一般的自由貿易區,而是有著統一的經濟規則,在區域內將會形成統一的經貿規則,便利的跨國經商環境,會有利於區域內的商品、技術、服務、資本、以及人員的流動。是一種經濟和資本的合作。

總結起來就是資本這兩個字,是區域內的資本輸出和資本流動。RCEP 不是一個單純的低關稅或者是零關稅區域。在資本順暢流動的情形下,區域內會產生一個高度經濟協作的情形,所以 RCEP 的影響會超過我們的想像。特別要觀察,在區域內兩個資本大國我們和日本,在區域內的資本輸出和投資上的競爭。

會產生三個重要的影響。

第一,在資本輸出,出口流動方面,如果我們勝過日本,那麼將會在區域內取得主導性的地位。

第二,如果區域內的資本流動順暢的話,RCEP 這個經濟圈,將會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經濟效能。

第三,在前面兩個情況成立的情形之下,區域內達到了高度經濟協作效能的時候,RCEP經濟區,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 的經濟區的影響力,也會外溢到其他地區,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那麼我們的影響力也會大增。

資本輸出是一個大國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個大國向周圍擴大影響力的一個方法。在現代社會中想要成為一個大國,基本上會有幾種方式呈現出來。經濟,軍事還有政治的影響力,這是三個基本的大國要素。但是一般沒有注意到資本這一項。

我們舉一個例子,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資本和美國的資金迅速崛起。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經濟受到戰爭的破壞,殘破不堪。1947年美國就啟動了一個馬歇爾計劃 (Marshall Plan),幫助歐洲國家重建。這個援助計劃包括了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總價值大約是 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筆援助相當於2006年的1300億美元。

當時全球只有美國有這樣的能力,隨著這項計劃進入歐洲,美國的影響力也就深植於歐洲一直到今天。從此之後,所謂的美援不是美金那個美元,而是美國的援助,就在世界各地通過各種各樣的計劃,到達全球許多國家,可能是用在經濟上也可能是在軍事上的援助,或者是在醫療等。

第二個案例,除了美國的援助之外,隨著美國的生產力增強,經濟在全球的高比重,還有科技,產業升級等,美國的私人企業,在海外不斷地擴張,成了和美國的援助(美援)相對應的資本輸出。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某種地步,適度的資本輸出這會是必要的,這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量或者是國力的外溢效應。這就好像當一個企業在某個地方做得很好,就想要將產品或者是服務擴展到其他的城市,這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也具備了對外輸出資本的能力和條件。

大約在十年前,差不多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國內也喊出了要走出去的聲音。

這包括了:

1)我們企業走出去,走到海外。

2)人民幣也要走出去,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

3)我們的資金,也要走出去。

除了這三個走出去之外,我們老百姓大量地跑到海外觀光,在國外買買買,這是伴隨著前面三個走出去的效應。

這十年來所謂的走出去,這個口號,喊得相當的響亮。但是碰到了問題什麼問題呢?

剛開始的時候,國外對我們的資金是很歡迎的。當國外的旅遊區,看到我們觀光客來了,在那邊買買買,什麼名牌皮包啦,珠寶衣服啦,甚至於是日本的馬桶蓋,都有很多的我們觀光客購買。

我們觀光客在那邊買買買,讓這些旅遊區的商店樂呵呵的。世界各國都喜歡看到我們的遊客。

然後一些我們國內的大款跑到歐洲去,買酒莊,又是要買球隊,財大氣粗,就像是 1980年代的日本人那樣,這也還好。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的資金,到國外去併購公司,買人家的技術,尤其是那些具備科技技術的公司。剛開始的時候人家也還接受,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就開始謹慎了,什麼威脅論,國家安全呀,就出來了。

再加上美國在那邊推波助瀾,一些國家就非常的警惕,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的理由,就開始限制我們的資金購買本國的企業。所以資金受到了阻礙。

另外一方面,十幾年來我們的公司也想要到國外去,購買礦山,油田或者是一些採礦的企業,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企業。但是他們拒絕了我們的併購意圖。到最後我們就算是有錢,也沒用,因為人家不賣。

我們也出現了一批,到海外去購買房子的海外購房潮,我們投資客 出現在美國加州、紐約州、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還有歐洲國家。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人家也埋怨你,說我們的投資客,把當地的房地產給炒高了。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講我們的投資客,炒高了當地的房價,於是一些國家就開始限制我們的投資客在當地買房子,這包括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有關我們觀光客,還有投資客,在海外買房,這種情形就跟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日本觀光客到海外旅遊,以及日本的投資客 到海外投資,去併購人家的公司情況相類似。

歐美政府對我們買買買的戒心,不會很快地消除。所以我們的技術研發必須要在相當程度上自己來。但是可以用一個更開放的市場和政策,歡迎海外的技術人員、工程師來到國內發展。

在這方面美國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但是外國對我們的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他們是歡迎的。

因為這樣可以帶來就業機會到當地。尤其是在RCEP 建立之後,有統一的規則,資本的流動也會比以前更加順暢,

可能有網友質疑說,這樣不好吧,把工廠移出國外,那不就降低了國內的就業率,豈不造成產業空洞化?其實這完全看你如何運用,一方面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轉出去,這完全看情況。

另外一方面,有需要的企業可以先將一些低端的生產線轉到東南亞國家,然後做全球布局,

到時候那會是全球的生產線,在全球的布局了,企業的規模更加擴大了也搶佔了市場。

1985年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五個國家,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籤訂了所謂的廣場協議 (Plaza Accord)。從此之後日元就大幅升值,這也迫使了日本開始把國內的工廠,往外遷移,日本從此變成了資本輸出大國。在當時東南亞國家和我們都是日本工廠遷移的主要目的地。

不僅僅是如此,日本的金融銀行業也開始向外擴張,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日本在外商銀行行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日本的資本輸出同時涵蓋了工業生產以及金融服務業。同時日本和美國都是亞洲開發銀行最大的股東。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持有的股份是 15.67%,美國的股份是 15.56%, 日本的股份比美國的稍微高一些。日本和美國掌控著亞洲開發銀行31%的股份,而我們只有 6.47%的股份,所以美國和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有絕對的影響力,沒有辦法繞開美國和日本對亞洲開發銀行的影響。

於是在提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時候也創設了亞投行,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文是 AIIB。

亞投行對標的就是亞洲開發銀行,因為一帶一路計劃有資金的需求,亞投行就是為了 一帶一路計劃在資金上,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

所以重點又來了,日本在東南亞國家經營了三十幾年,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同時日本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三十多年下來非常的可觀。這個投資包括了金融方面(資金)、工業生產,還有基礎建設。我們卻是後起之秀,雖然這幾年在東南亞的投資也很猛,但是比起日本三十幾年的累積還是遜色的。這幾年下來我們在東南亞的高鐵建設投資,看起來好像是超過日本了,但是在東南亞除了高鐵之外,日本還有許多其他基礎建設項目。

我們看一下數據。根據惠譽集團旗下的經濟研究機構,他們在今年6月的調查數據,還有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消息,日本在東南亞投資支持的基建項目總價值是 3670億美元,幾乎是我們的1.5倍,繼續地位列東南亞外資之首。

但是我們資本正在加速湧入,所以雖然日本幾十年下來的累積金額龐大,但是我們新湧入的資金勢頭非常猛,完全可以後來居上。

第一,剛剛說的,我們的資本在海外受到壓抑,尤其是美中貿易戰的緣故,在美國的打壓和勸說之下,一些國家對我們的資本,打上一個問號,保持著懷疑的態度。但是 RCEP 籤訂之後會有統一的經濟規則,對於跨境的投資,資金的流動,都有統一的規定,所以我們的資本在區域內會被一視同仁,不會遭受特殊的限制。

第二,我們的經濟體量遠遠超過日本。日本很難跟我們在東南亞比拼。我們經濟體量大,內力雄厚並且增長速度快,日本是沒有辦法比的。

第三,日本國家債務龐大,總債務金額大約是 GDP 的 234.9%,然而我們從事基礎建設的企業多半是國營企業,背後支撐的實力雄厚,加上有國營銀行的資金支持,真的要拼鬥的話,日本的公司還是沒法比的。

還有一個理由,我們的工業生產總值遠遠超過日本,又有全球最完善的供應鏈,對外輸出對外投資設廠的能量當然是強過日本的。

最後就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方面。由於我們的 GDP遠大於日本,許多私人企業不論是經營規模,還是資本的規模,都成了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公司。2020年全球五百強企業,我們有124家,美國是120一家,日本是53家。所以在私人企業方面,也都強過日本的。

另外,我們的網際網路科技,還有數字經濟方面,也都強過日本,僅次於美國。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微博、拼多多等。這些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東南亞國家,他們也想要跟上網絡時代,也想走進數字經濟。當他們要尋求幫助的時候,舉目四望最佳的合作夥伴還是我們。

我們舉一些例子。

2018年6月,阿里巴巴 宣布投資泰國 22億人民幣,阿里巴巴這是參與並且支持泰國的 經濟4.0,還有泰國政府所宣告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京東也積極布局東南亞,京東在2017年和2018年的時候,宣布了投資印尼的計劃。由於我們在網際網路科技、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物流、物聯網等,已經處於了世界的領先地位,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這些我們企業,會是他們最好的合作夥伴。

過去幾年我們資本受到了一些壓制,但是在 RCEP 這個經濟圈內,將能夠得到一個揮灑的空間。

可以從這個基礎上,慢慢經營,慢慢發揮,然後再擴展到其他地區。

還有一些議題。

1)在 RCEP 經濟圈中,數字經濟如何整合?

2)人民幣國際化這幾年,雖然有一些進展,但是進展的進度,還遠遠不夠。RCEP 經濟圈,對人民幣國際化,能不能有所幫助?

3)我們在西南地區,已經有很好的高鐵網絡,我們與東南亞地區,如何更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以及所需要的物流?

4)我們和歐盟的投資協定,能不能談得成?

請繼續關注,如果你對投資和經濟方面的知識感興趣,點個讚和關注,後浪兒的大錘給你帶來更多的案例剖析。

相關焦點

  • 紅杉資本、中金資本出手:哄搶100億半導體項目
    因此,當時鐵了心要 All in 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勢必要將IGBT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於是比亞迪頂著巨大壓力買下了寧波中緯,組建晶圓工廠,垂直整合IGBT晶片的全產業鏈。經過十餘年的研發積累和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應用,2018年12月11日,比亞迪正式公布IGBT4.0技術,國內車規級IGBT產業迎來重大突破。
  •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特別要推動債券市場發展
    他認為需要用制度設計來實現;第四如何構建大國金融,吳曉求教授認為大國金融的標誌是功能的強大、高度的市場化和國際化,而這樣一個強大的大國金融的基石是資本市場。還有就是要有強大的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功能,因此,要互換中國金融業的改革與開放。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優信赴美上市,誰在分享資本盛宴?
    截至目前,優信是第一家IPO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如未來成功上市,優信將成為中國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優信一上市,股東們的身價將隨之上漲,投資機構也要跟著吃肉喝湯了。獨角金融注意到,從優信集團2011年成立至今,共累計獲得近10億美元的融資總額,投資方中不乏騰訊、百度、老虎基金、KKR這樣的明星機構。
  • 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為資本逐鹿電動車打開新空間
    雖然最近幾天海外股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略有調整,但依舊無法撼動其成為年度資本市場明星,蔚來汽車今年累計漲幅超過1000%,高盛甚至將理想汽車的目標價直接從20.6美元提高到60美元。國內積極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傳統車企也開啟了新的上漲熱潮。
  • 資本市場沒有永動機
    由是,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抱團的機構投資者不停地賺錢、跑贏市場上其他絕大多數沒有被抱團持有的股票,買入這些基金的投資者賺了很多錢,上市公司也樂見其成地看著股價上漲。其實,正如物理世界沒有永動機一樣,資本市場上的盈利模式,除了通過創造真正實體經濟的價值實現,也不會永遠保持利潤的增長。
  • 網際網路和房地產,不能再被資本綁架(深度)
    中國的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雖然列居世界第二,但是客觀理性的看,還是必須要承認美國今天依然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世界第一大國,同時美國的現代化農業水平和種植生產效率,中國是望塵莫及的。當然,還有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美國已經保持了很久了。
  •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創業小學堂
    反之,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知名度越小,品牌的價值越低,其忠實的消費者就越少,勢必其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小,將導致利潤減少,被市場淘汰,其讓位的市場將會被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或服務代替。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品牌資本領域內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場現象: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或者說,贏家通吃。
  • rcep是什麼意思?rcep有什麼好處?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時間實際上開始於2012年,發起方為東協十國,協議最初是採取「10+6」的模式,除東協十國之外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印度六國,其中印度在2019年談判接近尾聲時宣布退出RCEP,因此本次達成的實際上是「10+5」模式的貿易協定。
  • 論經濟的組織資本與組織政策
    作為第一帝國強權,大英帝國不僅輸出商品、人力和資本,而且還輸出其社會與政治制度,成功地為解決全球化提供動力。」「就解決資源和軍事能力而言,美國不僅與曾經的大英帝國非常相像,而且某些方面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尼爾·弗格森,2013)。  可見,市場經濟在世界的擴展,依靠的是國家這一高度主體化的經濟體,以其強大的組織力量來實現的。
  • 2018亞洲產業與資本峰會發布上市公司『卓越董事會』獎和亞洲資本...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劉鋒帶來主題演講《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正視三大問題:一是業務模式如何轉型?業務模式應從規模銀行轉向價值銀行。二是風險管理如何落實?風險管理從傳統轉向全面風險管理。三是對外開放如何推進?對外開放要從「起步階段」轉向真正的「深度與廣度」。
  • 張首晟的資本往事
    張首晟帶到現場的科學前沿獎指的是,他在2013年3月因對拓撲絕緣體的理論預測和實驗證明獲得的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張首晟是最早研究拓撲絕緣體理論的科學家之一,很多人知曉這個聽起來有些過於學術的概念是來自於美劇《生活大爆炸》。劇中的物理學天才謝耳朵,在一次課堂上問學生:「誰知道什麼是拓撲絕緣體?」
  • 「新人類」基金vs「巴菲特」:誰將在流動性盛宴中跑贏?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新人類」基金經理vs「巴菲特」們:誰將在流動性盛宴中跑贏?「大約一個月前,我遇到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加拿大大型養老金客戶,他談起,一半在美國的基金經理都沒有經歷過 2008年金融危機。」 這是一個在環球股市擁有超35年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王國輝(Wong Kok Hoi)的感嘆。近期,美股又創新高。
  • 原理的形成和資本的作用
    自主創新一般是指科技創新,科技的自主創新將成為未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自主創新除了一般所指的科技對象以外,還包括特殊所指的文化對象,科技的自主創新表現了企業和國家的硬實力,而文化的自主創新表現了企業和國家的軟實力,科技和文化的自主創新符合科學哲學意義論的等效原理。
  • 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比拼 中國國力排名第六位
    中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 中國社科院今日上午發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 《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主要大國中排名      黃皮書就公眾關注的重大全球政治問題,聯合國改革,世界與地區政治,世界政黨動向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介紹。黃皮書中公布了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實測結果。
  • 能源資本:一種具有理論創新意義的認知革命
    作者以新穎的視角,從資本的角度看待能源,剖析出它的資本屬性,就是可以持續創造價值。我本人長期在能源領域從事技術、管理和宏觀政策研究及制定,看到作者提出的能源資本這個概念,眼前為之一亮。作者從人類能源史的演化過程以及能源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論證了能源的資本屬性,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 2020資本敗退影視圈:王長田王中磊稱對不起資本
    今年剛畢業的嘉琪,在一家知名電影公司從事電影宣發,他表示自己之所以在「寒冬期」進入行業,是因為自己「只會幹這個」以及「個人喜歡」,這兩個理由也成為採訪中被行業人士提及最多的留下來的原因。影視行業曾歷經了瘋狂的2016年,製片方只需要一個PPT,就能迅速找投資方要到投資。
  • 《能源資本論》連載——能源資本的雙因子幹涉理論(三)
    從這部著作及其兩位作者的身上,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搞學術研究的人,要在知識廣博的基礎上達到「精」和「專」。 此處節選《能源資本論》中「能源資本的雙因子幹涉理論(三)」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 投融資|閱爾基因宣布完成A輪融資,博遠資本和湧鏵資本領投
    本輪融資的主要投資者是博遠資本和湧鏵資本。融資所得款項將用於擴大其在美國和中國的商業團隊,開發新的NGS產品,以及各多項臨床產品的註冊審批。獨特的NGS技術受到資本青睞據公開信息,閱爾基因是一家領先的全球基因組學公司,擁有多項革命性的分子診斷技術,可將所有NGS平臺的測序成本降低50倍以上,並將qPCR、Sanger和納米孔測序的靈敏度提高100倍以上。閱爾基因在美國休斯頓、中國上海和中國蘇州均設有分部。
  • 從能源資本認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重大戰略思想
    能源資產要想轉化為資本,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平臺。技術平臺涉及不同形態的能源資產轉化為資本的各種技術手段,因此它也是能源資本持續創造價值的「遺傳基因」的「孵化器」。四是市場環境。商品交換和經濟運行必須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中才能進行。不同的市場環境,影響或決定著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的異質性。能源資產只有在市場環境中,才具備了轉化為資本的必要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