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創業小學堂

2020-12-05 騰訊網

關注我們

1

何謂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

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是指,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知名度越大,品牌的價值越高,其忠實的消費者就越多,勢必其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大。反之,某個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品牌知名度越小,品牌的價值越低,其忠實的消費者就越少,勢必其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小,將導致利潤減少,被市場淘汰,其讓位的市場將會被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或服務代替。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品牌資本領域內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場現象: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或者說,贏家通吃。

2

品牌資本馬太效實踐成功的案例

品牌資本的核心價值是標準和技術,衍生的價值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和品牌營銷系統的構建。

最高形態的資本是企業品牌價值;無形形態的資本是企業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固化形態的資本是企業的機器設備和不動產。對於企業來講,一流企業出標準,二流企業出技術,三流企業出產品,四流企業出效益。

企業惟有藉助航空母艦般的「品牌資本」在行業中利用制訂標準和塑造企業品牌形象,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尤其在軟體技術、電子技術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直至目前,一些科技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仍憑藉對很多領域技術標準的控制,左右著產業格局的變化。因此,企業只有極力創新、參與制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佔據品牌資本,才可能在自身領域佔領技術制高點,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高通、微軟、日本6C聯盟都是憑藉標準制勝中國市場的典型。CDMA相關技術在高通的運作下成為其所掌握的專利和國際標準,所有生產CDMA相關通訊產品的企業都必須向高通交納CDMA的入門費和使用費,高通由此一躍成為坐擁標準、日進鬥金的跨國企業。

星巴克公司品牌資本的馬太效應創造了成功的奇蹟,在華爾街,星巴克早已成為投資者心目中的安全港,過去十年間,它的股價在經歷了四次分拆之後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過了通用電氣、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微軟以及IBM等大公司。是什麼創造了星巴克奇蹟?將星巴克一手帶大的舒爾茨回答:「我們的最大優勢就是與合作者們相互信任,關鍵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在高速發展中,保持企業價值觀和指導原則的一致性。」

3

品牌資本馬太效應對營銷創新的啟示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之後,國內企業品牌資本的構建日益迫切,企業積聚絕對優勢的品牌資本,創造持續的價值,推動整合的市場資源,形成有形和無形的巨大財富效應,對於企業來說將會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積聚品牌資本是順應企業佔領市場最高點的現實需求。品牌資本是目前全球市場消費革命的源動力,不僅涉及到生活領域,而且也涉及經濟金融領域。人們在追求生活品牌的同時,對金融也必然有品牌的要求。國內的企業如果不培育自己的品牌,將來就難以滿足這些日益高新化的需求。

積聚品牌資本是持續創造價值的核心要求。沒有價值的品牌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品牌只有具有無形資產價值所具有的特性如制訂標準和擁有核心的技術,品牌只有具備向有形資產可轉化的價值,品牌只有與資本進行有機的對接,形成絕對的品牌資本優勢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源泉。

積聚品牌資本是整合營銷,創造財富的必由之路。品牌是需要營銷的,營銷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形成和確立是一個從認識到認知再到認可的過程,最後達到認同的目的。整合市場資源可以在更大範圍內營銷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品牌資本外在的表現形式為可量化的價值,品牌資本的內在表現形式為消費者心中的接受程度和評判標準。

中心簡介: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中心於2015年3月成立,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電子商務促進服務機構,隸屬於浙江省商務廳。中心按照「貫徹執行全省電子商務發展政策、服務全省電子商務企業、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宗旨,堅持「服務創造價值、數據創造未來」的發展理念,通過提供商務大數據探索應用、構建電商服務資源對接體系、搭建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平臺、推動浙江電商標準和品牌服務輸出、參與電商國際化進程,打造電子商務「數據中心、理論中心、服務中心、合作中心」,為浙江建設「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新型貿易中心」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我省「數字經濟」建設。

齊心抗疫

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中的哲學之馬太效應
    這就是「馬太效應」。   3、馬太效應實例   馬太效應在生活中有許多實例,比如企業就存在馬太效應。資本的核心價值是標準和技術,直至目前,一些科技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仍憑藉對很多領域技術標準的控制,左右著產業格局的變化。因此,企業只有極力創新、參與制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佔據品牌資本,才可能在自身領域佔領技術制高點,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 談談馬太效應-虎嗅網
    馬太效應是世界普遍現象,從頂級運動員明星的高回報到普通人的成功,從名聲到社會,從政治到經濟,大多數地方都存在馬太效應。因為馬太效應是一個很堅實的客觀規律,理解得越透徹,越能利用規律,從而實現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在經濟領域,馬太效應在不同行業的分布卻是不均勻的,強馬太效應行業和弱馬太效應行業的經營邏輯和方法有很大的區別。
  • 「馬太效應」是偽科學
    「馬太效應」的源頭是一個非常震撼我的小故事: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 馬太效應加劇!中國公有雲加速洗牌
    隨著馬太效應的不斷加劇,雲計算市場顯然已經成為巨頭們的「龍虎鬥」,後入局者、中小雲廠商突圍的難度加劇,一不留神,則隨時面臨「領盒飯」的風險。2020年剛開局,中國公有雲市場便暗流湧動。1月21日,蘇寧雲商城便宣布將於4月30日停止運營,原有雲商城服務併入更加聚焦業務支持的星河雲。
  • 財富界的「馬太效應」:那些一夜暴富最後卻返貧的真相!
    什麼是馬太效應?在20世紀60年代,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初次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歸結為「馬太效應」。其實,「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關鍵是要開啟馬太效應
    二、設定馬太效應目標,盡全力讓自己不斷擁有當我們在擁了一樣讓自己的生活變美好的事物,嘗到馬太效應法則的甜頭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想一想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設定馬太效應目標,盡全力的讓自己不斷擁有。至於現在為什麼說要盡全力,這是因為我們已經設定了馬太效應目標,就像是遊戲設計師,已經設計好了關卡一樣。
  • 個股的「馬太效應」
    大盤波瀾不興,個股卻熱鬧紛呈,個股已經出現了「馬太效應」,即會漲的股票越漲越高,而不會漲的股票就是趴著不動。按經典的價值投資理論,那些價格只有4元、5元的股票,市盈率只有12倍的是最值得投資的,但現在的事實是這批股票乏人問津。
  • 校園市場營銷中常用的20個校園營銷定律一:馬太效應
    ,長板越長,轉化越高「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讓他多多益善」,這就是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所提到的馬太效應。在現如今,企業的校園市場營銷推廣過程中,運用馬太效應的校園市場營銷案例非常多。
  • 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1969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了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種現象。學會讓自己的收益增值,假如你手裡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請你把它摺疊51次,想像一下它會有多高。一米?兩米?其實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 中國股市存在「馬太效應」
    中國股市無論從國內外股市走勢的對比,還是普通股票之間的對比,都存在著典型的馬太效應。  近年來,投資者會發現一個現象,A股和國外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非周期性和周期性板塊之間的對比也是一種馬太效應。  按照「馬太效應」的原理分析,當前的A股屬於「弱者愈弱」的狀態,在沒有出現明顯的見底信號前,投資者若盲目抄底,則可能成為弱市的犧牲品。
  • 丁真走紅背後的馬太效應
    丁真走紅的背後正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變現被逐漸引導向上的馬太效應。當脫貧不再是各大網紅帶貨追逐利益的藉口,而是我們通過看到一個人去了解他的家鄉他居住的地方,看到那裡的美跟貧窮,帶動社會各界關注。關注美麗的家鄉,關注還不夠富裕的鄉親,助力他們摘掉貧困走向富裕。就像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海霞說的:流量來了要善用流量,把「美麗」資源盤活盤好,才可能長流。
  • 馬太效應
    經濟領域的馬太效應    近來,人們將眼光主要聚焦在CPI的上升幅度,而對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關注似有盲點。其實,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要大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揚。    數據顯示,近幾年在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領域,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對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產生一定影響。
  • 遏制經濟下行引發金融「馬太效應」
    而令人擔憂的是,即便現在已屬買方信貸市場,但因銀行信貸投放風險偏好,加上中小微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在我國生活中實際也形成了範圍不斷擴散的金融「馬太效應」。所謂金融「馬太效應」,即經濟落後地區、盈利能力弱的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少;而經濟發達地區、盈利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尤其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獲得銀行信貸及相應金融資源越來越多。
  • 引才經濟的 「馬太效應」
    這番感慨,無疑是看到了引進人才在經濟方面的「馬太效應」。這幾年來,以崑山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給以南海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諸多刺激,原先「領先崑山」的南海,也變成了「趕超崑山」。也正是在這種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南海謀求「人才強區」向「人才立區」戰略轉型。
  • 因為馬太效應在作祟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普遍,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始作俑者就是——馬太效應。因為那些理由的力量加起來,都敵不過馬太效應的力量。馬太效應的特點就是「錦上添花」,「扶旺不扶衰」。因而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核心城市總體上只會越來越繁榮,人口越來越多(政策限制除外)。世界上有很多規律,而馬太效應是「規律中的規律,強者中的強者」。它不僅表現在力度大,而且覆蓋範圍很廣,幾乎是無處不在。
  •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在股指最近半年來相對穩定的背後,持續分化的馬太效應讓許多投資者,特別是習慣於低吸「撿便宜」的老股民無所適從。事實上,這樣的分化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也是A股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並持續進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投資者在「老革命遇到新難題」之後,積極求變應對,才能更好地在股市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 廣州東部中心高端置業凸顯馬太效應
    有專家指出,廣州樓市的馬太效應已經凸顯,即使是廣州東部中心這類面臨較大發展機遇且已經有批量超市場預期的政策利好落地的熱門板塊,置業者仍然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畢竟同一板塊、不同片區或同一片區、不同項目也會存在較大差異,而真正的高端稀缺項目只是少數,一定要避開那些商業炒作過度、投機資本追逐過熱且居住價值尚未得到社會充分認可的「概念股」。
  • 我採訪了200對夫妻,發現了婚姻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馬太效應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那麼,如果把馬太效應擴展到婚姻生活中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採訪了200對夫妻後,發現了婚姻生活的「馬太效應」。
  • 男女交往,要避免「馬太效應」
    戀愛中,請拒絕馬太效應。一份感情裡,會伴隨著「馬太效應」。心理學上,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一種現象,被稱之為「馬太效應」。反映在愛情上,強勢的一方會恃寵而驕,變得更有主導權;而只知道付出的人,只會變成弱勢的一方,甚至會成為對方的附屬。這樣的相處模式下,付出的人難以找到想要的幸福感。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給人們的啟示
    經濟學中有一則馬太效應的理論充分地解釋了這樣的自然法則,「強者愈強、弱智愈弱;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其反映的就是當前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馬太效應」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